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重点探讨论文_陈志才

身份证号码:440711199011043613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基础结构、结构布置、抗震、抗风计算、抗震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与论述,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基础结构;结构布置;抗震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成为建筑业建筑的主要方向。超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体积增大,结构更加复杂,因此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主要就某超高层办公楼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1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8.5万m2,地上50层,地下室5层,建筑高度约200m,地下室面积3万m2,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上为办公塔楼,采用框架(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核心筒结构形式。

2 基础结构设计

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以中风化岩作为持力层,主楼范围板厚 h=1500mm,纯地下室范围板厚 h=600mm。地下室裙楼部分存在总体抗浮问题,主要由底板预应力钢筋束锚杆抵抗浮力。考虑到抗拔锚杆除可满足总体抗浮要求外,还能大大减小板跨内局部水浮力引起的弯矩。经过综合经济比较,最终采用预应力抗拔锚杆方案。板跨内约按2.3mX2.3m的间距布置抗拔锚杆,大大减小了地下室底板的配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建筑结构布置和选型

3.1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平面设计及考虑结构抗侧能力,经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工程结构体系采用钢管砼柱框架—砼核心筒结构。砼核心筒承受了大部分的水平剪力及倾覆力矩,为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外围剪力墙及钢管砼柱框架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平面抗扭刚度,并承受了一部分的水平剪力及倾覆力矩。核心筒剪力墙均为落地剪力墙,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使重力荷载能直接地通过筏板传给基岩。这样,整个结构在重力荷载的传递上,形成了楼板—梁—剪力墙—基础—基岩的明确直接的传力路线。

3.2 楼板结构

为了证抗侧力构件协同工作,本工程采用现浇砼梁板体系,首层以上楼层均采用一般梁板结构,地下室底板及地下五层为减少开挖深度和提供较高层高,采用无梁楼盖,整体性及抗震性能优良。砼框架梁与钢管砼柱间采用环梁节点连接。

3.3 抗震等级

该建筑高度约200m,已超出七度区B级高度限值(180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2)(以下简称高规),对于设防烈度为7度的超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管砼柱框架-砼核心筒结构,筒体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地下室部分负一层抗震等级同首层,以下各层逐渐降低一级,但不低于三级。

3.4 结构构件

钢管砼柱断面尺寸为φ1300~φ1000;核心筒外围剪力墙厚度为850~400(≥层高和无支长度的1/20),内部剪力墙厚度为400~200(≥160mm)。楼盖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楼板厚度一般为110mm,核心筒内一般为150mm;筒体标准层连梁高一般为800,主梁一般为400×800、400×700,次梁一般为300×700、250×700、250×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从底部的C60逐渐过渡到上部的C35。

4 结构计算与分析

4.1结构计算

1)采用PKPM系列软件中的SATWE和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的MIDAS BUILDING软件(墙元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表1):

表1 整体电算结果

4.2计算结果分析

1)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之比均小于 0.85,满足“高规”4.3.5 条要求。

2)X、Y 方向剪重比均满足“抗规”第 5.2.5 条及“高规”4.3.12条要求。

3)在偶然偏心地震荷载作用下,除底部个别楼层位移比大于1.40小于1.6外,但这些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高规”3.7.3 条规定的限值的40%,其他楼层最大扭转位移比均小于1.40,属于扭转规则结构,满足“高规”3.4.5 条的要求。

4)侧向刚度不规则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5.2条,该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90%(楼层层高大于上层1.5倍时,该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1.1倍)(楼层侧向刚度取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

5)Y向的刚重比小于 2.7,表明本工程因超 B 高度和 Y 向过大的高宽比而导致重力

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较为显著,根据“高规”5.4.1 条,应考虑 P-Δ。

5 抗震加强措施

(1)对底部加强区的核心筒和外围四个砼柱,按中震弹性进行设计(按中震的地震影响系数作弹性内力分析,同时取消各种内力调整),确保这些重要构件在中震下仍能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对其它构件,按中震不屈服设计(按中震的地震影响系数作弹性内力分析,荷载分项系数取1.0,取消各种内力调整,采用材料强度标准值),确保结构在中震时不屈服,不至出现强度破坏。

(2)控制核心筒剪力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剪应力水平不大于0.2fck,经计算,本工程为0.149fckAc(X向)、0.103fckAc(Y向),并适当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至0.6%,以确保核心筒在罕遇地震时不出现剪切破坏。

(3)在底部加强区,核心筒内剪力墙每两层设置一道配筋加强带(暗梁),与墙边缘构件一起形成暗框架,楼全高范围内核心筒角部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以提高核心筒的整体性。底部加强区核心筒角部的暗柱和外围四个砼柱中均设芯柱,以提高其延性和抗震性能。核心筒连梁跨高比均大于2.5,且附设斜向交叉钢筋或暗撑,以提高其抗震延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超高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布置,抗震计算分析,主要抗震措施及有关的结构概念设计,旨在为以后在这方面的设计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2),2012

[2]栗晓宇.某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J].中国房地产业,2011(12)

论文作者:陈志才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3

标签:;  ;  ;  ;  ;  ;  ;  ;  

超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重点探讨论文_陈志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