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曹传里

(合浦县人民医院 广西 合浦 536100)

【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疗效及联合后安全性评价。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入组病例。将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个组,分别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纳入患者40例。经三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的数值、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1)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联合组均显著性低于缬沙坦组(P<0.05);(2)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缬沙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6/40),联合组总有效率要显著性高于缬沙坦组。(3)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缬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40),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个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将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进行联合相对于单一使用缬沙坦,可显著性降低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缬沙坦;血压;不良反应;氨氯地平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098-03

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递增的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在30%。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无症状或者仅表现为头晕、心悸等症状。高血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将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从病理角度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病因不明的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随着发病病程的增加,单药控制疗效往往不理想。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降压药物。所以本研究选取病程较长,单药降压效果不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探讨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对其血压控制的疗效及联合后安全性评价。

1.高血压患者入组资料及治疗方法

1.1 高血压患者入组资料

本研究以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入组病例。纳入标准为:(1)患者精神无异常,自愿接受本研究。(2)患者不存在心脑肾方面的合并症。(3)患者三次不同日测试血压结果为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将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两个组,分别为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纳入患者40例。根据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显示,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组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资料上具备可比性,排除了基本资料对研究的影响,详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为保证其他降压药物对本研究研究结果的影响,患者在进入研究治疗前,需经过两周的洗脱期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进入研究后缬沙坦组采用80mg每天缬沙坦治疗,联合组则是在缬沙坦组的基础上加入氨氯地平,治疗方法为5mg每天。

1.3 随访计划

在治疗期间每两周对研究患者进行随访一次,随访内容为不良反应鉴定及血压测量。血压测量的方法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连续三次测量血压,取平均值。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三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记录相关数值。同时以总有效率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总有效率以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显效率之和进行计算,治疗有效率为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大于20mmHg。治疗显效率为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大于10mmHg,无效则是降低幅度在10mmHg以内或者升高。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分析

本研究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21.0,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采用独立t检验进行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2.结果

2.1 治疗三个月后两组血压对比

通过三个月的治疗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联合组均显著性低于缬沙坦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治疗三个月后两组血压对比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未得到确切的报道,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引起心血管弹性和阻力的增加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2)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引起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增加其发病率。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尤为重要,但是在临床中,随着患者病程的增加,单药控制效果疗效逐渐降低。所以采取联合治疗是必要的。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AT)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可不用经过肝脏代谢直接发挥治疗效果。缬沙坦主要与AT2受体结合,减少因结合AT1受体而出现的咳嗽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同时减少患者醛固酮的分泌,水钠潴留随之降低,外周血管AT2受体分布较多,所以其主要舒张患者外周血管,减少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而氨氯地平通过抑制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扩张外周动脉,从而降低血压,因其具备起效慢、半衰期长药代特点,一天服用一次在增加患者服用依从性提供便利,同时其血压控制较为平稳,避免血压降幅过大导致的低血压的发生。两种药物单用均具备降压的疗效,但是据研究显示单用的降压效果有限,赵玉杰等[1]人研究结果显示,单用缬沙坦20%的患者无效,而彭夫松等[2]人研究显示氨氯地平的无效率为18%。无效率可随着病程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联合治疗是必要的。每降低20mmHg的收缩压和10mmHg舒张压将会降低患者5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为,联合治疗组的血压控制要优于缬沙坦单用组,同时增加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说明联合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结果和罗天勇等[3]人的研究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可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说明联合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安全的。在安全性报道上本研究与黄汉菊等[4]人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相对于单一缬沙坦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血压,而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玉杰.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842-843.

[2]彭夫松,杨磊磊,孙剑笠,等.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8):1177-1180.

[3]罗天勇,李一梅,谢波,等.氨氯地平与缬沙坦分别联合氢氯噻嗪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血压的系统评价[J].重庆医学,2015(5):673-675.

[4]黄汉菊,卢建雄,杨月嫦.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2013,33(9):2154-2155.

论文作者:曹传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曹传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