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安城际铁路有限公司 101199
摘要:建筑业属于高危行业,复杂的施工环境、不断变换的施工人群、管理的漏洞等等因素,给施工生产活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也直接危及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事故统计分析,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中比例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而施工现场无安全防护或防护不当,是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安全标准化防护设施,提出定型化的防护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技术;安全防护;标准化
前言
建筑业属于高危行业,复杂的施工环境、不断变换的施工人群、管理的漏洞等等因素,给施工生产活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也直接危及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中比例最大,人员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安全防护设施不规范、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因此,研宄安全标准化防护设施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对减少事故总量,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局面平稳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分析
1.1 高处坠落事故特点分析
2005年至2015年,中建系统合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81起,死亡348人。其中高处坠落事故15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5.9%,死亡168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8.3%。从统计分析可得出,高处坠落事故特点如下:
(1)高处坠落事故数量比较大,死亡人员比较多。其中事故起数占总起数的55.9%左右,平均每次事故死亡1人。由于事故统计口径和原因的不同,尚有很多高处坠落造成的重伤事故未列入统计范围。按照海因里希法则,重伤高处坠落事故起数应为死亡高处坠落事故起数的30倍左右。
(2)引发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口”“五临边”。坠落几率最大的6个部位依次是:从楼层临边坠落,占24.2%;从电梯井口坠落,占20.4%;从预留洞口坠落,占19.7%;从屋面临边坠落,占11.5%;从外架坠落13起,占8.3%;从吊蓝坠落,占7.0%。
(3)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施工阶段是高处坠落事故高发期。由统计可看出发生频率比较高的工种分别是结构工人,占43.9%;装修工人,占20.4%;杂工,占10.8%;安装工人,占9.6%;架子工,占7.6%;机械工,占4.5°/〇。
(4)无防护措施或防护不当是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则。由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缺少防护设施或防护不到位是导致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占64.3%;其次是操作失误或不当导致事故发生,占24.8%;再次是设备缺陷导致事故发生,占7.0%。
1.2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使用现状分析
(1)从楼层临边防护分析
由事故统计不难发现,从楼层临边坠落致死的人数占24.2%。因此,楼层临边防护是监控的重点之一。我们在现场会发现,有些项目楼层临边缺少防护措施;有些虽然有,但防护不严密,有漏洞,有些防护的松松垮垮,起不到防护作用;有些防护没有固定措施,被施工人员随意拆除等等。这些现象无形中就给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埋下了隐患。
(2)从洞口防护分析
由事故统计分析发现,从电梯井口和预留洞口坠落致死的人数约占40.1%。因此洞口的防护情况也是监控的重点之一间。调查表明,每一处洞口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安全防护的工地占95.3%;防护栏杆、防护门、防护盖板定型化、工具化的工地占98.2%。但在实际项目考察过程中发现,洞口的标准化防护措施不尽如人意,边长超过1.5米的洞口防护措施标准化程度高,小洞口的防护标准化措施不到位。
(3)从脚手架防护分析
事故统计分析发现,从外脚手架上坠落致死的人数占8.3%。因此,脚手架防护情况也是监控重点。调查问卷中反馈,施工过程中脚手板都满铺了整个作业层。但在项目现场考察中发现,结构施工阶段,作业层铺设脚手板往往滞后于施工进度;在进行外墙作业时未满铺脚手板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脚手架与结构楼层之间的空隙,有些项目采用脚手板进行防护,有些项目采用安全网进行封闭,还有部分项目未做防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绑钢筋的操作架、支模板的操作架,单跳板现象突出,有的时候还会存在飞跳板和探头板,这些都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临边、洞口的防护很不规范,存在很大的漏洞,为事故的频发埋下了隐患。
2.建筑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原理
运用人体工程学的方法,依据能量意外释放原理,分析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最初,这门学科的原理运用于坦克和飞机的内舱设计。二战后,被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如今,则是以人为根本,研宄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从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用是通过对人生理的正确认识,使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所提供的环境适应人的生理特点,满足工人施工的安全要求,继而达到保护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目的。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6年,美国人哈登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3.定型化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和使用要求
