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的发展及其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民主论文,制约因素论文,社会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1)05-0077-06
菲律宾民主社会党(Philippines democratic socialist party,以下简称“民主社会党”)是社会党国际的咨询党。自1973年成立以来,民主社会党在菲律宾政坛站稳了脚跟。该党在推动菲律宾的民主转型并巩固菲律宾民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民主社会党也从准革命性政党转变为议会党和参政党。
一、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的发展历程
菲律宾民主社会党成立于1973年5月1日,1990年成为全国性政党。民主社会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86年):反马科斯独裁政权
成立之初,民主社会党反对马科斯政府的军事独裁统治,争取恢复菲律宾的政治民主和人权自由,进行了合法的政治斗争以及武装反抗。这时,民主社会党提出要走一条既不同于左翼的共产党的暴力革命,又不同于右翼法西斯或城市恐怖主义的非暴力民主社会主义路线。
1972年9月,当时的总统马科斯在任期即将结束之时,在美国的支持下宣布实行军事管制,从而开始了长达九年的独裁统治。在此背景下,1973年5月1日,民主社会党成立,称自己是“菲律宾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性”的政党,提出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该党面对马科斯的独裁统治,无法通过议会选举,争取议会多数来实现目标。① 因此,该党认为自己是一个革命性的政党,坚持武装反抗的斗争策略。
民主社会党在菲律宾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下提出了“恢复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口号,获得了菲律宾社会部分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的认同,在菲律宾政治团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该党逐步赢得了律师、牧师、小业主、学生等城市中产阶级以及工人、农民、渔民和城市贫民等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的支持。由于民主社会党内部成员复杂,建立初期还不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党,而是社会党、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分子的混合体。
1978年,该党约500名党员和支持者在和平祈祷集会上被马科斯政府逮捕,该党的主要干部被扣留,部分党的领导人被迫流亡海外,党的组织体系也遭受破坏,党内人心涣散。这时,党内不同派别的党员对党的发展方向开始出现分歧,导致民主社会党出现分裂,党主席也被迫辞职。分裂在短时间内使该党陷入发展困境,但是却有利于其长期发展。1980年5月,该党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对其政策进行修正: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摆脱左右翼极端势力的影响。
从此以后,民主社会党进入发展时期。该党加强了对支持者的组织教育,成立了一些新组织,如自由青年联盟。1981年3月18日,该党承认了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解),并且与其建立了同盟关系,对双方的武装力量进行了整合。② 该党通过摩解扩大了群众基础,增加了党的力量,同时得到了地方性实力派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支持和保护。
1976年,民主社会党把其控制的武装力量组成了菲律宾民族解放军。该武装组织主要从事游击活动,通常保持较低姿态。在组织武装力量之外,该党还加强了对独裁者的政治反抗。1977年8月,该党组织起草了人民人权公约,建立了一个跨党派的反对派组织——自由人民同盟。该党还在1978年的临时国民议会选举中,成功地从国家民主党手中夺取了半合法反对组织——人民力量的控制权。
20世纪80年代初,菲律宾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官员贪污腐败,军队高层显示出对独裁者的不满。1981年,马科斯迫于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压力,解除了长达九年的军事管制,同时又签发了《反颠覆法》和《安全法》,使他有权逮捕任何企图推翻政府的人。③ 1983年8月,贝尼尼奥·阿基诺在他流亡多年回到菲律宾时被暗杀,种种证据表明这与马科斯有关。④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菲律宾社会动荡,使民主运动升级。1985年11月,马科斯突然宣布提前大选。民主社会党调动了自己掌握的所有资源支持阿基诺夫人。
