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久华, 郑伟[1]2008年在《论私营经济党建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制度建构》文中认为本文重点分析了私营经济企业党建制度创新的内外主体构成,内在利益驱动与外在政策强制力的动力来源,强制性和诱致性相结合的路径选择,以及业主的价值取向对私营企业党建制度创新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私营经济企业党建的理念、职能、机构设置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俞小江, 夏力[2]2007年在《论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实现机制》文中提出产权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决定着社会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因此,规范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如何建立起高效的产权制度,是我国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我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袁振甫[3]2008年在《论家族制私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度的演进》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我国家族制私营企业的市场活动日益增多。家族制治理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即家族企业因受直接控制而大大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家族企业以业主为核心形成了由亲情、血缘联结的人情关系网,有利于降低协调成本。也正因为家族企业的这些相对优势,家族制模式被一些家族企业主津津乐道并认可接受。但是,家族制模式的存在是以目前特定的市场经济条件为前提的,那就是家族企业面临着社会普遍存在信任危机、融资渠道不畅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完善等现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家族企业的体制性缺陷越来越成为自身成长的羁绊。家族企业的产权高度集中,无法获得资本与管理分工带来的收益,家族企业的产权人就是企业的实际管理人,而产权人的管理能力又大多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家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财务信息透明度太低,很难获得外源性融资;家族企业的决策也容易出现非理性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呈现封闭性和扭曲性。所有这些问题,导致家族企业寿命太短。本文认为,必须对家族制的治理模式进行合理扬弃,家族企业必须审慎地实现向现代公司制度的演进,在家族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支撑企业运行的规章制度;引导企业逐步迈向法治的轨道,只有这样,家族企业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短暂生命周期。
刘秀杰[4]2002年在《论私营企业制度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深入,我国私营经济也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私营经济从制度外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到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部分。 本论文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私营经济的发展 我国实行的是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革深入进行的过程,也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适应生产力多层次的需要,私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竞争的挑战以及国内市场的日益成熟,私营经济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私营企业的发展成为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企业研究是这篇论文的中心。 第二部分 私营资本的产权特征 主要是对产权制度以及由此引起的管理制度的考察。产权是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四维统一的权利束,完整的产权具有资源配置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和将外部性内在化的功能。私有产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交易费用和减少外部性的特点,其激励应该是有效的、产权应该是完整的,但是由于传统“家”文化的影响和建国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的文化,使我国的私有资本的产权不具备完全的私有产权特征,而有其特殊性,即私有资本的“叁缘”性引起的产权主体的超经济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管理制度的家族化。私有资本的超经济性具体指产权主体的血缘性、亲缘性、地缘性。私有资本的产权界区不清、产权在家族成员中界定的模糊性、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不能得到保证、私有企业产权结构一元化等,所有这些形成了我国私有企业的家族化管理,成为私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约束。私有企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首先必须着眼于自身的提高,进行制度创新。 第叁部分 私营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个人制、合伙制、到公司制的过程。作为企业形态存在的私有企业也不能避免这一企业发展轨迹。在我国具体来说,就是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用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结构代替以往的私有企业的家族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概括为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产权制度以产权清晰为主要特征,产权流动是其内在要求,产权多元化是其制度构架。产权清晰不仅包括产权在自然人之间界定清晰,而且产权在所有者和企业法人之间界定清晰,保证企业法人财产的独立性。产权可交易性就是产权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不能流动的产权,约束也是无力的。产权结构多元化就是拥有多个投资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制约力量,这是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保证,一元化的产权无法形成真正的产权约束机制。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是在产权制度构建的基础上,实现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员之间的叁权制衡,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治理结构,集中体现在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问题上。基于对企业制度的认识,论文主要提出了对我国私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建设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到企业文化建设在私有企业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私有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当然私有企业要实现二次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些包括私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例如产权、治理结构、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等,也包括外部体制的问题,例如融资、市场准入等。但是,笔者认为,在私有企业二次创业中,最关键也是起决定作用的是私有企业的制度创新___产权制度创新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从而实现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范霞[5]2016年在《我国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和实现途径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迅猛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注册资金达39.3万亿元,户均注册资金达313.5万元,吸纳就业1.25亿人,分别同比增长15.5%、26.4%、9.4%、10.85%。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增长率均为近年来的最高点,私营企业成为持续、高效、大量地吸纳就业的重要阵地。①列宁曾经说:“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②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任务。当前,私营企业党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正确地引领私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明确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探索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实现途径,是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与其他基层党建相比较,私营企业党建属于基层党建的新领域。随着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党组织呈现出新的特征,其功能实现途径发生深刻变化。有些私营企业党组织由于没有完全适应这些变化而导致其功能尚不明确、功能实现尚不充分,少数私营企业党组织呈现形同虚设、甚至可有可无的软弱涣散局面。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选择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及实现途径作为研究对象,对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进行定位,并针对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面临的境遇和困惑提出建议和对策。本文对私营企业党组织进行功能定位和路径探讨,没有局限于仅用传统党建理论衡量私营企业党建,而是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维度相结合的主线贯穿全文,详细分析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呈现在这四个方面的显着特点;这条主线的指引下,理性探讨了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实现途径。