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绘画中流露真情——小学美术“走向表达”的教学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情论文,走向论文,小学美术论文,让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比较狭隘的“学科本位”思想,比如教学生学习绘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绘画的技能,过于强调绘画的形式和技法,而忽略了绘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绘画的主题与内容,是不是学生所熟悉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实际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绘画表达比绘画技法有更重要的教育价值。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进行美术教育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以绘画为突破口,进行了小学美术“走向表达”的教学尝试。
一、绘画主题活动要利于学生表达
“万事开头难”,探索的一开始,我也是模模糊糊地寻找着使学生乐于表达的切入点。我心想,既然是尝试,就不怕失败。孩子都喜欢故事,那就从故事开始吧。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课例:绘画主题活动《编故事、画故事》。
一上课,我就讲了个故事——《石头汤》。大意是一个饥饿的流浪汉用“做美味的石头汤”的骗术骗取了富有、但超级吝啬的老小姐卡西莫妮的各种食物,做出了一顿美味的午餐,两人高兴地享用着……
这个故事很诙谐,逗得孩子们开心地笑了起来。接着,我又讲述《新编龟兔赛跑》。然后,我请学生编故事、画故事。
学生创作时我发现了一些情况:徐靖宇、周希敏、马心悦很快动笔画了起来,而其他学生迟迟不动手。我就放低要求:也可以画老师讲的故事。可是进展不大,除了很快动笔的三位学生,其他学生对于表达故事都有困难。
通过与他们交谈,我找到了几种原因:有的是没有自信、不敢编故事;有的是听到的故事少.觉得自己不会编故事,就想画个现成的故事;有的是编了简单的故事,却不知道怎样把人物动物等形象画出来。
这次教学后,我感受颇多。
首先,这次绘画活动反映出学生在语言和绘画的表达上差异很大。
为了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我没有在绘画内容和技法上作什么指导,更没有示范作画。从这次绘画中可以看出以下情况:
徐靖宇、周希敏、马心悦这三个孩子美术基础较好,他们思维也比较活跃,特别是形象思维发展得好。他们的作品,构图饱满、下笔大胆果断、画面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尤其是徐靖宇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惊讶——他边说边斟字酌句,比较流畅!得到了大家的赞扬后,他还编出了第二个故事。课后,我从他的语文老师那里了解到:“徐靖宇的遣词造句能力确实很突出!”
而更多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这次探索的失败。默画《亡羊补牢》的王万强和那4位画《龟兔赛跑》的学生,都没有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还有几位学生编的故事只有一两句话,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还有几位学生吞吞吐吐地说“不会编故事”。对于这些在表达上还有困难的学生,我要做的似乎很多……
第二,表达要指向真情实感。
这次不成功的探索令我反思——我的绘画主题选得合适吗?或许,画故事不利于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情感态度?也许,绘画主题可以是直接表现情感的,如《爱》,这样学生就能直抒胸臆了。于是就有了课例《温暖》。
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同学们都能够纷纷想起一些感到温暖的事情来。例如,马心悦说:“妈妈抱着我的时候感觉很温暖!”娄柔说:“我在兴化老家的时候见过鸟妈妈喂小鸟的样子,我看了很久,觉得很温暖!”徐靖宇:“下雨天,我裹着被子,听着音乐,床边还有许多好吃的。觉得那时候很温暖!”我就乘势用画刊上小朋友画的关于“温暖”的作品,启发学生注意绘画技法:“你们看,小画家作画时从来不去想画的像不像,而是这人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随意勾画,从不用橡皮擦擦改改,变形也好夸张也好,都很自然,很有趣!”……
学生们陆陆续续画好了,我请他们在画的反面写上了说明。
与上节课相比,这次活动中学生愿意表达的多起来了,而且表达得比较真实,有真情实感,能够言之有物了。所以要使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让谈话交流、生动故事、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和绘画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敢于用绘画表达出天真烂漫的童心世界!
这样一来,这些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越来越美、越来越有真情实感,也就更有兴趣用绘画方式来表达自己了。
二、在原生态画作中见真情,使学生敢于表达
新学期第一节课,学生没有带什么作画工具,只有极少数学生准备了水彩笔或油画棒。备课时我就选好了绘画主题,鼓励学生找好朋友倾诉,说出自己的烦恼,并且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烦恼。
所以,上课后,我开门见山地对学生说:喜气洋洋的新年刚过,新学期又开始了。上学期的开学第一节课,我们把暑假中最快乐的情景画了下来,今天,老师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关于烦恼的。大家有什么烦恼尽管说出来,大家不会取笑你的……
大家面面相觑,可能是还沉浸在新年的快乐中,一下子都说不上来。
于是我举例子说,“烦恼可以只是一件很小的、很平常的事,生活中的感受,比如说许多同学都想睡懒觉,可上学很早,早上起不来,这是个小烦恼,我们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画下来;觉得自己在学习上、逛公园、玩游戏、吃东西等各方面有什么烦恼都可以说出来、画下来……
接着,我请学生们走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倾诉。
许多学生都开口了,有的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我的反应。惹得我会意地笑了:“大家别怕,老师不是来教训你们的,在我们美术课上,就应该用我们的画笔画出我们的真心话,而不是说一些讨好老师的话,画一些讨好老师想法的画!”
