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要点论文_吴平建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要点论文_吴平建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611130

摘要:隧道施工是在地面以下或山体中进行工作,需要进行浅埋暗挖工作,工程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而且工程的进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每一年都有隧道工程事故的发生,不仅工程坍塌导致工期拖延,同时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施工企业带来不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此相关部门不断地加强监管力度,力求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程度,相关的施工企业需要完善和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管理措施;控制要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与日俱进,在这种形势下,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隧道工程做为基础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此显得愈加重要。但是隧道工程施工工作面小,施工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施工管控不到位,极易发生隧道坍塌事故,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加强隧道施工前的监控量测,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提前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且施工中对施工质量严加控制,以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施工建设不出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顺利完工并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1 隧道安全事故的起因

1.1 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灾害所引发的事故非常多,这是我们在不清楚前方不良地质情况下,仍沿用不变的施工手段,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造成的。如突水突泥、涌水、瓦斯等情况。

1.2 开挖方法不当,支护不及时,监控量测不到位

根据隧道围岩级别,合理确定开挖方法非常重要。全断面开挖、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等方法的选用是区别于不同的工程地质的,如果选用不当,也会导致塌方。但施工中图方便,求进度,而扩大开挖断面,扩大进尺,各工序间盲目的拉大施工距离,封闭不及时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奥法施工要求以监控量测作为辅助手段,对围岩和支护变形,应力变化作动态的量测,对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监控量测流于形式,编造数据的情况还大量存在。

1.3 偷工减料,减弱支护强度

隧道围岩压力主要由围岩本身的结构自承力,超前支护加固层、初期支护层、最后是仰拱和二衬围成的拱圈所承载。隧道支护设计是通过计算围岩压力确定支护参数的,但施工中往往会出现:一方面钻爆控制不好,破坏了岩层,致使围岩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另一方面超前支护、初期支护施工少放锚杆、钢筋、钢架等材料,施工不规范,降低了支护的强度。最终导致支护不足以承载上部围岩压力时,引发隧道塌方事故。

2 隧道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是施工活动中最活跃和最不稳定的因素,在后续控制阶段,首先必须及时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解析,使其作为关键性控制形式,灵活应用到施工管理过程中。其次,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基础性控制工作,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及时对干预形式进行分析。在施工活动中,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在利益面前忘记自身责任,存在调整施工形式和管理程序的情况,进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 设备和材料因素

设备和材料是施工管理的硬性条件,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必须将其作为施工生产的主要工具,并以现有的安全管理形式为基准,实现合理化控制。设备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当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设备保养不当的情况,直接对隧道后续施工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材料因素也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只有保证材料符合施工管理的要求,才能满足施工管理体系的整体要求。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材料不达标的情况,从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技术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措施和管理要点对隧道施工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其作为重要控制形式,使其适应施工管理体系的后续要求。在具体施工阶段基于影响因素的干预性,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程序应用不当或者其他情况,则必然会对现有施工管理程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后续发展阶段,必须及时对技术控制要点和干预措施进行解析,使其适应具体施工形式的要求,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3 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要点

3.1 改进施工方法与工艺

过去对不良地质断层破碎带施工中常用先拱后墙的方法。现阶段,随着超前支护与初期支护由顶向下施作,二次初砌先墙后拱整体式砌筑,无论是结构安全度还是防水优势幸免较明显。同时,二次衬砌采用程控式混凝土搅拌,泵送混凝土以及整体式模板台车施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做好施工缝和防水层的质量控制公路隧道衬砌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做好衬砌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是保证隧道不漏不渗的关键,在具体施工中,应特别做好施工缝和防水层的质量控制。衬砌混凝土的施工缝和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防水带,施工中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和石子刺破。加强混凝土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混凝土紧密结合。在固定止水带和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止水带偏移。

3.2 采用先进检测仪器

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在隧道工程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使得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我国的一些公路施工企业已经拥有相应的检测设备,并具有一定的检测水平,开始对已经完工、完成建设的公路隧道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地质雷达是最为常见的检测设备。通过地质雷达可以了解隧道工程建设的衬砌厚度,并且能够探测衬砌背后是否存在空洞,或是回填不密实的地方,还能够帮助探测人员找寻衬砌中可能存在的裂缝位置。在隧道工程的建设初期就应该配备地质雷达设备,运用先进的仪器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控。通过设备检测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衬砌的某一部位出现裂缝,相应的技术人员可以及逆行补救工作,当发现衬砌背后出现空洞时,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灌浆工作,严格保证隧道工程的建设质量。

3.3 做好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对整个隧道工程的施工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找寻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或是对工程造成严重损失的不利因素。风险识别可以说是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是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工作的前提。整个识别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最重要参与者、收集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出潜在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各种因素组成的集合,还可根据事件之间的支配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是对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4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不管是什么工程的隧道施工,铁路或是公路,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通过下列方法来控制质量。加强施工前的研究隧道前期工程地质勘察重视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工作及专题研究。在隧道旌工中应重视和加强施工地质勘探工作,而对于那些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长隧道不仅要重视施工地质,还要开展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专题研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起因主要包括 地质灾害;开挖方法不当、支护不及时、监控量测不到位;偷工减料、减弱支护强度。隧道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设备和材料因素、技术控制措施,这就需要

改进施工方法与工艺、采用先进检测仪器、做好风险管理、加强隧道施工质量控制,全面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郭利娜.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8):211+213.

[2]吕喜乐.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134+158.

[3]候建成.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探究[J].建筑安全,2019,34(08):36-38.

论文作者:吴平建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要点论文_吴平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