在经济方面,私营企业是产权私有且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本文探讨了把私营企业融入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在政治方面,私营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私营企业的覆盖面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私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私营企业的经济理性与私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理性相融合的问题;在文化方面,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同属于文化范畴,本文探讨了用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两种文化互相吸取对方优势、共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在社会方面,党组织通过科学有效的政策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维护各方合法权益,通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私营企业群众工作,通过资源整合、社会协调等办法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本文探讨了政策影响、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监督保障对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影响。因此,本文不是简单孤立地、而是多元生动地对私营企业党建进行剖析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导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综述、选题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研究思路与方案、论文创新点与不足等。第一章我国私营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概况。本章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私营企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发展私营企业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扩大工人阶级队伍,满足社会多元需求;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加强私营企业党建能为党的建设汇聚强大的力量,能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引领私营企业发展方向;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对私营企业党建划分为徘徊摸索、逐步确立、快速发展和成熟创新四个阶段,阐释了在各阶段党制定的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政策措施,理顺了私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历程,为研究如何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提供依据支撑,为探究私营企业党建的发展趋势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我国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实现价值。本章首先对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进行科学定位。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经济功能包括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本质、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政治功能包括政治录用与政治社会化、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对企业发展的政治引领;文化功能包括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功能包括政策影响、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监督保证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实现价值。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实现价值包括战略价值和实践价值。战略价值包括诠释私营企业党建的本质、明确私营企业党建的方向、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增强私营企业党建合法性;实践价值包括有效统筹党建资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团结凝聚职工群众、整合企业多元力量等。第叁章我国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实现的现实境遇与困惑。本章分析了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实现面临的现实境遇,即党建价值与私营企业市场取向的分离性、私营企业党建与私营企业中心任务的游离性、私营企业党组织运行机制与私营企业治理模式的不适应性、私营企业党建基础与私营企业运营机制的不协调性;本文对当前制约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发挥的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和破解。这些困惑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如果不能明确地提出这些困惑并分析化解它们,则会引发私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中的认知偏差,从而影响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些困惑包括:(1)即迅猛发展的私营企业是否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解决这个疑问应当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和公有制主体地位所承载的现实依据,从而推动公有制经济与私营企业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2)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有何异同?首先明确判断剥削是否合理的标准是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然后判定私营企业收入构成的属性,这种属性应当根据在私营企业利润中扣除私营企业主的资本机会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如利息收入、风险收入)和管理收入后的剩余部分来判定。(3)对私营企业主阶层如何定位?明确了私营企业主群体不属于剥削阶级,而是新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4)效率优先是否冲击社会主义本质?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是建立在发展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牺牲效率为代价的道义公平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私营企业发展能够推动先富带动后富,最终使更多的人富裕起来。(5)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是滞后了马克思主义?对私营企业主入党加以正确引导,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第四章我国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实现的方法与路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实现途径的对策包括叁个方面,即从价值多元到思想一致:私营企业党组织在探寻价值共性中实现功能;从“两张皮”到“一股绳”:私营企业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功能;从经验传统到科学治理:私营企业党组织在理清运行机制中实现功能。总之,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分别从寻找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党建与发展的结合点和党组织功能运行机制的关键点中实现。结语部分是对选题的启示与思考。本部分总结全文,对如何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做出深层思考。对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实现途径的深层思考既要把握基层党建的共性功能,不能自我封闭、固步自封;又要突出私营企业党组织的个性特点,不能随波逐流、生搬硬套,具体应当把握叁个方面的关键环节:打破体内循环的传统理念、适应私营企业发展变化、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马玉景[6]2012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产权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经历了叁个阶段:即从“允许存在”,到“有益补充”,再到“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民营经济正逐步走向成熟、且规模不断扩大。以模糊性、单一性、封闭性为特点的家族企业产权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且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使企业的获得较大的外部利润,产生了变革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需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分析了产权与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产权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重点分析了家族企业对产权制度需求的原因及产权制度创新中所遇到的障碍。最后,提出了我国家族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有效对策。
李莉, 卢福营[7]2010年在《论私营企业主的治村绩效》文中研究表明私营企业主治村具有独特的治理特点和绩效。根据是否有利于农村基层的民主、是否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和谐、是否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标准来进行总体评价,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治村还未能达到村民自治的理想目标,但在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保障村庄公共秩序、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村民公共福利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客观地存在着一些消极效应。从私营企业主治村的绩效和实际出发,乡村治理需要面向民主以实现模式转换,基于和谐以实现运行规制,寻求发展以实现机制创新。
