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宏瑞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影响,我国各地区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环境水质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化,基于此,本文就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应用思路展开分析,并对相关应用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界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字:雨洪资源;园林绿地;公园绿地
1.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应用思路
1.1应用原则
为保证雨洪资源能够较好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师必须遵循以下雨洪资源应用原则:
(1)综合规划原则。为避免雨洪资源的利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这一应用必须围绕风景园林、自然水系、给排水系统、土地利用开展统一管理,由此将雨洪资源纳入城市规划范畴,即可满足政府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要求。
(2)因地制宜原则。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应用还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这一原则需要考虑气候、环境、地形、文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建设密度高、雨量充沛地区,雨洪资源利用应以控制雨量为主要目的,如建设绿地、铺设透水铺砖;而在重工业地区,雨洪资源的利用则应侧重于减轻水质污染,如使用过滤设备、吸污植物。
(3)功能结合美学原则。为充分发挥景观的雨洪资源收集、调蓄功能,功能结合美学原则必须得到贯彻,该原则的贯彻应围绕水、地形、材料、植物等要素实现。例如,在基于植物要素开展的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设法充分挖掘植物生态与观赏特性,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耐污染与净化能力较强植物并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由此即可实现功能与美的结合[1]。
1.2宏观思路
为实现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高质量景观应用,本文提出了如下宏观层面的思路建议:
(1)完善管理体制、法规政策。为避免各部门沟通协调问题造成城市生态系统与整体水域空间的破坏、割裂,我国政府必须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实现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德国拥有联邦水法和建设法规、居民雨水排放收费标准,这些法规、政策保证了德国雨洪资源景观应用质量,这必须引起我国政府重视。
(2)完善绿色景观生态格局。通过明确可作为廊道的要素、景观生态格局中的斑块要素、设计中采用的具体技术,即可有效提升调控雨洪资源功能。例如,波士顿都会开放空间系统结合六大城市郊区、三条河流的开放空间相连构建了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骨架,这一案例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3)实现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排水管网结合。传统的不透水地面排水模式直接影响雨洪资源利用,因此雨洪资源的景观利用必须考虑与排水管网衔接问题,合理布置雨水花园与下凹绿地、落实园林绿地集蓄雨洪模式均可作为重要借鉴,图1为园林绿地集蓄雨洪模式示意图。
1.3微观思路
微观层面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高质量景观应用应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1)建设渗透滞留设施。雨水花园属于典型的渗透滞留设施,该设施在削减雨洪的流量和流速、净化径流中污染物等方面具备较为不俗的表现,图2为雨水花园构造示意图。一般情况下,雨水花园的长宽比应大于3:2、采用砂土和沙质壤土保证径流的渗透与过滤、选择多年生和常绿的乡土植物,植物还必须具备较为优秀的耐寒性和耐淹性。除雨水花园外,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同样属于典型的渗透滞留设施。
(2)建设调蓄设施。人工湿地属于典型的调蓄设施,该设施在调蓄雨洪、净化水质方面表现优秀,同时具备的多元化和生态景观效益是人工湿地的优势所在。可用于人工湿地建设的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岸边植物四类,荷花、雨久花、荇菜、槐叶萍、垂柳、金鱼藻、大茨藻、迎春花、紫花地丁均属于其中代表。除人工湿地外,多功能调蓄池同样属于调蓄设施范畴。
2.雨洪资源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景观应用实践
在城市园林绿地的雨洪资源景观应用中,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校园绿地、街道绿地均属于雨洪资源的重要应用方向,考虑到篇幅限制,本文仅对公园绿地、校园绿地的雨洪资源景观应用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2.1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公园绿地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核心组成,这也使得公园绿地属于雨洪资源景观应用的重要方向,具体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建设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景观体系,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便属于这一设计的典型案例。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采用了“生命细胞”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将公园所在地原有湿地作为“细胞核”,将依据“细胞核”建立的深浅不一水池和高低起伏土丘视作“细胞壁”,由此形成了由湿地、水池、土丘构建的天然“宝石项链”,这一“宝石项链”能够负责地表径流的沉淀和过滤,在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的支持下,“宝石项链”成为了城市与自然湿地之间的缓冲区,沿湿地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则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提供了生存环境,原湿地由此成为了自然演替区,图3为群力雨洪公园平面图,结合该图可直观了解该公园的雨洪资源应用理念,通过“人行天桥、亭和景观塔→道路系统和平台→种植杨树的土丘→雨洪渗滤池→原有面临消失湿地”的层次划分,群力雨洪公园最终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景观体系,核心区的湿地系统面临的威胁也因此得以顺利消除。
图3 群力雨洪公园平面图
2.2清华大学胜因院
校园绿地直接关系着教学科研氛围、师生居住生活环境,而考虑到校园建筑众多且体量庞大,降雨带来的大量地表径流必须得到重视,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也必须在校园绿地建设中得到体现,清华大学胜因院便属于该领域的典型。胜因院是清华大学近现代教师住宅群之一,而考虑到该住宅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面临区域内涝实际,设计师采用了布置植草沟、旱溪、雨水花园等设施疏导和承接地表径流的雨洪资源利用方法,其中植草沟和旱溪在其中充当排水明沟,雨水花园则结合植物、石材、木平台形成组合景观。为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胜因院绿地的雨洪资源景观应用水平,设计师基于原有的中央花园设计了一处干池,这一干池不仅能够提升铺装广场调蓄雨洪效果,同时形成的镜面水池还将提升校园绿地的观赏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雨水景观的连续性,设计师在干池中设置了溢流口,由此雨水花园可接收雨水过量时的干池溢流。
清华大学胜因院雨洪资源应用成功得益于将雨洪资源作为景观设计的中心,在公共空间、教育、纪念“退居二线”的设计方式支持下,设计团队通过测定土壤渗透系数、计算调蓄需求最终确定了雨水花园的容量、功能和位置,这也是清华大学胜因院的雨水花园得以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因所在,图4为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断面示意图,结合该图可更深入了解清华大学胜因院雨水花园的设计思路。
图4 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断面示意图
结论:
综上所述,雨洪资源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应用具备较高现实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清华大学胜因院两处雨洪资源景观应用实践,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能够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珂.雨水花园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4): 95-96.
[2]刘森.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J].南方农业,2016,10 (27):59+61.
论文作者:陆浩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绿地论文; 景观论文; 资源论文; 雨水论文; 湿地论文; 清华大学论文; 花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