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中的“三驾马车”模式正在显现_浦东规划论文

中国改革中的“三驾马车”模式正在显现_浦东规划论文

中国改革“三驾马车”格局若隐若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隐若现论文,马车论文,中国论文,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领导决策信息》今年27期刊登文章《中国综合配套改革新版图》,文章谈到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整个改革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综合配套改革。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相继启动,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特区,自去年以来则启动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综合改革。以这三大区域极点向改革“深水区”突进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新的“三驾马车”格局逐渐形成。

上海浦东新区力争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05年是浦东新区成立15周年。当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虽然据相关人士分析,中央对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采取的是“三不”政策(一分钱不给;一个项目都没有;一条财税优惠政策都没有),但从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伊始,浦东的决策者就认识到,中央给予浦东的“最大特权”就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优先权。因此,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

制度创新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去年10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浦东新区政府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在浦东新区率先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实行九条新措施,以解决跨国公司在境内资金集中管理和调拨,资金跨境运作等多方面的新问题。“新九条”也被媒体称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炮。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又陆续下文,在将试点内容拓展到全国范围的同时,进一步突破部分环节扩大示范效应。经银监会批准,中国第一家货币经纪公司也在浦东成立。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落脚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目前,监察部率先在浦东开展的依法监察试点方案已经完成,今年7月开展行政问责、效能评估、效能投诉、电子监察等制度,以提高机关的行政效能;同时,浦东先后实施取消、合并审批环节等,使新区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81个工作日减少到目前的不到100个工作日。今年3月,浦东率先试行了财政绩效预算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此外,将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建立覆盖全区的六大功能区域,探索“职能互补、条块整合”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浦东力推城乡一体、联动发展的大胆探索。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目标,集中于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围绕自主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浦东张江挂牌设立“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科技部在浦东进行科技综合改革试点,并将张江作为“国家火炬创新园区”。据了解,浦东将率先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使那些仅有知识产权专利而无实物资产,但又急需资金支持的创新企业,凭借获得的知识产权专利就可通过担保,获得融资。同时,浦东新区将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庭,通过行政手段调解知识产权纠纷。

天津滨海新区重点推进三大改革

4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继上海浦东之后,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6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按照中央部署,滨海新区将重点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土地管理改革和创新,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体制的创新等。

在国务院下发的《意见》中,建立滨海“金融试验区”非常引人注目。《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滨海新区也成为继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的金融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基金是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滨海新区目前已经成立了渤海银行,正在抓紧成立滨海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规模约200亿,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大型基础设施投资;二是和跨国公司合资公司的中方注资;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中资企业的资本金注入。在基金做大以后,滨海希望成为中国产业基金的中心。在投资体制的改革创新上,滨海正在酝酿成立滨海风险投资公司。在金融改革方案的设计当中,滨海新区正在探讨形成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滨海考虑设立以政府引导资金为主,吸收民营资本和外资来共同培育再担保市场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除了在金融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之外,滨海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滨海新区“推进管理创新、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针对目前滨海新区不是一级政府,没有行政权力,存在体制瓶颈的现状,新区管委会将进一步强化在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筹集建设资金、推动项目建设和协调重大问题等方面的职能。天津市人大正在研究建立“滨海新区专门委员会”,加强依法治区,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而以透明、公正、诚信、规范的法治逐步取代行政命令的人治。

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6月27日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新区规划、土地和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力度,经天津市委批准,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屋管理局以及市环保局等部门将在新区设立分局。专家指出,这一新举措表明滨海新区管委会试图通过扩充机构来“做大做实自身”,理顺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消解滨海新区一直以来所存在的体制障碍。此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土地收益分配、增强政府对土地供应调控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试验也将在滨海试点。

深圳特区为重大体制改革探索经验

作为全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这些年有彷徨,也有困惑。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特区不“特”的观点一直让特区倍感尴尬。就在深圳这个因改革而生的城市为改革所惑的时候,去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并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要求深圳等经济特区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全国在重大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经验。虽然目前还没有被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但深圳一直在积极争取。自去年以来,“特别能改革”的深圳已经开始探索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综合改革。

2005年3月,深圳重设副局级改革办。2005年9月,深圳市《关于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不久,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6”文件,掀起“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以激发改革的内在动力。2005年11月初,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改革工作机制加快体制创新的意见》。为切实把“1+6”文件落到实处,今年深圳市开始在食品安全、环保、城管、交通、公安五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试行“白皮书”制度。

2006年7月1日,是深圳市改革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国内首部为改革创新立法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此前的4月13日,深圳下发了《2006年改革计划》,其中列举了行政管理体制等三大方面30项具体的改革工作。这30项改革措施被普遍看作是深圳又一波改革浪潮的来临,为全国的综合改革提供了试验范本。6月27日,深圳市召开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向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项目“开刀”,这在我国尚无先例。7月3日,深圳市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门听取全市改革工作情况系统汇报。据介绍,目前该市30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

在新一轮改革的版图之上,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市和天津滨海新区正在成为我国综合改革的“三驾马车”。三地改革试验无论重点、角度如何不同,一个共同点是,都在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迄今为止,沪津深三地的综合改革尚处在设计方案、建立工作机制的阶段(即使已经启动地试点也只是初步的推进),但可以预期,随着三地综合改革全面破题,必然会对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等产生“倒逼”效应,在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方面改变原有行政格局,其重点就是消除现行的制度性障碍。

某种意义上,“三驾马车”运行的方向、速度,正暗合或象征着整个中国改革进程。三地正在积聚改革力量、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这件事本身,亦足以证明了中央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所表示的坚决“推进改革”的决心。对于其他城市来说,三地率先启动综合改革试验的启示在于,新一轮政府改革已经时不我待。而且与过去有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以往的改革基本都是国家出政策,地方试点,而现在是地方出方案,中央作宏观指导。所以各地在启动新一轮政府改革时要先行先试,早出成果,抢占改革创新的先机。

标签:;  ;  ;  

中国改革中的“三驾马车”模式正在显现_浦东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