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论文

德清: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论文

德清: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

□ 德清县委政研室

去年以来,德清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目标,全力以赴推动人才强省战略在德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仅2018年全县新培育入选“国千”人才5名、“省千”人才6名,其中“国千”人才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全省前列,“国千”外国专家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县区第一;新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 成功创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 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1个、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个,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项。 党管人才的相关做法成为全省人才工作培训案例,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一、以党管人才强化“合力”效应。 人才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我们坚持以党管人才为统揽, 有效发挥各方优势、集中各方力量,努力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抓人才的强大合力。 一是始终做到“一把手抓、抓一把手”。 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在地信大会期间设立德清人才展区,做到凡是重要会议一定强调人才、凡是人才工作一定亲自协调、凡是重要人才一定亲自接待,真正以“一把手”的率先垂范引领带动各级“一把手”关注人才、重视人才。 二是始终做到“做好顶层、管好全局”。 为了凸显人才政策比较优势,带领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人才新政20条”。为了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对27个成员单位实行项目清单管理,对11个重点人才主管部门实施特色项目评选,并大幅提高人才工作考核占比,健全镇(街道)和成员单位差异化考核机制,倒逼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比学赶超。 三是始终做到“舍得投入、善做配套”。 坚持“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逐年增加人才专项资金投入,2018年, 共投入人才专项资金1.5亿元,占本级公共财政收入的3.09%,其中对创业人才给予最高1150万元资助,全年累计直接资助人才项目2500万元以上。

二、以精准引育凸显“倍增”效应。 人才引育必须与全县中心工作同步谋划、同频共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高度匹配。 我们坚持把人才引育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以产业吸附人才、以事业集聚人才,全力奏响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最美和弦。一是以人才链条拉长产业链条。 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完善“7+1”产业招商引智体系, 分别对7个产业招商组、4个驻点招商组、8个镇累计下达50个创业项目招引任务,新引进 “千人计划” 专家领衔项目9个,“南太湖精英计划” 项目49个,其中新增院士领衔南太湖A+类创业项目1个,3家企业挂牌省 “国际人才创新板”。 二是以全球视野拓宽引才渠道。 抢抓地信大会红利,将“招人才引项目”升级为“招组织引活动”, 努力在全球坐标系内招引高端人才,高规格举办第二届全球创业大赛等系列人才活动,新开辟乌克兰、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引才路线,新建深圳、上海和美国硅谷人才工作站。 全年到该县考察的院士超过150余人次, 新培育入选“国千”外国专家4名。 三是以政策激励做强本土人才。 本土人才和海归人才同等重要, 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出台《企业人才工作目标考核激励办法》, 对企业引育高层次、高技能和经营管理人才实行计分量化考核,新培育高技能人才3442名,其中新增省“万人计划”1名、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全国技术能手”实现零突破。

三、以建强平台放大“洼地”效应。 高端人才要落地,必须要有高能级的承接平台。我们聚焦打造全生态人才孵化链,加快推进“一核一城三园四节点”莫干山人才大走廊建设,不断增强特色平台对人才的吸附力。一是加快升级人才产业园。统筹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二三期建设,新建二期产业楼4.3万平方米、完成三期产业楼规划4.5万平方米,2018年核心区实现总产值3.84亿元、入库税金2150万元。高标准推进智能生态城建设,2万平方米小镇客厅正式启用, 浙江优学、京东等2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成为全国首个拥有阿里云ET城市大脑的县域,全国首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建设成果在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上成功发布。发挥镇级平台作用,雷甸镇科技园已入驻人才创业团队26个。 二是持续做强产业研究院。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研究院经济,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浙大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同济大学长三角人工智能城市德清研究院等重大产业研究院相继落户,特别是清华大学历史上首家与县域共建的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德清材料设计与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 揭牌成立,《中科大—德清Alpha创新研究院框架协议》 成功签约,累计引进研究院23家,初步形成了“高校系”“中科系”“企业系”和“海外系”四大研究院创新主力军,真正以产学研合作提升县域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探索建设创新综合体。 推动传统园区提档升级,重点打造“高新区2030科创中心”,启动科创中心一期1.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可确保3到5年内建成集聚200余家企业 (高校院所研发中心)、100余家技术服务转化公司、500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科创平台。大力推进人才“飞地”建设,莫干智谷“杭州飞地”、“上海飞地”启动运营,“深圳飞地”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看到多媒体教学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地加以改进,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四、以优化生态释放“磁吸”效应。 人才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我们坚持树牢“店小二”服务意识,从政策、制度、服务等多角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既有温度、 又有热度的举措留住人才。一是抓好办实关键小事。大力改善人才居住环境, 在实施人才租房、购房补贴的基础上,新改扩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近3000套,地信大会期间赢得了各方嘉宾好评。科技新城幼儿园高标准建成,莫干山世界外国语中学开工建设,着力解决国内外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建立“千人计划”专家保健中心,为人才配备健康顾问和就医联络员。二是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新建2.8万平方米科创服务大楼,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大市场。完善人才服务银行,全面协调解决人才企业融资贷款问题,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 建强网上服务阵地, 改版德清人才网,实现政策咨询、资金申报等网上办理。 三是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建立人才服务事项清单、人才企业走访制度,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 高层次人才联谊会规范化建设, 组织高层次人才系列活动18次。与杭州人才服务局共建跨区域人才服务联盟,真正以市场化运作强化服务效能。

德清县将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不断激发人才这个“第一动力”,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为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一是以更实的举措抓人才引育。我们将继续把高端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县域产业“高精尖缺”人才,最大限度抢抓后地信大会时代红利,打响中国莫干山全球创赛品牌, 尤其将盯紧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创业团队,全力争取更多“国千”“省千”“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落地。 二是以更大的力度抓机制创新。我们将继续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释放人才红利的大方向,落实贯彻好市县系列人才新政。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才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流动起来,打通科研和市场的“旋转门”,使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流向市场,不断提升人才与县域产业的融合度、对县域发展的贡献率。 坚持特殊区域“特殊政策”,积极探索智能生态城“人才改革管理试验区”建设,制定浙工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专项政策。 聚焦人才项目成长,试点人才项目“标准地”改革,建立人才引导基金、人才贡献年金、股权期权激励机制。三是以更快的速度抓平台提升。我们将继续把建强人才平台作为人才工作的基础工程,发挥高新区龙头带动作用, 做热做强“千人计划”产业园,鼓励乡镇建设人才科技园,全面提升浙江省涡轮机械与动力系统研究院、浙大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匹配度, 积极筹建深圳人才“飞地”, 探索建立海外孵化器,持续强化对高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四是以更优的服务抓人才生态。我们将继续把优化服务作为人才生态建设的核心要素,坚持以一流标准筹建县人力资源产业园,以一流服务运营好科创服务大楼,持续聚焦人才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等“关键小事”, 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

羊水是妊娠期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成分,不仅在妊娠过程中可起到缓冲腹部外来压力、稳定子宫温度环境、支撑胎儿活动空间等作用[1],在分娩时还可缓解子宫颈扩张强度、减轻子宫收缩对胎儿的压迫,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目的。我国适龄产妇分娩过程中,羊水过少者占比呈现增加趋势[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发病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标签:;  ;  ;  

德清: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