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1]2003年在《美国政党政治形成与黑人奴隶制废除过程中的新教福音派》文中认为一般认为,新教是当代美国宗教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教派之一,福音派是新教的一个主要派别,不仅在当今的宗教生活中,而且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事实上,通过建国前后的两次大觉醒运动,福音派在美国社会政治中从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美国内战前的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19世纪上半期是美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民主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迅速。这一时期美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罗马天主教移民与新教、奴隶制与反奴隶制问题等等。这段历史为以后的美国历史定下了基调,政党制度形成并逐渐成熟,奠定了现代两党制度的基础。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在面临这些重大、甚至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上,福音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图对美国政党政治形成与黑人奴隶制废除过程中新教福音派所起的作用做以探讨,以窥今日福音派与美国政治关系之历史轨迹。 论文结构如下:在引言部分旨在阐述本文的时代背景,概述18世纪末以来美国宗教、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及本文希望达到的目标。正文由叁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美国福音新教的欧洲根源,主要追溯了由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福音新教的产生;新教在英属殖民地时期及美国的发展以及福音派的神学及政治主张。 第二部分:福音派与美国政党政治,主要论述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福音派与政党政治及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与方式。 第叁部分:福音派与奴隶制问题,阐述了南北教会因奴隶制问题引发的宗教与经济观念上的分歧,从而导致的分裂及其对内战的影响。
高卫红[2]2011年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文化研究》文中提出美国南方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奴隶制制度和种植园经济使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一直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家等研究的对象和关注的焦点。但随着19世纪下半期南方重建的结束,特别是20世纪上半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南方文化的独特性受到一些美国学者的质疑。有些学者认为南方文化的独特性因其奴隶制的存在而存在,必然随着内战的结束而结束。但还有一些美国学者认为南方文化的独特性仍然存在。那么,美国南方文化的独特性究竟是否还存在?如果存在,究竟表现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从南方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宗教文化叁个方面对20世纪上半期南方文化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本论文共有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第一章20世纪上半期南方政治文化;第二章20世纪上半期南方经济文化;第叁章20世纪上半期南方宗教文化;最后是结束语部分。在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本论文选取20世纪上半期南方文化作为论文研究的中心内容的原因及意义,简要介绍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政治文化主要从种族文化、政党文化、美国南方人的政治取向的角度探讨了南方政治文化的特点。美国政治学家小V.O.基曾经说过,政治问题是美国南方头号问题。基的观点一方面表明了政治及其文化在南方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揭示了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文化等南方政治文化成为困扰南方,乃至整个美国的政治问题。因此,本章还对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政治文化中的种族主义、地方主义和南方黑人民众等3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第二章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经济文化主要探讨了“旧南方”和“新南方”经济意识对南方经济转型、发展及政策制定方面的影响,同时还论述了罗斯福新政、二战及战后美国政府对南方经济的干预措施等对南方经济的崛起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本章还分析了造成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贫困落后、工业化发展缓慢的文化原因以及政府对南方经济干预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第叁章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宗教文化主要回顾了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南方宗教文化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南方新教文化、天主教和犹太教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本章对20世纪上半期黑人宗教文化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20世纪上半期南方宗教文化,本章还从南方宗教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黑人问题、妇女地位和教育问题的态度分别进行了例证分析。通过对南方宗教文化特征的系统归纳与总结,本人认为20世纪上半期南方宗教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宗教文化的保守性、排他性、多样性和参与性。