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没有“墙壁”的自由王国——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开放式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师范大学论文,自由王国论文,开放式论文,附属论文,墙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吉林省长春市,一所小学校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凡是到过这里的人无不惊诧。因为,她颠覆了很多人关于“学校”的概念——
学校的时间是开放的:每年有4个学期,4个假期;一节课有的30分钟,有的40分钟,有的60分钟,有的甚至90分钟。
学校的空间是开放的:教室墙壁可以随时打开,课堂上,学生经常穿梭于走廊和教室之间。
教育的空间是开放的: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经常出现在同一个班级中进行合作教学。
这是一个没有“墙壁”的自由王国。在这里,学生的脸上永远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一位省内著名中学的老师曾戏言道:他们的学生就算成绩排最末儿,走路也总是昂着头。
十年校长,一个信念
这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
校长熊梅博士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上任至今,她在这所小学整整工作了10年。
2001年8月,熊梅从日本筑波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提前归国,被大学任命为附小第12任校长。走出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的办公室,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她的心头:自己是做理论研究的,从没有过管理经验,能行吗?世纪更迭,时代热切地呼唤基础教育的深度变革,学校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回想在东北师大十几年的求学经历,回想多年来对世界基础教育先进理念的潜心研究,回想两年间自己走遍日本个性化教育联盟实验学校进行的实地考察……熊梅突然间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冲动——我要在这里创建中国第一所开放式学校,我要把附小变成儿童的自由王国!
什么是开放式学校?它源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英国,后来发展到美国、日本等国。它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主张发挥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自立的健全人格的发展。如今,开放式教育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范式之一,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前瞻性课题,也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的办学方向,更成为勇于变革学校的价值追求。
2001年10月,在研究制订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时,熊梅正式向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提出要在国内率先开展开放式教育本土实践。然而,新的改革理念要得到认可,谈何容易?
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数学组长表露了心声:“校长,你的理念是很先进,但我们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何况,你的改革大旗能打多久?”
熊梅选择了沉默。
一年后,同样是这位数学组长,诚恳地对熊梅说:“校长,我想为学校干点事儿!”
一次次的碰撞与磨合,一次次的对话与交流,“开放式·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终于得到了班子成员和多数教师的认同。
给孩子一张幸福的课程表
时间是一个对课程、教学有着直接影响的变量。然而,受封闭式学校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及教师已经习惯了将既定的时间制度作为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很少去批判和反思这种时间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在人们眼中,时间制度改革,是不容触摸的一根高压线。
但熊梅对教育时间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个性和禀赋天然不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接受知识的类型等也不同,这些都要求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间制度。它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弹性地规划时间,使学生既有一定的标准化、序列化时间,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学力的形成,又能够自由地安排时间,从而获得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2005年8月,基于对固定化时间制度弊端的反思,附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弹性时间制度改革。
弹性时间制度改革从四个方面逐步展开。
首先是实施四·四学期假期制,学校根据长春四季分明的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打破了原来两个学期和两个假期的制度,重新划分了学年时间,每学年设置4个学期和4个假期。由于学生假期时间与社会不同步,给家长看管孩子带来不便,改革举措刚一出台,就引发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如何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2005年10月,四·四学期假期制改革的第一个秋假,附小举行了第一届“金秋体育节”。体育节上,“过桥取水”、“并驾齐驱”、“你追我赶”、“快乐袋鼠”等10多项群体性运动项目大受欢迎,8000多名学生在全员参与中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快乐,2000多位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游戏,两天的活动,体育场成了附小学生和家长欢乐的海洋……
假期制度改革推行了一年之后,附小面向全体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95.8%的家长赞同并表示“坚决拥护”。