董大伟[8]2017年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所称的非公有制经济,界定为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十一届叁中全会以来,中共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发展已经走过了将近四十年的历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仍有发展的必要。抚今追昔,以史为鉴,系统梳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对于今后完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抛开同类题目开篇即纵论原典理论的范式,秉持以史带论的写作风格,分阶段进行实证论述,最后加以总结,理论从历史而出。虽然每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所处背景复杂多因,但本文为抓主线叙事,不再赘述前人之思,主要从经济背景入手,探看中共每一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动因,展示各项经济政策的演进与成效,并在分析各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分析相应的统战政策,从而使文章更加饱满,也为最后的逻辑总结铺设了较为全面的历史基础。本文可分叁大部分、九个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独立成篇。主要论述文章的选题初衷与基本价值,界定与说明正文所涉及的重要复杂概念,回顾前人成果,确立本文创新的着力点。第二部分为正文,从第一章到第七章,论述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第一章题目为“在探索中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78-1988)”。在具体叙述中分成两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之初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78-1984)”,二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1984-1988)”。第二章题目为“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波动与调整(1988-1992)”。主要论述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波动以及党初步调整相关政策的过程,并分析了这一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征与待解问题。第叁章题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稳定与发展(1992-1997)”。主要论述南方谈话与十四大的非公有制经济有关理论及十四大后的政策发展,分析在政策作用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走上正轨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特征,然后论述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政策。第四章题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实现历史性突破(1997-2002)”。主要论述十五大至十六大期间中共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后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体政策的历程,在党的政策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此阶段的特征,以及该阶段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政策。第五章题目为“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巩固与深化(2002-2007)”。主要论述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间中共巩固与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及政策的宏观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党的政策支持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新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特征,最后阐述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第六章题目为“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稳步推进(2007-2012)”。主要论述十七大到十八大之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及具体政策的新发展,得益于党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不仅逆势增长,而且为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亮眼表现作出突出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此期间有了新特征,党对他们的统战政策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第七章题目为“十八大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新进展(2012-2016)”。主要论述十八大及之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和具体政策,在党的政策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新进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出现的新变化,以及这一阶段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发展。在第二部分,由于历史原因,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结构与后面几章并不相同,正因如此,更可直观感受到1992年在非公有制经济及其政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第叁部分就是结语章“基于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历程的一些思考”,为史后之论。本章的论述完全是基于前面几章内容自然而出,既是总结,也是提升。主要论述叁个问题: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系统;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终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特殊组成部分;叁是有关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建议。
齐平[9]2010年在《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围绕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中国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私有制的企业形态,它是在中国特殊的经济制度变迁大环境中生成与发展,因此具有与国有企业不同的经济行为运行方式和诚信理念及行为。其诚信问题因生长的环境、资本积累的途径、业务发展的1`基础、资本运作的手段,以及追求增值的欲望和目的等而有其自身的表现。私营企业作为构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诚信问题既关系到市场经济制度的有序有效运行,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私营企业诚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及把握中国私营企业属性、特点、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性的探讨,旨在从制度层面构建中国私营企业诚信规则,促进私营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重点阐述四方面内容:首先,运用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企业契约理论等研究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问题,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内涵、特质、功能、效率、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创新性阐述;其次,从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缺失的表现和危害等方面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重点剖析了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缺失的原因。从交易成本节约、生命周期延长和内生成长等方面,论证了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在必要性;再次,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实施机制叁方面对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进行了设计与安排。最后,围绕企业管理的流程,考察在诚信制度安排下其运行态势,并从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产权制度、建设科学的治理结构以及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角度,给出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有效运行的相关保障措施。
杨翠艳[10]2006年在《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政府对私营经济的态度也由原来的观望到现在的肯定。中国私营经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私营经济所处的制度环境仍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让私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增加私营经济的制度供给,才能保持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私营经济所面临的制度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完善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府制度供给,完善企业融资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性建议,旨在推动私营经济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论私营经济党建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制度建构[J]. 杨久华, 郑伟. 理论学刊. 2008
[2]. 论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实现机制[J]. 俞小江, 夏力. 经济管理. 2007
[3]. 论家族制私营企业向现代公司制度的演进[D]. 袁振甫. 兰州大学. 2008
[4]. 论私营企业制度创新[D]. 刘秀杰. 中国政法大学. 2002
[5]. 我国私营企业党组织功能和实现途径研究[D]. 范霞. 山东大学. 2016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产权制度研究[D]. 马玉景. 河南理工大学. 2012
[7]. 论私营企业主的治村绩效[J]. 李莉, 卢福营. 学习与探索. 2010
[8].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D]. 董大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7
[9]. 中国私营企业诚信制度研究[D]. 齐平. 吉林大学. 2010
[10].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 杨翠艳. 吉林大学. 2006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制度创新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家族企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产权制度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产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