结束语部分通过对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文化在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和宗教文化方面的发展和变迁的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1)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文化独特性依然存在;2)南方文化特征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具有流变性;3)南方文化具有移民性;4)南方文化体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这也是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柴专吉[3]2010年在《基督教在美国废奴运动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督教在美国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基督教的深远影响。引起美国内战的奴隶制和废奴运动也概莫能外。对基督教参与废奴运动的作用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层次理解美国废奴运动的宗教道德因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宗教思想文化对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的参与和影响,掌握宗教影响美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宗教所倡导的种种普世价值对凝聚民心、改善民情的积极作用,把握基督教这个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文明的钥匙,为我们与美国的交流提供充分准备。从宗教角度研究美国废奴运动的历史,最主要的是解决宗教参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宗教对美国废奴运动的影响、以及宗教参与美国废奴运动在更深层次给我们的启示这叁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这叁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关于宗教参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原因,本文从基督教中的人权思想;基督教反奴隶制的思想和传统;英国福音废奴主义和美国废奴运动的一脉相承;大觉醒运动这四个方面全面论述基督教之所以影响废奴主义者和废奴运动的内在原因。宗教对美国废奴运动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基督教对白人废奴主义者的影响和基督教对黑人废奴主义者的影响两方面表现出来。关于基督教对白人废奴主义者的影响,首先证明大多数白人废奴主义者都有基督教背景,他们受到基督教信仰的感召参加废奴运动,其实际行动通过建立废奴协会、进行废奴宣传、开展政治斗争、组织救治黑人和支持黑人教育等方式表现出来。对于基督教对黑人废奴主义者的影响,首先分析有着基督教信仰的黑人个体反抗奴隶制的事例来表明基督教对奴隶争取解放自由的作用。其次是分析黑人的基督教会组织在反对奴隶制中的作用:它为黑人的基本典礼和宗教仪式提供了固定场所;是培养黑人组织和领导的重要机构;为黑人废奴运动提供重要的组织者和理论家;是黑人灵魂的栖息地,给黑人奴隶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还为黑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为黑人文化作出贡献。除了积极影响本文还对它的局限性加以对照剖析,使我们更全面深刻的理解问题的矛盾复杂性,从而加深对美国整个文明矛盾悖论的了解,这也是我们研究美国的最终目的,只有全面的了解了他,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知己知彼,当面临问题时我们便有更多的尊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游刃有余。最后我们从宗教对美国废奴运动的作用可以看出,宗教对美国社会有积极的完善功能并在其政治社会生活中也一再显现,这种积极作用和自我更新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苏守波[4]2010年在《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势必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价值观念等领域的系统性变迁,尤其是涉及到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意识形态上的变迁。现代化的实践已经证明,国家建构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现代化便无从下手。与现代化相伴生的现代国家具有双重特性:一是民族国家;二是民主国家。其中,现代国家的特性之维——民族国家的建构为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前提和强大的发展动力、以及稳定的秩序保障,现代国家的特性之维——民主国家的建构为现代化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条件。民族国家指的是现代国家的组织形式,以主权为中心;民主国家指的是现代国家的制度体系,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二者共同作用于现代国家建构之中。自现代化以来,由于现代国家已不再是一架纯粹的靠强力和武力决定自己的政治组织形式,而是一个人们相互交往以不断寻求相互理解和取得价值共识的动态持续的合法化构建过程。因此,在这个构建的过程中,国家建构离不开教育,尤其是离不开公民教育的形塑。因为,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以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的一体化建设,民主国家的建构则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民主观念的传播和公民参与的培育,进而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而且,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又往往因现代化进程中各国民族与民主建构特性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因此,本文认为从国家建构的维度,以国家建构为介质研究美国现代化与公民教育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问题。美国是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也是一个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同步建构的国家。本文认为美国现代化的酝酿时期,既是其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同步建构的初创时期,也是公民教育被认为是形成民族特点、培养社会凝聚力、推动民主共和观念的发轫时期。现代化转变时期,是美国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国家的秩序、稳定和一体化建设成为国家建构的主要任务。此时,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逐渐凸显并成为最突出的特征,公民教育被视为实现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的最有力工具。