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论文_张晓静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论文_张晓静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与教育的新课改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的方法,它能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其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教学中教师合理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记忆理解的工具,通过其与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具体结合之后,不仅能够清晰的呈现各个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信息的处理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比较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具体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也不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面对过于困难的数学问题时,他们有时候无法独立解决,常常面临着“束手无策”的困境。这时,教师就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主要的使用方法就是概括主题,利用圆框或者方框,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将内容更好地进行消化和理解。思维导图的好处就是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自身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方面相对较弱,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字和图示的感知能力比较强。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学习质量都有极为明显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在其指导与协助下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综合来说,思维导图的作用非常关键,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稳步提高的有效教学途径。

2.2利用思维导图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每一名优秀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相互探究,可以到黑板上进行实践填写,使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讲授一下认识钟表的技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黑板前利用思维导图将认识时间的过程画出来,学生会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认真地进行思索,教师需要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轮流到黑板上完成之前布置的任务,让其他的学生一同进行审查。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与合作,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3运用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过程的形成过程融合了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及概念的辨析,所以思维导图的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还不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已经有的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梳理。对于具备一定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学生来说,思维导图的绘制的过程,需要考虑知识之间的结构以及每一个知识的性质归属,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思考的过程。在思维导图当中,不同学生对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的图形、结构方式、绘制颜色都有不同的考虑,所以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都是不一样的,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而每一个思维导图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思维导图的知识归类与颜色运用,看出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心里特征。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主要的步骤分成三部,即知识之间的内部关系的梳理、框架结构构建以及思维导图的检验。在知识之间的内部关系梳理的过程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地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框架结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检验也是思维导图绘制最重要的一步,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和教材内容的对比检测自己的思维漏洞。

2.4利用思维导图找到解题路径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试卷中分值较高的习题,在解析应用题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解题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思路。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授习题之前,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举一些形象的案例,然后,再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套进去,让学生知道解题的关键,比如,要想知道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苹果,需要找到的条件是:“有多少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多少个苹果?”通过学生们仔细的分析,很快就会在习题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师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利用框图与线段和箭头的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

2.5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延伸,丰富数学学习体验

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对于教材的主要的内容进行一个充分地呈现,还能够对于教材的内容在课堂进行一定的延伸。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目前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就是项目化学习,即通过对于实际生活情境的融入,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方式,通过综合思考掌握知识的具体运用。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于课堂延伸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梳理,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实际运用。例如,“旅行过程当中的最省钱的线路的选择”,这个综合的项目课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运算”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交通的情况的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对于不同的线路方案所花钱的对比以及在旅行过程当中的一些时间因素的问题,如果用简单的计算是比较难解决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直接列出每一条线路的食、住、行所花的费用情况以及优缺点,方便对于信息的梳理与正确地做出选择。其实思维导图在数学以及实际生活之间一直充当的是一种类似于沟通者的桥梁的作用,通过在具体的生活数学问题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数学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更加高效地探索出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将困难的数学问题通过图形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学周刊,2019(34).

[2]王玉凤.探讨思维导向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2019(6).

论文作者:张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论文_张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