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_黄鸣

浅谈《表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_黄鸣

黄鸣

浙江东阳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影视传媒业的发展,媒体对表演类人才的需求量更是逐年增加,表演毕业生就业呈现较为灵活的特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电影、电视剧、广告等事业为影视表演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岗位,使影视表演人才在选择岗位时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就业前景比较广阔。本文本着这个基本观念,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探讨如何在教学上做出适合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表演训练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概况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战场,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主渠道。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这一段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共同改进。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和方法手段还在摸索,现在基本上还是选用本科的教材,借鉴本科的教学方法。然而,时代在进步,市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学生教学已成为整个教学体制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因此,为了适应高职的教学要求,教材的改革、课程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并且本着紧紧依托横店影视基地的这个优势,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外实训的融合,由此进行了适用高职类表演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二、课改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表演课是一门跟其他课程有所区别的一门特殊性比较高的课程,它不像学习美术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表演课主要是以表演实践来呈现的,作为表演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一种创作的方法,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领悟。表演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去解放学生的创作天性,让学生能够不知不觉的或者是下意识的去投入到创造人物角色当中去。

2.1教材的改革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才发展起来,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成熟的教学模式,故而高职的基础教学教材都是从本科借鉴过来,比如梁伯龙、李月主编的《戏剧表演基础》。大学本科学制是四年制教学,而高职教育一般是三年制,故此教材也不是完完全全适用于高职教育,所以近年来本院编制了《表演基础校本实训教材》、《影视片段教程改编》,在行课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目标、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和接受能力,来编制训练元素素材。比如说,每个学生对一句话或规定情境的理解不一样,我们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且发觉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兴趣点,从这点来出发制定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训练素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素材来训练,学生们不乏会缺少动力,缺少兴趣,比如说,在七八十年代,在训练“信念感”这一元素时,通常运用“假如我是一粒种子,从发芽——生长——小树——风吹雨打——大树——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枯死”类似的训练题目。我们可以用其他的表现方式来代替,比如说自己是逃犯,躲在屋子里,四周都是警察,这是你要突出重围,越窗一跳,这时学生要相信自己就是逃犯,并且危在旦夕,还要相信前面就有一扇窗户等类似的训练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诸多的训练元素,比如说注意力集中、想象力、感受力与适应力等等,在训练素材上我们尽可能的跟随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兴趣来制定,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觉得轻松不乏活力。

2.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由于高职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更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技能培养,故在教学过程当中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人的实践技能。在元素训练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天赋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我们采取分类教学,比如说有几个同学想象力比较丰富,不需要过多的去训练,老师可以略去而去训练其他弱的方面,也就是说针对每一个同学的优劣势进行分组或一对一训练。

在拍戏的过程当中,会经常遇到很多演员在拍摄的时候或导演回放时,用摄像机拍下自己的表演过程,以此来检查自己哪些地方不足。我觉得对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到我们正常的教学当中。在上课期间,除了台下的同学能够清晰的看到台上同学的优缺点之外,台上同学对于自己做的好坏并不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如果经常采取录像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在表演时的一种状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去认识到自己做的练习存在哪些不足。

“一招鲜,吃遍天”,很多的影视演员都是生动的饰演了一个角色就让观众记住,并且这个角色的形象也会在观众的心里抹之不去,比如说赵薇演的小燕子,赵雅芝演的白娘子等等,所以对于演员来说,不管饰演什么角色大或者小,老或者少,只要他把这个人物生动而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就会让观众熟知,这给与我在教学上一定的启发,在做观察人物练习以及观察生活小品练习的时候,有些同学更倾向于喜欢演一种类型的角色,比如说,同学A擅长演一老太婆,这说明她对饰演老太婆这一类型的角色很感兴趣,我会让她先发展她的这一兴趣,并且给与他一种新的教导方式,比如说,在此基础上我会要求同学A去演不同类型的老太婆,比如说这个老太婆是农村的,城市的,或者有钱炫富型的,或者有残疾的等等,我们会在这个角色上给她更大的发挥空间,使之更深入的去挖掘,去想象,让她把她自己感兴趣的这一类角色挖掘透彻,为她在以后饰演这一类型的角色打下坚实的表演基础。当她对这一类型角色学习和挖掘比较透彻后,我们会有选择性的给与其他的角色,按照这种方式,先培养她的兴趣,再循序渐进的让她在其他角色上深究和挖掘,从而让她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对饰演各种角色得心应手。

2.3依托影视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融合

依托于中国最大的影视城,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在教学期间,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剧组锻炼,作为老师会给他进行指导:在学生拿到剧本以后,我会以我的经验和专业上的知识和他一起进行剧本分析,让他尽量完整的饰演出这个角色,达到导演的要求,这也是在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与导演以及演员的交流与分析能力,以及艺术的二度创作能力。

这样,学校的学习以及剧组的实践,对于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会有提高,在剧组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重回到课堂进行训练,补充能量。同时,在校内也有联合作业,方便同学们实战演练,这样,“教、学、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能促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在现在的培养方案中,很大力度的加入了镜头前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充分的学习镜头前的表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依托影视城的一个巨大优势。

2.4本次教改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最明显的一个效果是通过训练元素的更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愿意去做上课的练习,并且回作业更加积极,尤其是回课的质量提高了。

2.5存在问题

1、时间分配的问题: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但大多时候一些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学阶段的任务,或者老师讲课的时间把握不准,或者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课堂练习,或者出现课堂意外,教师不能灵活处理等等,都会造成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给下节课的教学形成影响。这是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2、小组合作的问题:在分小组排练的时候, 由于需要两人及多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排练,如果一人不来,那么其他人就无法排练,或者如果一人由于情绪不佳,其他人也无法排练,所以需要大家的一个互相体谅。团结合作的精神。

3、课堂气氛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而且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如当初预想的那么好。

参考文献:

[1]《演员的修养(第一部)》,斯坦尼拉夫斯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2.1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方法》,阿巴尔金,艺术出版社,1955

论文作者:黄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浅谈《表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_黄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