现代化成熟时期,伴随着美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迈进,美国公民的民主权利诉求得以上升,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不断推进。同时,这段时间也是美国民族主义极端发展的时期,美西战争、一战、二战的接连发生使公民教育一度出现国家主义甚至军国主义的色彩。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美国国家建构在注重自由和平等的同时加强了政府权威的维护,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同时,为适应这一时期国家建构的需要,“积极的公民资格”应运而生,培养有知识、有思想、有责任和能参与的公民成为公民教育的奋斗目标。无论是强调公民对其所属政治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群主义公民教育也好,还是倡导文化的多元性、承认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影响的多元文化主义的公民教育也好,都相对注重了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民主化功能的协调统一。总之,从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来看,本文认为公民资格无疑成为美国现代国家建构与公民教育的关系维度,一方面公民资格体现了国家建构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公民资格需要公民教育的形塑。而且,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美国国家建构也会因不同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不同要求而在其建构的两种维度——民族与民主之间表现不同的侧重。尽管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美国始终称自己是民主立国的典范,往往忽视民族以及民族国家在其建构中的作用。然而,纵观美国现代化发展演变的历程,不难发现,从建国起其民族国家建构总体上在国家建构中具有绝对优势,而民主国家建构则具有相对优势。而且,其国家建构中两种维度的张力一直主导着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公民教育的社会整合功能在其国家建构中具有绝对位置,而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则在其国家建构中具有相对位置。公民教育的功能倾向往往因国家建构中两种维度的内部张力而一直受其制约和影响。
刘晓茜[5]2008年在《试析宗教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是一个由各国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各国移民带来了不同的宗教,形成了教派林立、教徒众多的局面。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受到宗教因素的深刻影响,废奴运动也不例外。本文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宗教角度研究美国废奴运动的历史,对宗教与废奴运动的关系作比较全面、深入、具体的历史考察。研究宗教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关系,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认清宗教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关系,是从宗教角度研究废奴运动史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废奴运动的理解,了解掌握其历史真相。同时,正确认识宗教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关系,可以为我们认识和处理有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形势,做好对美外交,而且有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中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积极性。要清楚认识宗教与废奴运动的关系,必须搞清宗教介入废奴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动因、宗教对废奴运动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宗教介入废奴运动的历史局限这叁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这叁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宗教介入废奴运动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一是欧洲传统的影响为宗教介入废奴运动提供了历史基因;二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为宗教介入废奴运动提供了思想动力;叁是大觉醒运动激发了宗教介入废奴运动的热情。其中,第叁个动因更为重要。宗教对废奴运动的发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实际效用的角度看,主要有:一是宗教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思想依据;二是宗教为废奴主义者提供了精神支柱;叁是教会人士和宗教信徒充当废奴运动的宣传员,起到了宣传发动作用;四是教会人士和宗教信徒在建立废奴组织、救助黑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教会人士和宗教信徒在培养废奴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废奴运动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也应该看到,宗教介入废奴运动有其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一是奴隶制问题的非中心地位影响了宗教介入废奴运动的效果;二是对奴隶制的道德批判未能触及奴隶制问题的根源;叁是圣经教义的歧义削弱了其作为反对奴隶制依据的思想力量;四是斗争策略的偏颇影响了宗教介入废奴运动的效果;五是宗教大分裂削弱了宗教介入废奴运动的力量。当从宗教角度考察废奴运动的历史时,研究者往往容易看到,也容易不自觉地夸大宗教因素的作用。通过对宗教与废奴运动关系的认真考察,我们看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宗教与废奴运动之间并不是单纯的推动与被推动的关系,其间还有更为复杂的方面,必须坚持运用辨证的、历史的观点,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宗教与废奴运动的关系。
