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孔应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孔应虎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中心小学孔应虎 735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们在深入探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当中有相当一批弱势群体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留守儿童、非独生子女中的女童及一些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给儿童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非独生子女中的女童、心理健康、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时常被众人所关注。然而在农村也有一批弱势群体儿童,也倍加值得我们去帮助。如,城市化进程在农村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留守儿童,重男轻女家庭中,不受到关心的女童和随着离婚率的增加,一些在特殊家庭环境中的成长的儿童。这些正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常会出现自我认知偏激、自我控制失调;人格上内向、孤僻、不善于人交流、缺乏同情心,并且脾气暴躁和具有攻击性等情况。因此,这些孩子也急需得到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一、理解留守儿童的含义及其种类: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每年与父母相见的时间甚少。这些在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父母照料,被留在农村的孩子,被我们称为“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基本有这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农村交给祖父辈监护,也就是隔代抚养。二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在家抚养孩子,类似于单亲抚养。三是把孩子寄养于亲戚朋友家。四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根据2005年中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5 800万人。和2000年的2 000万数字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不良心理问题分析:

1.情绪消极。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 400 名留守儿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李宝峰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等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2.认知水平较差。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地学习,最早来自父母。学到的价值观念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转化为行为准则。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对应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资料显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上偏差程度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边的儿童在认知上比前两种情况要好。

3.内心失衡。黄爱玲在《“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中,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28.3%。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得不到同龄儿童应有的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会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的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

4.人际交往障碍。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三、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女孩子心理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在农村地区,由于部分人固守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就不可避免“重男轻女”的现象,所以,我国政策中允许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村家庭生第二胎。所以农村学校中,常有头胎是女孩在有弟弟的家庭,而在这部份女童中,有的孩子因在家受到“不平等待遇”,而出现人格和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的问题。他们人格上内向、孤僻、固执,不善于于人交流,且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心理上体现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

以下是我本人接触到的典型案例。小娜,原是一名乖巧成绩优秀的女孩。但其家庭有着非常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在她四年级时,父母还是又生一男孩。此年纪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了,课间班中调皮的男生对她说,“你家有‘二宝’了,以后好吃的你都别想了,他吃鸡腿你就只能吃鸡屁股。”小娜听后非常生气的对这个男生又打又骂。平静后,眼中却闪出忧郁的眼神。渐渐的,小娜上课常常思想不集中,迟到、不完成作业时有发生,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还越来越不合群,并缺乏爱心。她的班主任老师非常着急,多次找她谈话,她却沉默不语。父母也不知道她怎么了,反而唠叨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语文老师却在她的日记中发现了问题,她总是抱怨父母对她不好,总因为弟弟而打骂她、埋怨她,她感到很委屈。时常在想如何才能把弟弟给丢了,父母对她就能像以前一样。

这类孩子因遭受冷落和忽视,导致产生心理上的敌意和焦虑。他们严重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导致心理问题地出现。在农村,因重男轻女而得不到关注的女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并将还会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些女童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些女孩子长大后要成为母亲,他们的素质直接会影响未来人的质量。

四、针对以上农村儿童心理问题的制定相关对策:

这些孩子归根结底的原因,总是缺少父母那里的关爱,作为教师就需要尽可能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意识。

(一)感受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的爱心。人类成长离不开团体生活,个体成长与团体发展息息相关。例如把优秀学生与他们编在一起或同桌,建立“兴趣小组”开展“学习手拉手”等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不再孤独、压力和不安全感。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自我体验和认识,以提高爱心。

(二)挖掘儿童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智能强项,使儿童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平时的交谈中潜移默化地帮助这些特殊的农村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让他们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完美无缺。相反,经受挫折和磨难洗礼后取得的成功,才具有更高更深远的价值。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搏击人生的远大理想、勇气和坚韧的意志。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小军,刘亚,周东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方师范大学(社科版)2005,1

2、段玉华,留守儿童面临自我意识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6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论文课题编号(GS【2012】GSG120)】

论文作者:孔应虎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孔应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