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刘寒英 陈归扬
(湘雅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对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COPD患者)69例作为观察对象(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34例COPD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针对治疗组35例COPD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昏迷评分、呼吸肌疲劳程度评分、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率(94.29%)明显优于常规组(76.47%),两组相比:P=0.036。结论:针对COPD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意识障碍;COPD患者;无创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70-02
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患者病情较为危急,体内极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现象,使得患者机体内酸中毒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中对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存在较大争议[1]。本次我院为了分析NIPPV对COPD患者的治疗价值,针对收治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相应的观察及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69例作为观察对象(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常规组34例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3例,年龄51至78岁之间,均值为(67.10±5.67)岁;治疗组35例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2例,年龄51至79岁之间,均值为(67.14±5.74)岁。
两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对比。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气道内存在大量分泌物及上气道梗阻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后均确诊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且患者均存在意识障碍症状。
1.2 方法
针对常规组34例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给予患者向哦啊冒火冒火的解痉、平喘、祛痰、抗感染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基础治疗,给予患者每天吸痰1次,3h/次,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并实施体位引流。
针对治疗组35例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协助患者实施卧位,将仪器模式设置为压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将吸气量控制为一分钟2升,将吸气压控制在12~20cm H2O范围内,频率为一分钟20次,将支持压控制在8~15cm H2O范围内,吸氧浓度控制为40%左右,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扣背,实施相应的吸痰,针对严重胀气患者实施胃肠减压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COPD患者治疗后的昏迷评分、呼吸肌疲劳程度评分、血气指标水平及症状改善率等指标的差异。(1)昏迷评分[2]:采用GCS评分量表,总分3~15分,分数与昏迷程度呈正比;(2)呼吸肌疲劳程度评分[3]:总分0~5分,分数越高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COPD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症状改善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昏迷评分、呼吸肌疲劳程度评分、血气指标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代表两组COPD患者之间对比的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常规组COPD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率为76.47%(26/34),治疗组COPD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率为94.29%(33/35),两组相比:χ2值=4.4169,P值=0.036;两组COPD患者治疗后的昏迷评分、呼吸肌疲劳程度评分、血气指标水平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所示。
3.讨论
临床中一般针对COPD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会对呼吸衰竭患者产生相应的创伤或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延长呼吸机上机的时间[4-5],因此临床中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观察结果数据显示,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治疗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的昏迷评分、呼吸肌疲劳程度评分、血气指标水平及症状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单纯综合治疗的常规组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说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亚伟,李耀森.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5):2950-2951.
[2]刘建民.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27-29.
[3] qian xin, Lin shi-rong. The impact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respiratory failure [J].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2016,7(36):23-24.
[4] xie zhongzhi. Application value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J].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2(5):25-26.
[5]王蓉美,隋东江,李凤芝,等.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J].空军医学杂志,2016,32(4):255-257.
论文作者:张立,刘寒英,陈归扬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重症论文; 障碍论文; 意识论文; 评分论文; 机械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