管永利[6]2013年在《乔治·怀特菲尔德的宗教思想及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乔治·怀特菲尔德作为18世纪“信仰复兴运动”的重要领导者,在英国及其北美殖民地都有大量的信众,其“恩典的教义”、“新生”的教义和“各基督教派联合”的宗教思想随着其长达34年的巡回布道,在北美殖民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加上对报纸媒介的利用,使其在北美掀起了一个“跨殖民地”的信仰复兴运动,这一运动促进了北美基督教新秩序的建立,激发了北美人民“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兴起,并且促使北美形成了“宗教公共空间”和“公共宗教文化”。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价值及其创新点和不足,同时也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做了一个概要的述评。正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乔治·怀特菲尔德思想形成的背景。一方面对怀特菲尔德思想形成的客观环境,即18世纪英国的社会环境和宗教环境进行了简单描述;另一方面对其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即对其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叁次事件“新生”、“第一次横渡大西洋”、“露天旷野”布道的过程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介绍乔治·怀特菲尔德宗教思想的内容及其布道的特点、方式。从怀特菲尔德的布道词和信件可看出其对“原罪”的看法及其所提出的“恩典的教义”、“新生”的教义,还有其提倡的“基督教各教派联合”的思想;而且怀特菲尔德在北美殖民地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布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其讲演的天赋、坚定的信念、当时的形势和对报纸媒介的利用都促成了怀特菲尔德的成功。第叁部分分析乔治·怀特菲尔德的宗教思想在北美殖民地传布的影响。殖民地各阶层对怀特菲尔德的布道都产生了强烈反响;怀特菲尔德的布道直接促进了北美基督教新秩序建立、激发了北美人民“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奠定了北美基督各教派联合的基础、推动了北美慈善、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间接地促进了北美“宗教公共空间”的形成、提升了北美下层人民思考和阅读能力、推进了北美人民“公共宗教文化”的产生。结语部分对乔治·怀特菲尔德的宗教思想及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做了概括性总结。怀特菲尔德的宗教思想是早期清教思想的再现,也是对路德“因信称义”说和加尔文的“预定论”的发展,弥补了其在道德律法上的不足,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启示。
王卿卿[7]2014年在《论内战前美国循道宗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场演变》文中指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是美国循道宗的发展时期,也是各种矛盾在美国日渐突显的时期。在循道宗进入北美大陆后,因其发展而不断形成具有本土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特性使其在北美大陆的发展更加灵活。同时,作为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网络体系的循道宗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卷入各种社会矛盾并参与其中,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在内战前最有争议的问题----奴隶制问题。美国循道宗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因教会内部不同的立场而经历不同程度的联合与分裂。此文正是通过分析美国循道宗对奴隶制问题立场的转变来揭示美国循道宗是怎样成功融入美国社会并且成为内战前最大教派的。本文共分为叁大部分。在第一部分是对早期美国循道宗形成的介绍。首先分别从循道宗群体在北美的地理分布、人口规模和社会构成叁方面介绍循道宗进入北美后的发展情况。其次,通过美国循道宗从母教英国循道宗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来看待美国循道宗独立自主发展的过程。在革命时期,美国循道宗处于英国循道宗的领导之下,但是随着革命的成功,美国循道宗逐渐适应了美国环境,年老体衰的英国循道宗领导人约翰卫斯理逐渐难以控制美国循道宗,遂与其达成妥协。在1784年会议上,美国循道宗组织正式形成。最后是循道宗组织在美国的运作。以上部分为我们后来理解循道宗在美国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大致基础。第二部分是美国循道宗分裂前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是循道宗早期坚持的反奴隶制传统。本文分别从卫斯理反奴隶制的原因、早期循道宗教会对奴隶制的规定和循道宗教徒的反奴隶制活动叁方面来阐述。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奴隶制的繁荣,循道宗为了扩大教会规模从而在内部对奴隶制的态度发生动摇,教会的教规逐渐向奴隶制妥协,一些教徒也讲述了要适应奴隶制的原因。最后是因循道宗内部对奴隶制态度的分歧,一批坚定的反奴隶制成员在积极努力失败后从教会内部脱离,于1843年形成美国卫斯理循道宗联合教会。该教会对奴隶制的反应更加激烈,在其教规中宣称该组织排除任何拥有奴隶的成员。该组织的建立也是美国社会各种因素激化的结果。第叁部分是循道宗分裂后南北方对奴隶制的态度及对内战的应对。1844年美国循道宗因奴隶制问题发生南北大分离。这次分离将一个整体的美国循道宗分成了南北两大部分,南北方因奴隶制问题不断发生争吵冲突,对自己所处的立场更加明确,在另一方面因系统的不断扩大而间接增加了美国循道宗教徒的人数,使之成为在内战前美国最大的教派。
参考文献:
[1]. 美国政党政治形成与黑人奴隶制废除过程中的新教福音派[D]. 刘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南方文化研究[D]. 高卫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 基督教在美国废奴运动中的作用[D]. 柴专吉. 云南大学. 2010
[4]. 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 苏守波.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5]. 试析宗教与美国废奴运动的关系[D]. 刘晓茜.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6]. 乔治·怀特菲尔德的宗教思想及其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D]. 管永利.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7]. 论内战前美国循道宗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场演变[D]. 王卿卿. 鲁东大学. 2014
标签:世界历史论文; 政治论文; 基督教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美国宗教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美国史论文; 英国殖民地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黑人文化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宗教论文; 菲尔德论文; 公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