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农业根本命脉,渠道是水利工程的骨架,因此渠道的维护及管理成为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及管理的经验,详细对渠道涉及的套井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类似水利工程的渠道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可能的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
1 概述
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涉及千家万户农田灌溉的渠道是具体承担任务的直接体现,怎么保证渠道的正常运营,对于其的维护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人对于渠道的维护与管理归结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渠道建设过程中的因为施工未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而造成的先天质量安全隐患,比如渠道坝堤的地基处理不到位造成的整体沉降、混凝土拌和质量不过关达不到相应抗渗等级的要求;二是渠道建设涉及的源头即设计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比如考虑的造价因素不得不采用传统相对落后的土坝等设计,给渠道的安全及维护管理带来直接隐患;三是在渠道维护及管理过程中受到一些主观及客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而出现的隐患,比如在渠道建成后疏于管理,对于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形成新的质量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是,作为渠道的核心部位,采用套井技术对于水利工程中渠道建设及管理维护都将带来优势。克服当前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及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在一些急需对抗渗进行处理的渠道工程。
2 套井技术
2.1 概况
套井技术原理是利用新型的冲抓式的打井专业机械设备,在渠道两侧坝体存在有渗漏的施工范围之内按照渠道的方向进行设置布置套井的具体井位,并与设置在相邻的部位套井实现有效的重叠搭设接联起来,并在套井内及时分层填筑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粘性土等土料,逐层填筑逐层分层通过符合设计及规范的重型冲锤进行冲击夯实,在沿着渠道两侧坝体顺方向形成一条有效抗渗的连续而不间断的防止渗透的粘土实墙。主要运用在如下情况。一是渠道的两侧坝体属于土体性能相似的大体均匀分布的坝;二是渠道两侧坝堤中心填土材料自身质量较差或者受施工场地限制无法填筑密实、填筑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渠道;三是对于渠道两侧坝体已经填筑夯实完成,但仍然出现部分位置存在较大区域的慢散浸入(渗透出水)的质量隐患的处治;四是对于渠道两侧坝体在填筑夯实施工过程中,受天气、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不得不分期进行施工建设时,出现新旧搭接位置未能处理得到,在渠道运行过程中,出现渠道坝体在该处出现集中大面积的渗漏的现象的处治;五是对于渠道两侧坝体在水位高位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局部位置渗水,待高水位降至低水位后的处治。
2.2 技术要求
套井一般根据防渗情况及渠道两侧的坝体所在具体位置处的土质情况分为一(单)排套井和双(多)排套井;其中,一(单)排套井布置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渠道的两侧坝体中设置确定;双排套井一般亦按照设计及规范确定,当设计未有明确时候,可按照先设置渠道上游方向的两侧坝体中设置,再设置渠道下游方向的两侧坝体中设置;出现多排套井情况的时候,也是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设置,如无设计指明明确,建议按照先渠道上游方向两侧坝体中设置,再在渠道下游两侧坝体中设置,最后再在渠道两侧坝体中间进行设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单排套井无法满足要求的时候,采用布置两排或者更多排,使其达到设计及规定的抗渗要求,同时,对于渠道两侧坝体不同位置亦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置套井的排数。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地质实际情况确定渠道两侧防渗处理使用一(单)排套井还是使用双(多)排套井;在深度方面,同样需要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具体深度以上使用双(多)排套井,具体深度以下是使用一(单)排套井。在确定渠道两侧坝堤采用套井技术后,先根据渗漏流量的具体计算和坝堤保持稳定并扣除一定安全系数后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类似渠道工程两侧坝堤工程技术施工经验来选择确定防渗具体厚度,之后,根据已经确定的防渗具体厚度再反方向论证理论支撑体系的合理性;再根据此确定渠道两侧坝堤使用套井的具体排数、套井的有效厚度、具体直径及其之间的具体间距等详细参数,作为指导施工的关键控制指标。
套井回填施工主要包括填料材料选择、成孔、填料回填、夯实等步骤。具体技术要求为:一是填筑材料选择合格的具有满足设计及规范的抗渗土材料,其抗渗系数、土料的塑性良好、具有稳定的抗渗透性能、其中的水溶解性的盐含百分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有机质土的含量不得超过设计及规范的要求上限值、拟选择土的粒径不得超过设计及规范规定值,不得选择冻土或者多年冻土、碎石离散性大的土以及具有较强膨胀性能的土,在渠道两侧堤坝具体施工过程中,土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对其干密度及含水量进行复测,不合格的需重新调整到合格为止方可使用,对于土料中含有的草根、碎砾石块、树根等材料要求对其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方能使用。二是成孔施工采用套井专用冲抓机械进行成孔作业,先根据设计对孔位进行放样,误差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成孔施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成孔,当设计及规范未明确时,一般按照同一排套井施工中,先进行主要部位施工,再进行次要部位施工,套井成孔直径、垂直度、孔深以及孔距是控制套井成孔质量的关键指标。三是套井回填技术要求,即套井回填前,应保持井内无明显积水,在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对渠道两侧具体部位的坝堤处具体排的具有具体编号的套井的孔号、孔顶高程、设计深度、实测深度、设计直径、实际直径、井间有效搭接宽度、实际倾斜度、嵌入岩层深度以及嵌入岩层岩质的取样等,并检查套井井壁的各层土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存在局部的渗漏情况予以特殊处理,以消除渗漏源头,从而从根本上消除渗漏,填料应根据已经试验确定的含水量及具体干密度进行备料,待井检测合格后,立即着手安排人员及相关机械设备进行套井分层回填分层夯实并连续不间断作业。在填筑过程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每一层填土的具体填筑厚度、夯实所使用的重锤的具体重量、重锤的起落具体高度以及具体夯打击实次数等均应根据先前进行的试验所得出的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施工,同时,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过程中,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直到查出原因并解决好后方能机械进行填筑及夯实作业,以期每层填料经夯实后均能满足设计控制的具体干密度值(具体压实度值)以及具体抗渗系数的指标要求,当发现填料不符合设计、规范及试验规定的具体含水量值时,应结合实际予以处理,通过洒水、翻开晾晒等方式调整填料的具体含水量至规定值,确保施工质量可控。每一个套井回填的施工结束后,均应先自检合格,再上报相关部门对对套井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 行下一步施工。
3 结束语
水利工程渠道维护及管理过程中,通过采用套井技术有效克服渠道两侧堤坝建设投资高、抗渗处理难度大以及维护管理不易等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水利工程中渠道的维护及管理难题。为水利工程渠道今后的维护及管理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晓芳.分析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18期
[2]买吉川.浅谈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管理[J].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3]杨金宏.探讨强化水利工程渠道维护与综合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2014年第01期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渠道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夯实论文; 过程中论文; 填料论文; 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