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机理与发展规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内容论文,机理论文,发展规律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1.1 信息内容产业概念的来源
“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5年“西方七国信息部长会议”上,当时称为“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1]。作为产业统计的一个正式门类,它首次出现在美国1997年推出的《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中,取名为:“Information”。用“信息内容产业”一词,涵盖的范围则比较明确,而且能够更好地和国际接轨。
2004年,中办发34号文件出台,“信息资源产业”这个概念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不过,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还是以“内容产业”、“信息内容产业”或“数字内容产业”名称发表的文章较多。通过对CNKI和维普的调查,发现2000年至今已发表100余篇相关文章(以“内容产业”做题名检索,维普为108篇;CNKI为100篇)。这表明,学术界目前更愿意使用“内容产业”这一表述。从34号文件的核心思想和文件起草过程中产业名称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信息资源产业”实际对应于“信息内容产业”。
1.2 信息内容产业的内涵
1999年,欧盟的“Info 2000计划”才真正对内容产业进行了界定[2]:那些制造、开发、包装、销售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在各种媒介上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像与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以传真及光盘为基础的服务以及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以及消费型软件业等。
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把信息内容产业包含在信息商品化产业中,指使用信息机器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分配和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培养适应高度知识化社会的人才的产业,以及提供高度专业化信息、甚至于代理主体行动的产业。它们都是通过出售信息内容而成立的产业,其活动是使信息产业化,故通称为信息商品化产业。电影、电视、影像、音响、书籍、音乐和艺术等都属内容产业[3]。
澳大利亚将信息内容产业称为创意性内容产业,其所包含的所谓的数字内容与应用需展现信息交流的特色,内容的本身需全部或部分具有知识产权,或可经数字方式制作或散布,或可被呈现为数字化的产品,并可通过网络或非网络的方式传播,包括影片的前后期制作,广播服务,音频、视频出版,表演艺术等。
综合上述表述,可以认为信息内容产业的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
(1)信息内容产业的源头是待开发利用或已经得到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内容;
(2)信息内容产业以经营信息内容产品为主要利润来源;
(3)信息内容产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模式,通过信息内容的搜集、加工、整理、检索、包装等环节增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
(4)信息内容产业是信息化时代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的一部分。
1.3 信息内容产业的分类体系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分类系统主要有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欧盟经济活动统计分类体系(NACE)、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联合国服务统计局(Service Statistics)下属研究机构Voor-burg Group和日本标准工业分类体系(JSIC)等。
由不同分类体系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出版行业以及影、视、音频等内容的原创性工作都是信息内容产业的核心部分;新兴的互联网内容生产也受到分类体系的关注;而支持内容传播与分发的媒介本身也是信息内容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信息服务业核心部门的图书情报、信息处理与咨询业则成为信息内容产业的有效延伸[4]。但基于信息内容产业内涵所形成的各种管理体系则是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发展格局与战略的根本保证。
2 信息内容产业的形成条件与结构分析
2.1 信息内容产业形成条件分析
2.1.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在石器时代之前,生产工具非常落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社会分工,所以并不存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到了农业社会,开始出现简单的生产工具,人类开始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农业部门出现。而后,商业从畜牧业和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部门。当人类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化社会,棉纺、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产业高速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第五次产业革命浪潮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催生了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诞生与飞速发展,刺激了对信息内容的消费渴求,从而产生了信息内容产业。
2.1.2 信息内容产业结构的进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是对应的,这种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会做出相对的调整,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追寻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特定的主导产业支配着经济的运行。
工业化的后期,在信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断有新的信息企业加入,从而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这一时期,信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最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任何产业都要经历从原有产业中孕育、分化、独立和最后扩张成一定规模这样一个过程。新产业能否分化产生,关键在于它自身对原有产业系统稳定性束缚力的突破。信息产业就是在工业系统结构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信息产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带动了信息内容产业的产生。
2.1.3 信息技术
技术是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销售整个过程中所应用的所有知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产业演进的主要动力。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从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光纤通信到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当代科技发展的主体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变革引起产业结构的转换,信息技术孕育出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使传统产业信息化,从而引发了第五次产业革命,涌现出了信息产业群。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信息资源处理技术的普及,数字化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的界限日趋模糊,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宽阔。