学生作画时,我既不给参考作品,也没有绘画技能的指导,只是告诉他们:“要画出真心话,不会画的人可以边回忆他的模样和表情边画。”
话匣子打开后,孩子们大大小小的烦恼还真不少呢。张琦琦的烦恼是,“爸爸总是喜欢在家里抽烟。”在她的画里,她横眉竖目、双手叉腰在生气,而爸爸正在笑眯眯的享受香烟呢。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表情,表现得生动有趣。李代的烦恼是,“上课的时候我老想要和别人讲话,不专心听讲。”于是,她用俯瞰的视角画出了教室里上课的情景——老师在读课文,小朋友们有的捧着书,有的准备走上讲台,而右下角的她正在和同桌交头接耳。这位同学勾画的人物很生动,黑板、讲台、课桌椅等也画得很形象。王雯说:“我的烦恼是我长得太慢了。”结果,他用对比的手法画出了自己个子矮小的烦恼。吴天的烦恼是,“爸爸布置的作业太多。”他的画中,窗外已是星空,而他还在灯下做作业,心里却在想着玩电脑。很稚拙的画笔勾画出孩子真实心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学生的画作中我们看到,孩子的绘画技巧很一般,但课堂上我没有在技能方面提要求,例如构图、画面层次、主色调等,更没有在学生作品上动笔修改,我努力保持着习作的原汁原味。因为我知道,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愿意表达、主动表达、真诚表达。一上来就强调美术技能,只会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不敢表达。
三、适时适当的技能指导使学生善于表达
有一堂课,绘画主题《画心情》。我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说说是一个什么样脾气的人,并且通过一两件事情来说明白己的脾气。然后问:“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开心的或烦恼的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印象深刻的心情用绘画的方式画下来。”
在学生作画时我巡视了一圈,顿时心里很不舒服:许多学生的画面雷同——都是在纸的上边画了半个太阳,旁边是几朵白云,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观察学生的画,我知道他们画的内容各不相同,是自己的真实心情,但是他们雷同的、程式化的画面大大地降低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技能的指导就必不可少了!于是我让学生们停下笔,欣赏几幅抽象的色彩画,让他们猜猜画家画的是什么心情。
“我们画心情也可以像画家一样,用抽象的彩点、线条和色块画来表达。”我大声地强调。只见学生面面相觑,不懂我的意思。
“嗯,再给大家发一张纸,你们可以在纸上乱涂乱画!”我想,干脆给个机会让他们放放松松地涂涂画画。
“真的可以乱画?”他们表示怀疑。
“当然啦,大胆地涂着玩吧!”我肯定地说。
学生们兴奋极了,特别是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立刻在纸上乱涂乱画起来,接着,那些内向胆子小的学生也动手涂起来了!这时,我发现他们一边画一边在偷笑,看来,他们还是很少感受到放纵地乱涂乱画的乐趣!可能是他们在幼儿时的涂鸦期缺少涂鸦的体验。我今天给他们一次机会,算是一种弥补吧。看着他们一个个大胆、泼辣、有激情地涂鸦,我高兴极了,这才是最天真、最可爱的学生的真面目啊!如果学生们经常能以这种情绪进行绘画表达,那可是我最想看到的。
许多学生画完了,疑惑地问我:“我画的是什么呢?我画得好吗?”
这时,我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在原来乱涂的画面上继续作画,用色彩的冷暖、变化的线条和笔触来更好地表达心情,然后在作品反面写上绘画说明。
顾碧薇画的说明是,“小时候我很调皮,经常捣蛋,有一次爸爸生气了,就打了我,当时我哭得伤心极了!”在她涂画色彩的基础上,我指导她把自己的表情画出来。张天丽画的说明是,“星期天下午,妈妈说带我去锡惠公园玩,但是反悔了,我很生气。”我就引导她用红色笔触表现自己生气的情绪。谭智涛画的说明是,“我觉得劳动很幸福。因为帮妈妈做家务,妈妈会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引导他涂上淡雅的色彩,表现他恬静的快乐。
经历了整个研究过程之后,我对“走向表达”的美术教学尝试有了更深的感受。
首先,我觉得,表达需要“拐杖”的支持,教师适时适当的技能指导会使学生的表达更贴切。在课上,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各种心情。可是学生在绘画时出现了问题——画面景物等形象雷同,似乎有一个模式;涂色一概均匀地平涂……总之,画面表现不出他们想要的那种感受。这时作为老师的我要给予了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用概念化、程式化的画法来表达,让他们乱涂乱画以锻炼他们的胆量,懂得原来掌握的画法有死板、没个性的弊端。比如我通过在学生画作上示范油彩分离法涂色,让学生体会到许多涂色工具的混用比以前那种单一的色彩平涂法更生动有趣。
所以说,当学生有了要表达的冲动而不会表达的时候,教师在绘画技能上的指导和帮助何等重要!这技能就是帮助学生很好进行表达的“拐杖”!
其次,要在真情实感和技能技巧之间找到平衡。在我们的美术教育中,过多的技能技巧传授使许多学生忙于学本领而忽视真诚大胆的表达真情实感,可是没有技能的指导,学生的表达有时很艰涩,没能更贴切地表现情感。所以我想,要走向表达,需要找到技巧指导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平衡。
总之,我做的小学美术走向表达的教学尝试,我从中获得的这些体会,许多老师都明白,大家在教学中或多或少也是在这么做。所以,这次探索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获得了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