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论文_杨凤

杨 凤

宣城市人民医院 242000

【摘 要】目的:探析早产儿中运用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四肢及头皮浅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而观察组则运用腋静脉留置针,对两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腋静脉留置针运用在早产儿中,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延长留针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359-02

早产儿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并且病情变化快,尽早建立静脉通路对改善早产儿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早产儿因为血管脆性大、皮肤薄嫩,四肢浅静脉和头皮静脉穿刺后不能长时间留针,容易出现静脉炎、堵管、液体渗漏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本文对早产儿中运用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平均胎龄为(32.2±2.4)周,平均体质量为(1345±70)g;观察组中28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平均胎龄为(32.1±2.5)周,平均体质量为(1354±71)g。两组早产儿的体质量、胎龄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穿刺方法

运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第4代24G安全留置针、2ml注射器、3M敷贴、生理盐水、复合碘以及5号头皮针。穿刺方法:①对照组。运用常规操作方法,选择早产儿的四肢浅静脉或者头皮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穿刺的过程中,坚持无菌原则,避免发生感染;②观察组。运用腋静脉留置针对早产儿进行穿刺,穿刺时,在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放置早产儿,保持平卧位,使早产儿的身体和头部向穿刺对侧偏,垫高穿刺侧肩部约20°-30°左右,外展穿刺侧手臂呈90°,水平暴露腋窝,穿刺点为腋窝中点下方0.3-0.5cm,不需要运用止血带。准备生理盐水2ml,与留置针连接排气,将针芯松动备用,操作者运用左手拇指及其四指将穿刺侧三角肌下缘轻轻握住,绷紧腋窝处皮肤,运用复合碘进行2次消毒后,右手拿着留置针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角度,约15°-20°左右,朝着心脏方向在腋静脉下方0.3-0.5cm处进针,出现暗红色回血后,针与皮肤保持平行再进0.1-0.2cm,然后左手继续将皮肤绷紧,右手将少许针芯退出,再逐步将留置针送入腋静脉内。抽出回血静脉针保持通畅后,再将2ml生理盐水注入,运用3M敷贴固定,恢复穿刺侧手臂的自然位置,并对穿刺时间进行标注。

1.2.2穿刺后护理

完成穿刺后,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坚持无菌原则,每24h对连接管头皮针进行1次更换,与头皮针相连接前,应该常规消毒肝素帽,每2-3d对3M无菌敷贴进行1次更换。同时,运用输液泵对早产儿进行匀速输液,完成输液后,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每次推注生理盐水2ml。需要注意的是,封管时,可以运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即缓慢推一下停顿一下,剩下生理盐水1ml时,边缓慢向外拔出针头边推入液体,避免血液回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堵塞、脱管、液体外渗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运用t检验组间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对比,采用X2检验组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穿刺情况对比

观察组47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5.92%,而对照组40例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81.6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5.6±1.3)、(3.1±1.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通常情况下,腋静脉具有相对固定的解剖位置,血流量大、血管粗直,再加上早产儿的肌肉薄弱、皮下脂肪少,充分外展上肢时,能够清晰显示腋静脉,为穿刺提供方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穿刺成功率[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并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提示早产儿中运用腋静脉留置针效果显著,这一结果与孙雪云[3]等研究报道一致。一般来说,将腋静脉留置针运用在早产儿中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因为腋静脉位置与心脏距离较近,如果不严格无菌操作,容易导致感染。所以,在穿刺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无菌原则,扩大皮肤消毒范围,一般为8cm×8cm,成功穿刺后,还需要对局部皮肤进行再次消毒,透明敷料应该与早产儿皮肤保持完全贴合状态,避免细菌侵[4];②正确有效封管是确保腋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的一个关键环节。运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法,不仅能够增加套管内的压力,使血液的回流速度减慢,使血液顺利冲出套管,避免发生凝血堵管事件,还能使冲管液在导管及其附近形成一定的小漩涡,有助于将残留在导管内的药物清理干净,使药物对回流血液的刺激减少,避免凝合物形成堵管[5];③如果静脉呈现出条索状变硬,或者顺着静脉走向呈现出红色条纹,则说明出现静脉炎,应该及时拔针,将穿刺侧上肢抬高,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在注射静脉上湿敷硫酸镁纱条,缓解静脉炎症状,确保穿刺效果[6]。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一方面有助于顺利穿刺,使穿刺成功率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留针时间延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艾青,谢立华,马媚媚,王娜.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9(5):99-100.

[2]邵雪华,陈姬雅,周炜,陈丽丽.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1(8):68-70+73.

[3]孙雪云,钟秋霞,刘桂林. 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早产儿治疗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3):156-157.

[4]林芳,吴超华,赵霞玲,张岚.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临床护理杂志,2011,15(2):76-77.

[5]成丽芳.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640-641.

[6]徐晓妮,王引侠,马媛,张苏红.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 吉林医学,2014,30(3):6777-6778.

论文作者:杨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论文_杨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