高处坠落事故多发,事故原因多样化,发生的部位也不确定,事故人员工种覆盖面也广,不可能依靠单一技术手段或者单一管理手段来彻底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我们仅从引发高处坠落事故多发的部位着手,加强危险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考行业标准规范,并通过实际现场调研和考察,在钢管扣件式防护栏杆的基础上,本文新设计,提出了如下定型化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和使用要求,依此来提升安全防护效果,减少事故的发生。
3.1 临边防护设计及使用要求
(1)网片式防护围栏设计
使用位置:基坑周边和楼层临边,也可以用于施工区域的隔离。
构造:立柱材料采用40mmX40mm的方钢,在上下两端250mm处各焊接50mmX50mmX6mm的钢板,并用10mm的螺栓将这两道连接板固定连接。立柱底部焊接120mmX120mmX10mm钢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地面连接。
防护栏外框的材料采用30mmX30mm的方钢,每片高1200mm,宽1900mm,在距离地面200mm位置处,加设钢制踢脚板,防护围栏中间采用钢板网,钢丝直径或截面应大于等于2mm,网孔边长应大于等于20mm。
颜色与标识:钢板网刷红色油漆,立柱和踢脚板表面刷红白相间油漆警示,踢脚板红白相间间隔200mm,在防护围栏上张挂“当心坠落”安全警示标牌。如图1所示。
(2)隔栅式防护围栏设计
设计了两种规格,一种是用于基坑临边防护,高度为1200mm;一种是用于电梯井口防护,高度为1500mm。
两个规格的材质均为方钢制作,刷红白相间油漆。
高度为1200mm的防护围栏,防护外框用40的方钢制作,宽度为1800mm,中间用间隔125mm的20方钢制作,围栏主框下面设置200mm高的钢制踢脚板。外框上下方钢刷成醒目的红色,两侧方钢刷成红白相间的警示色,红白相间间隔400mm,中间方钢与两侧方钢颜色相同。
高度为1500mm的防护围栏,材质构成与1200mm高的防护围栏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连接方式上。1200mm高防护围栏之间通过焊接在两侧方钢上的U型钢筋插入套管中进行连接;1500m高防护围栏通过焊接在两侧方钢上的耳板和螺栓连接。
踢脚板的设置和颜色与1200mm高防护围栏相同。如图2所示。
3.2 洞口防护设计及使用要求
(1)桩井口安全防护
桩井在开挖阶段深度超过2米时,在粧井口周边搭设临边防护。临边防护可采用钢管扣件式防护栏杆,也可以采用新设计的网片式防护围栏或格栅式防护围栏;成孔后应加盖板封闭管理。盖板四周方框用20的方钢制作,中间用钢板网,钢丝的直径或截面应大于2mm。盖板的大小根据装井口的尺寸确定,并且与地面固定牢固,如图3所示。
(2)短边尺寸小于等于1.5米的水平洞口防护
根据洞口尺寸大小,用硬质盖板固定在木枋上,盖板四周刷红白警示漆的方式来进行防护。如下图4示。
(3)短边尺寸大于1.5米的水平洞口防护
短边尺寸大于1.5米的水平洞口,采用上面新设计的网片式或隔栅式防护围栏做防护,防护距离洞口边大于等于200毫米,洞口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
3.3 电梯井口防护设计及使用要求
电梯井口防护门可选用前面新设计的网片式或隔栅式防护围栏进行防护。防护栏的宽度应该根据建筑物电梯井口尺寸选定,而高度要大于等于1.5米。在防护门底部应该安装高踢脚板,高度为200mm,防护门外侧应张挂安全警示牌,如“小心坠落”等。
本文新设计了一种上翻式防护围栏。围栏的主要材质是Φ16的钢筋,围栏高度1500mm,宽度根据电梯井口的实际尺寸设计。主框竖向钢筋间隔120mm,刷红白相间的警示色,红白相间间隔200mm,设置高200mm的钢制踢脚板。主框上部与结构活性连接,可以翻转。用一个规格100X80X3耳板,通过膨胀螺栓与结构固定,耳板上焊接一个20的套管,用于和钢筋的连接。如下图5、6所示。
3.4 施工电梯防护门设计及使用要求
施工电梯定型化防护门在车间制作。防护门距离底端1900mm的上框用30X30的方钢制作,上框下面设置650mm高的30X30的钢板网,两侧立柱用48钢管。门的主框用30X20的方管制作,中间设置1mm厚的钢板,门为对开形式,单片门宽度为650mm。防护门的外框以及门的主框和防护钢板统一刷蓝色,防护门内侧设置开关插销。在现场安装防护门时,应将施工电梯楼层出入口操作架与门柱用扣件进行连接。在对楼层的出入平台进行铺设时,应将木枋搁置在防护门的下框上,走道铺设牢固。如下图7所示。
结论:
本文通过中建系统高处坠落事故统计析,得出安全防护缺失或防护不当是造成高处坠落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宄。
主要的结论有:
(1)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通过人的行为特点、人的身体特点等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原理。
(2)根据现场经验及相关规范要求,提炼总结出了施工现场定型化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和使用要求,包括临边定型化防护设施设计及使用要求,洞口定型化防护设施设计及使用要求,电梯井口定型化防护设施设计及使用要求,施工电梯定型化防护门设计及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恩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宂[D].宁波大学,2014.
[2]程洪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研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26-27.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査标准(JGJ59-2011)
[6]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论文作者:周金城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防护论文; 事故论文; 高处论文; 围栏论文; 防护门论文; 洞口论文; 安全防护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