2.1.4 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除了社会生产力、产业结构和信息技术的演进外,相对稳定的社会需求也是这一产业生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信息时代,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变得日趋复杂,人们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即人类的需求从生活必需品、耐用消费品向服务、精神、娱乐变动,产业结构亦从农业、工业向服务业、信息产业变动。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的GDP达到了人均1000美元,人们对信息产品和服务呈现较稳定的需求,这时新兴的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就诞生了。
2.2 信息内容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这一产业的定义、内涵、现有的产业分类系统以及产品同一性、产业规模和生产同一性分析,构成信息内容产业的基本架构的是以下子产业:数字出版业、数字广播电视业、数字电影业、通信增值服务业、网络游戏业、内容软件业、动漫产业、数字学习业、网络广告业、数据处理与数据库业、咨询业、调查业、代理业等产业。
3 信息内容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因子的确定
在确定信息内容产业发展影响因子的时候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内容产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由许多指标所组成。这些影响因子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指标所组成的复杂系统。
(2)综合性原则。信息内容产业系统的影响因子很多,因此,应尽可能综合多种因素。
(3)动态性原则。信息内容产业的影响因子既要反映现实的结果状态,也必须反映活动的过程。
(4)独立性原则。各影响因子在选取时应尽量使各指标之间互不相关,以免信息叠加给评价结果带来误差。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信息内容产业系统影响因子指标选取时,应尽量采用定量指标,但涉及制度与环境因素的变量,则只能以定性指标取而代之。
在信息内容产业演化中,信息技术、国民经济发展、科学研究与发展、信息人才、信息政策对信息内容产业的演化有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影响因子如图1所示:
图1 影响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因素
3.2 灰色关联优势分析
一般来说,对因子进行分析大都采用统计的方法或主要因素分析法。这些方法大都只能用于少因子、线性的情形,对于多因素的非线性问题则难以处理。而信息内容产业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因此,不宜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而灰色关联优势分析考虑了上述传统因素分析方法及模糊理论处理方法的种种弊端和不足,灰色关联分析事实上是动态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更确切地说,是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它根据因子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子间接近的程度。
灰色关联模型及优势分析。灰色关联度是用来描述系统因素间的关系紧密程度的量,是系统变化态势的一种度量。一般来讲,可量化系统的变化态势,可以用序列的变化态势来表征,而各个序列的变化态势总是按一定的量级和趋势(指曲线形状)变化的。因此,系统序列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表现为二者间量级变化的相似性和发展趋势的相似性,这便是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既有区别而又互相制约的表现形式[5]。灰色关联分析主要用于分析系统中母因子和各子因子关系的相对密切程度,从而判断引起该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目的是揭示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强弱,其操作对象是因素的时间序列,最终的结果是通过关联度比较序列做出排序。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大体步骤如下[6]:
(1)对确定的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由于影响因素的计量单位不同,从而导致数据的量纲不同,而且有些数据的数量级相差悬殊。这样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的因素之间不便进行比较。为了便于分析,同时为保证数据具有等效性和同序性,就需要在各因素进行比较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使之量纲统一化。
(2)计算关联系数
设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为
系统的相关因素行为序列为
那么关联系数为:
它反映的是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在第k期的关联程度
(3)计算关联度
因为关联系数是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程度值,所以它的数不止一个,而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进行整体性比较。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作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
则关联度是:
(4)按照关联度大小排序
因子间的关联程度,主要是用关联度的大小次序描述,而不仅是关联度的大小。关联序反映了对于母序列来说各子序列的优劣关系。若,则称对于同一母序列优于,反之劣于。
3.3 信息内容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信息内容产业的研究可以发现R&D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对信息内容产业发展影响最大,R&D、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信息内容产业影响较大,尤其是R&D和信息技术严重制约着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
4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机理研究
4.1 规模效应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规模;一是质量上的规模。
数量上的规模,即量的程度,表现为只有当一定数量的信息内容企业聚集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产生信息内容产业系统的整体发展。如一个信息内容企业,它只能生产某种特定的信息内容产品,只有将多个信息内容企业以及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吸引更多的投资,产生整体涌现的可能性才大。这是因为信息内容产业聚集才能互相协作,扬长避短,有利于生产、交易和信息流通,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质量的规模,即质的程度,表现了信息内容产业由于企业数量的量变逐渐增大,在经济结构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的一部分,如果把不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是不会产生整体的涌现和演化的。只有将整个信息内容产业链的企业有规划的组织起来,才能发挥出产业链的最大的作用。
4.2 结构效应
就产业系统本身而言,其演化主要由它的组成成分按照系统的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发展起来的,即结构效应。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相继占主导地位之后,当前的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比重增加,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内容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内容产业系统的变化是由小变大的,这些变化最终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4.3 时间效应