初见成效后,学校弹性化时间制度改革开始向纵深推进——实行综合“月·周·日”时间制度,即针对一些课程或活动的特点,学校采用集中连续的时间分配方式,设置综合主题活动月、综合主题活动周及综合日。
“科技节”、“外语文化节”、“数学活动周”等主题活动,持续时间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为确保综合课程的学习效果,学校将每周二、三的下午作为校内综合活动日,集中安排学生综合活动,同时,还设立了不定期的校外综合活动日,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结合起来,打破校外与校内的“墙壁”。
由此,“综合实践活动”逐渐生长成为附小的一大特色。
第三项措施是实施“模块化一日时间分割”。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分配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时间,附小的课表里形成了四组时间带。
第一组时间带是教学时间带,包括每天上、下午的3个时间带,每个时间带90分钟,根据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需要灵活安排课时,弹性化程度较强。
第二组时间带是健康活动时间带,包括每天上、下午的两个时间带,每个时间带30分钟。在时间带里,附小将课间操、眼保健操、游戏、休息娱乐等活动统整起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三组时间带是“每日读”时间带,由晨读和午读两个时间带构成,主要是针对语言类学习适合多次少量、强调复现的特点设立,每个时间带15分钟,进行语文诵读经典、英语朗读会话。
第四组时间带是教育活动带,每周安排两次学生自治活动时间,每次40分钟,与学生下午的大课间并行。在这个时间带里,学生们自主组成不同的社团组织,按照各自的计划开展一些自治性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最后是“长短课时制”改革。学校打破原有40分钟一节课的固定时间单元,以10分钟或者15分钟为一个系数尺度,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来计算和分配上课时间,每节课的时间用组合“最小时间系数”的方式确定,实现不同学习活动对课程时间的诉求。在灵活分配时间的同时,学校准确核算各个学科的总课时数,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课时总量。经过系数化的课时分配后,附小的课表里,出现了15分钟微型课、30分钟小课时、40分钟中课时、60分钟甚至90分钟的大课时。
从此,在东北师大附小,时间不再有“墙壁”。
“弹性时间制度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熊梅说,“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也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去培养每一个学生。”
“弹性时间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校长的教育理想只有转化为全体教师的意识和行为时,才会真正产生强大而持续的动力和效果。
“用合作研究,打开教师之间的‘墙壁’!”在熊梅的引领下,附小教师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形成了自主规划、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主评价的运行机制,学科内合作研究蔚然成风,学科间比学赶超劲头十足。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附小的教育质量不断攀升。
2006年,附小开始进行全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道德课程教学改革被列为重点改革项目。学校把道德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剥离出来,每周单设一节课。
重整了课程结构,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在深入比较研究国内外多种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引进一套日本教材作为蓝本,进行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道德教材,怎么能从国外引进呢?即使引进,也不能用日本的啊!”老师们当面向校长提出了质疑。
“我们不是照搬日本道德教育的内容,而是要借鉴他们道德教育的某些方式方法。”熊梅耐心地开导着。
教师们恍然大悟:“是啊!既然只是做蓝本,就要求我们研发出一套自己的东西!”在学科主任的带领下,一个48人的道德教材研发小组很快组建起来。大家都信誓旦旦:“我们利用一个寒假,就能编写出一套自己的教材!”
“拓荒者”的热情在每个人心里激荡。
新学期开学,研发小组将编写的新文本拿进课堂进行实验。一轮研讨课下来,老师们自己却泄了气。
熊梅全程听课,并做了细致的点评:“大家开发的教材觉得似曾相识吧,好像还是典型的思想品德课!比如《生命的托举》一课,讲的是贵州马岭河风景区发生的缆车事故,父母虽然自己全身骨折,却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孩子。大家想想,这样的故事孩子读了之后,除了恐惧和震撼之外,对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有多大帮助呢?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遭遇呢?编写教材,要先解决编写理念的问题,理念不更新,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一番话让大家沉下心来。老师们认真研读原版教材,阅读专业书籍,邀请专家做理论培训,组建各年级的小团队……道德学科委员会还搞了两轮集中的教学实验。每一轮实验,或几位老师同时开发一篇教材同上一节课,或一个人反复上同一节课,所有人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就是在这种“边开发,边实验,边反思,边提升”的行动研究过程中,道德学科团队明晰了“走进儿童心灵、丰富儿童心灵、充实儿童心灵”的“心灵对话”教学模式,自主开发了《豆沙玉米羹》、《吃虾酱》、《鹏鹏的鼓棒》等20多篇文本。在一次教学研讨后,熊梅用了6个字来评价老师们的研究成果:入脑,入心,入味!
道德学科教师团队,仅是附小12个学科教师团队的缩影。附小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合作中学习着,在学习中进步着。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是熊梅对附小教师的期望。她说:“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做学问,成为专家型教师。做学问要求真、求实、求是,容不得半点浮躁。合作研究的意识和习惯如果内化为附小人的精神因子和文化传统,那将是我带给附小最大的财富!”
标签: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论文; 熊梅论文; 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