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_思想政治课论文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_思想政治课论文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浅谈论文,公民论文,课中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公民逐渐成长为成年公民的阶段,这一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长为合格成年公民的关键时期。要成为一个现代社会中合格的成年公民应该具备基本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正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学科与公民意识教育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传授公民知识,陶冶公民德行,或是增进公民参与能力,主要还是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程方面。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十分必要。

笔者结合上海实施二期课改后新教材的几年教学实践,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开展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还没有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目前上海市高中学段在相关学科中对公民意识教育作了一定程度的渗透性安排。其中大多数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安排属于隐性课程,只有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显性课程。可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开展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主要包括民主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国际意识等。公民意识教育是指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社会公民。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开展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公民的民主意识教育

通过教育,主要树立公民民主平等为主的主体意识,培育公民自主、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心理意识,克服“等靠要”的依附意识,正确认识民主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能够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进而树立民主平等观念。

对此,主要通过高二思想政治课程《政治常识》中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民主政治建设及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等有关知识的教学,以加深高中生的理解,深入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主张,充分宣传我国公民的这些权利。此外,还可以通过高三思想政治课程《哲学常识》中矛盾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等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矛盾分析法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学生对民主的认识以及民主权利的把握与行使。

2.公民的国家意识教育

公民是与国家相对应的法律概念,离开国家就无公民可言。因此,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培养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提高公民对国家和宪法的认同,增强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信念与信心,树立保卫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等公民的根本义务的意识。有关公民的国家意识教育,主要是开展对高中生的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其一,关于国家观念教育。通过《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的教学,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并拥护党的领导,认同、拥护社会主义道路,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与忠诚度,最终激发学生报效国家的志向。

其二,关于国情意识教育。通过高一思想政治课程《经济常识》中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政策等内容的教学,以及《政治常识》中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其三,关于国家安全教育。通过《政治常识》中的人民军队、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等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树立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的信念,以及通过《经济常识》中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关维护包括国家产业安全、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内的国家经济安全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哲学常识》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相关原理及方法论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国家观念与国情教育所体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帮助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观点、内外因辩证统一的关系原理,领会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3.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

公民既是权利的实施主体,也是义务的履行主体,这是一个合格公民应具有的特征。公民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因此,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包括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与义务意识教育。

关于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作为现代公民,首先应知道自己拥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权利和基本自由,如生命权、财产权、思想言论自由权和参与权等。权利意识教育就是要树立公民的权利认知意识、权利救济意识、权利实现意识、权利要求意识,坚决捍卫政策和法律的尊严,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对此,通过高二思想政治课程《政治常识》中的公民政治权利、人权、公民的政治参与权的教学,以及通过《经济常识》中的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保障权、财产权等教学,帮助学生加强与提升公民权利意识。

关于公民的义务意识教育。义务与权利是对等的,享有权利以履行责任为前提。作为现代公民,也必须明确自己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义务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公民明确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义务,树立义务与权利不可分离的观念,明确自己的行为应以不影响、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前提。对此,通过《经济常识》中的诚信守法、依法诚信纳税、遵守市场经济的法律规范要求、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义务的教学,以及通过《政治常识》中关于依法服兵役、维护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维护国家主权与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与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义务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

此外,还可以运用《哲学常识》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原理及方法论,帮助学生主动积极理解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也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更好地享有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增强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

4.公民的道德意识教育

其中特别要加强公民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此外,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道德意识教育较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公民的道德意识教育也包括对公民进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扶贫济弱等比较具体的、层面较低的日常道德观念教育。

对此,主要通过《经济常识》中的自主创业、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要求、诚实守信的意识、市场交易的平等合作基本原则、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等教学,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及维护个人合法利益的意识,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此外,在《哲学常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生价值观等原理和观点,帮助学生将社会责任感体现在人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习惯中,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5.公民的国际意识教育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日益密切,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任何国际交流都归结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交流是跨语言的,跨语言的背后是跨文化交流。

对此,通过《经济常识》中的市场经济的开放特征、经济全球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教学,通过《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权的对外交往职能、国际关系中的交流与合作、世界格局多极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公民在对外交往中的社会责任等教学,以及运用《哲学常识》中的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内外因辩证统一的关系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帮助学生学会在国际交往中,面对外国公众时能够善于介绍本国文化、国情和本国政策,学会进行跨语言与跨文化交流,以逐渐提升学生的国际话语能力,自觉树立国际意识。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结合几年来笔者的教学实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做到有效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确需要探求一系列灵活多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1.公民意识教育的渗透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其内容本身已渗透性地安排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章节之中,公民意识教育的渗透教育法主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有关公民法律意识教育与道德意识教育的渗透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情理法、进行理性思维,能心甘情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正确公民意识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2.公民意识教育的角色体验教学法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时,通过有效的引导、支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以一定角色为参照,学生可以是市长、区长等政府成员,也可以是新闻发言人,或者是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其他社会角色,以此进行观察、感悟、模仿,从而掌握该角色的规范,在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取得相应的认同。例如在《经济常识》中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时,创设购物消费情境,结合高中生在社会中的消费者角色体验经历,介绍消费者维权方法,学生感同身受,水到渠成地了解和掌握作为消费者时享有哪些法律权利,无疑能够加强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

3.公民意识教育的聚焦社会热点教学法

今天的世界,每一天都发生着人们关注的事件,聚焦其中的热点社会事件,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时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是巨大的灾难事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数十万公民自觉自愿奔赴灾区前线,他们或整体行动、或自组团队,以“志愿者”身份主动投入救灾抢险,使得“志愿者”成为抗震救灾中最响亮的名字;13亿国人出钱出力,尽其所能支援灾区,爱心如潮空前澎湃。这种责任意识与集体道德感,无疑是现代公民意识里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聚焦热点社会事件,在《政治常识》有关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民族团结以及《哲学常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学中开展国家意识、义务意识与道德意识等公民意识教育时效果显著。

4.公民意识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法

真正公民意识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公民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相关的实践活动。前几年,为配合《政治常识》有关人民代表制度、公民政治参与等教学,上海市延安中学部分学生参加了“中学生走进人大”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学生身上的公民意识教育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受众面比较小,而且活动的开展也没有常态化,有机会参加的学生很少,此类活动还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创造更多条件,使更多中学生得到参加的机会,为开展富有成效的公民意识教育提供适宜环境。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得以体现。上述介绍的情况,主要是针对在高一《经济常识》、高二《政治常识》以及高三《哲学常识》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体会,当然存在不足,比如受制于各种条件的影响,目前更多的是进行学生公民意识认知能力方面的培养。反思几年以来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还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要以基础型课程为主,对高中生进行公民意识最基本要求的教育;同时需要今后充分利用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开展辅助性的公民意识教育。拓展型课程可以着眼于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通过专题介绍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实践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

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模式上,把国内传统的公民教育模式和国外成熟的公民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发达国家长期以来致力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公民教育,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学校里,公民教育课是必修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认知能力、参与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模式比较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经验肯定的同时,今后我们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学校成熟的公民教育经验,创造条件能够使学生公民意识的参与能力与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与其他德育活动的联动作用。由于我国高中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公民教育课,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又主要偏重于对学生公民意识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今后需要加强与学校其他德育活动的联动作用。学校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可以借助于主体班会、升旗仪式、节日庆典、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学农学军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这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参与能力与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常态化进行。上述体会与反思仅是笔者几年以来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比较粗浅看法,尚需今后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与深化。

标签:;  ;  ;  ;  ;  ;  ;  

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意识教育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