所有产业系统的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信息内容产业也是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内容产业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并且始终伴随着系统地涌现机理,直接导致信息内容产业系统新阶段的产生。企业始终与外界进行交互,这既是企业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也是信息内容产业系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基础。而随着信息内容产业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信息内容产业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内容产业系统内外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规模在逐渐增大。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动力在于信息内容产业内、外部的作用。信息内容产业内部的企业不断地进行协同、合作或竞争,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以适应信息内容产业内部的变化。同时,整个的信息内容产业规模在变化,导致产业的结构产生相应的变化,信息内容产业系统逐渐形成为一个更高效的整体。另一方面,信息内容产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交互,逐步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内容产业系统内部不断地完善。演化强调内外因素的互相作用,也就是具有智能的适应性。信息内容产业系统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向前演化的,系统的交互是信息内容产业系统发展和进化的主要动力。
作为一个以不断创新的尖端技术为先导的行业,信息技术的创新决定了信息内容产业演进方向。信息内容产业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传统产业的关联和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向前演进的。
5 信息内容产业发展规律分析
5.1 信息内容产业生命曲线
Tichy G在佛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信息产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一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都具有自身的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或者说他有自己的产业生命周期。对信息内容产业的生长曲线函数进行微分求解,可以得到信息内容产业的生命曲线。信息内容产业的生命曲线反映的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程度变化,即反映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程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信息内容产业的生长曲线与生命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内容产业生长曲线与生命曲线[7]
如图中所示,起动点是信息产业开始产生的点;起飞点是生长曲线上升段的拐点,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加速度最大的点,起飞前,加速度递增,起飞后,加速度递减;当信息内容产业的产值达到其极限值的1/2的时候,生命曲线线性最显著,达到了鼎盛点,鼎盛点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速度最大的点;成熟点是生长曲线下降段的拐点,是信息内容产业的加速度达到最小的点;淘汰点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被其他产业取代的点。从起动点到起飞点的形成阶段是信息内容产业初步发展的阶段;从起飞点到鼎盛点的成长阶段是信息内容产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从鼎盛点到成熟点的成熟阶段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速度减缓的阶段;从成熟点到淘汰点的衰退阶段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程度接近极限的阶段。
5.2 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规律
5.2.1 信息内容产业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发展
通过对上述生长曲线和生命曲线的描述,可以发现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受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双重制约。它的成长是一个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的动态过程。信息内容产业系统整体发展过程是有多个相类似的微型发展过程叠加而成的。其发展变迁呈现两条轨迹:一是产业间的结构升级和叠加演进;二是产业内的自身升级与发展进化。目前,信息内容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5.2.2 信息内容产业的聚集也存在着生命周期
信息内容产业是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内容产业的聚集,产业的聚集是产业链延长和完善的结果。
在信息内容产业聚集形成阶段,产品和生产过程还没有标准化,由于某些原因,企业聚集在一起进行产品生产,聚集区内的内容企业由于信息网络、分工协作及资源共享所产生的聚集经济而获得竞争优势。
在信息内容产业的成长阶段,信息内容产业聚集速度加快,增长率高,聚集开始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生产信息产品的企业数量的增加,聚集区内的资源会日益集中,更多的企业投入到信息内容的产品生产中,信息产业链初步形成。
在信息内容产业的成熟阶段,生产过程和产品开始走向标准化,企业为了追求大规模的生产,开始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体系开始配套和完整起来,聚集区内的企业的竞争力较强,相关企业彼此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企业网络。
在信息内容产业聚集的衰退阶段,聚集区内的企业失去了对市场的灵活反应,缺少应变的内源力,生产成本开始上升,企业大量退出,竞争力下降,整体规模开始减少,信息产业聚集停止发展并导致衰退。
5.2.3 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受内在作用力和外部作用力的相互影响
信息内容产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内在和外部引起涨落的因素是线性的,不可能引起信息内容产业系统结构的变化。相反,如果系统处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强制作用下,具有非线性的动力机制,信息内容产业系统运行呈现一个在多重稳定态之间进行选择的相变过程,这使组织结构日趋复杂。外部环境影响着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外在作用力不仅影响系统多样化的产生,而且新行为的引入也同样改变环境,信息内容产业发展产生多样化,多样化推进信息内容产业发展。
5.2.4 信息技术在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信息技术促进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导致了信息内容产业组织和信息内容产业结构的变化,信息内容产业组织和结构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内容产业系统的发展。反之,在信息内容产业系统不同的发展状态或不同的阶段,信息内容产业组织和信息内容产业结构同样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创新模式和路径。
收稿日期:2009-06-26
标签:内容产业论文; 灰色关联分析法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关联分析论文; 序列模式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