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兴旺 因地制宜是关键
宫同伟 周梅婷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结合区域实情制定产业发展战略,逐步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机制,统筹社会资源,做好风控与监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跟上发展步伐。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因地制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也千差万别。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尊重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充足的经济动能。
完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地方特色资源应用
加强乡村农业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农业是乡村的根本,只有实现农业振兴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产业结构失衡的日益凸显,农业产业很难向产业链上游移动,产销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附加值不高。随着消费者生态理念的逐步提升,绿色有机农业的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导致农村地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产品商贸流通活力不高,农产品交易需要经过多次周转流通,人力物力成本相对较高。近年来,一些地区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商消对接”,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乡村农业产业发展还应立足于当地实情,统筹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例如联合种植大户开展经济作物种植,试验新品种、新技术,打造新的农业产业发展业态。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塑造特色产业品牌形象。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要破除传统发展思维桎梏,绝不能只局限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而是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从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依托当地既有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嫁接培植”,打造响亮的地方特色产业品牌。例如,浙江义乌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一些乡村地区通过建设水乡古镇等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在古镇周边生产加工独具地方特色的陶瓷水晶、发饰等手工艺品,受到了游客的广泛欢迎,与“小商品之都”义乌的品牌形象相互辉映。除此之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还要具备跨界融合发展思维,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江苏昆山推进的“乡村文旅综合体”项目,融合了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特色服务等多个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优化乡村产业配套服务机制,整合产业发展资源
改善乡村产业发展软件配套设施与营商环境。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标就必须要加强现代技术应用,这有赖于具有一定创新力的工作队伍,从宏观上把握乡村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长期以来,乡村地区产业结构以农业产业为主,劳动力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产业发展氛围不浓厚,无法满足特色产业发展环境需求,完善软件配套设施迫在眉睫。从人力资源队伍建设角度来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在一线劳动力、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短板,企业不仅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还要通过提升员工待遇、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等方式吸引优秀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投身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巩固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看,政府、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大力发展“科技兴农”项目,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充足的科学技术支撑,解决乡村振兴发展的技术短板,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综上分析可知,当T=2时,即产业结构向右平移2年时,两者曲线相似程度最为接近。或者也可以说,消费结构调整的影响经过2年后反映在产业结构变动中。这也可得出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滞后于消费结构的时间为2年。另外,消费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还是较快的,因为在T=1时,两者Moore结构值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就已经达到0.8789,且灰色绝对关联度只相差0.02个点;而在之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也没有立刻减少,在近4期之内其灰色绝对关联度一直维持在0.83左右水平,充分说明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特色产业驱动力。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光靠财政“输血”,必须要整合社会资源,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驱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在发展初期阶段,偏远贫困地区整体软硬件配置存在不足,无法有效吸引其他资本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地方政府应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统筹规划财政资金使用方案,兼顾效率与公平。相关金融机构也要把握住乡村产业发展机遇,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例如,有些金融机构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免息贷款、信用融资等服务,部分地区还引入了证券、股票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激活了产业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还可建立健全产业投资渠道,鼓励民间社会资本投向乡村特色产业。例如,地方政府可以打造基于特定项目的互联网融资平台,并与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绑定,鼓励以个人名义参投项目,实现更大范围的融资。
加强乡村产业风险防控与监督,维护发展秩序
做好产业风险防控措施,避免产业“黑洞”。乡村产业发展强调“因地制宜”,不能完全追求经济数据指标,而是需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抢发展机遇,盲目上马,甚至还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工作队伍筹建、项目验收都还未正式完成的情况下,提前开展相关工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风险。由此可见,现阶段乡村地区开发新项目必须要经过系统的科学论证,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项目评估评审机制,从生态环保、融资收益等方面对拟开发项目进行研究与分析,降低产业风险。由于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指导政策相对笼统,实施细则不清晰,一些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很难打动投资人,导致产业进展缓慢,错失发展良机。目前,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建立健全行动机制,提升工作的时效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由于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的基坑位于正在修建的T2航站楼正对面,基坑开挖时斜拱桩基有的已经施工完成,有的还未施工,因此有必要研究斜拱不同加载时机对基坑开挖的影响。根据现场基坑施工的主要工况,取斜拱加载时基坑开挖深度Z分别为0 m(即基坑未开挖)、7 m、11.5 m、16 m和20.2 m,分析斜拱桩基在基坑不同开挖深度加载时对基坑围护桩的影响。图11和图12分别为基坑与斜拱桩基承台边缘净距为5 m时,不同开挖深度Z加载围护桩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分布图和围护桩最大水平位变化移曲线图。
建立健全产业监督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产业环境。乡村产业发展要协调处理好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这要求建立完备的监督体系,对相关主体实行全方位监督。不同的乡村地区,产业结构、风土人情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制定监督机制。第一,严格落实行政司法监督,奠定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地方政府按照具体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对不同主体的监督责任,做到“严格执法”“ 执法必严”,营造和谐、公正的产业环境。第二,鼓励当地居民广泛参与到监督体系中。乡村产业发展与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个居民也有义务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为此,政府部门可以向当地居民宣传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监督路径,建立更广泛的监督机制。第三,鼓励产业协会、民间组织等参与行政监督,提升监督的专业性与精准性。例如邀请生态环保公益组织对相关企业的绿色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①耿言虎:《村庄内生型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以云南省芒田村茶产业发展为例》,《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1期。
②李国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州学刊》,2018年第1期。
③芦千文、姜长云:《乡村振兴的他山之石:美国农业农村政策的演变历程和趋势》,《农村经济》,2018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分别为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时空行为视角下城市轨交站区空间发展机理及动态调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51608348)的成果】
责编/银冰瑶 美编/杨玲玲
标签:乡村振兴论文; 产业兴旺论文; 因地制宜论文;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