但是,马科斯采用舞弊手段操纵了选举,宣布自己获得大选的胜利。⑤ 民主社会党组织了上万市民聚集在军营门口,表示抗议。1986年2月25日,由于美国放弃了对马科斯的支持,马科斯无奈放弃了总统的权力,逃离菲律宾。同日,科·阿基诺正式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菲律宾从此恢复了民主政治的道路。民主社会党在发动1986年人民力量运动、推翻马科斯独裁政权中发挥了领导作用。
第二阶段(1986-2001年):菲律宾民主社会党转型
反独裁胜利后,民主社会党需要确定新的目标,选择新的发展方式。1986年4月,流亡海外的干部纷纷返回菲律宾,该党重新整合。1987年12月,党在奎松城重组中央委员会,选举诺伯托·冈萨雷斯(Norberto B.Gonzales)为主席。整合后的民主社会党成为小农场主、渔民、工人、城市贫民、妇女、年青人、摩洛人和土著人的代言人。⑥ 在冈萨雷斯的领导下,该党制定了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原则和政策,建立了完整的组织系统。可以说,冈萨雷斯使民主社会党的发展走上了正轨,完成了由准革命性政党向议会党的转型。
反独裁胜利后,民主社会党积极参与菲律宾民主社会的重建,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这一时期,该党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希望能够遏制住菲律宾贫困的蔓延,解决食品供应短缺问题,解决缺少医疗保障、缺少房屋等问题。该党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政府所采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有关,因此,需要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来取代之。该党开始宣传民主社会主义对菲律宾国家社会建设的意义,让支持者转化为自己的选民。通过努力,1990年3月,该党成为菲选举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政党。
对于菲律宾新人民军1990年12月制造的血案⑦,民主社会党表示强烈谴责,并开始努力阻止极“左”势力控制国家权力。该党提出武装暴力永远也不能为一个民主社会所接受,使用武装暴力是不民主和不人道的。因此,该党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并愿意放弃党成立之初建立的武装,将其交给国家。从此,该党完全放弃了武装力量,一心一意地从事议会民主活动。菲律宾民主社会党已经成为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理念的社会党。
第三阶段(2001-2011年):民主社会党在21世纪的新发展
进入21世纪,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积极支持阿罗约政府对摩解的和平倡议,协助政府建立主教与乌理玛⑧ 大会,作为基督教和穆斯林教领导人对话的论坛。⑨ 2001年,该党主席冈萨雷斯成为阿罗约总统的特别顾问。2005年,他又被阿罗约总统任命为国家安全顾问,正式进入内阁。民主社会党成为阿罗约联合政府的执政伙伴。
冈萨雷斯能够进入内阁,是因为在2001年罢黜前总统埃斯特拉达后民主社会党鼎力支持时任副总统的阿罗约,又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上参加了支持阿罗约的联盟。阿罗约竞选成功后,自然对政治盟友给予回报。在阿罗约总统面临弹劾时,该党坚定地站在总统一边,帮助总统在众议院否决了弹劾案。但对于阿罗约总统提起的修宪案,该党也持保留态度。该党和摩解保持了政治同盟关系,能够在政府和伊斯兰分离势力之间牵线搭桥,帮助双方进行谈判磋商,因此,冈萨雷斯比其他政治家更值得总统倚重。
冈萨雷斯进入政府核心层对该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作为内阁成员,他可以利用国家行政资源为该党的发展提供便利,也可以把该党及其代言群体的诉求反馈给政府高层。该党在众议院的议席也逐次增加。虽然该党还称不上有影响力的大党,但已经是菲律宾民主社会主义阵营中较为突出的政党。该党拥有2600名正式党员,与数家工会有着积极的合作,尤其是与自由工人联合会(FFW)和进步劳工联盟有合作。⑩
在1986年的议会大选中,民主社会党没有获得议席,但是,在冈萨雷斯担任党主席以后,该党的选举情况日益改善。在2001年的大选中,该党在国会获得一个议席,实现突破。到2002年,该党有102名党员当选地方行政官员。(11) 与2001年相比,该党在2004年大选和2007年选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2010年国会大选中,该党的众议员席位增至4个,在地方选举中的成绩有所下降。(12)
从民主社会党在2001-2010年历次大选中的成绩来看,该党在地方选举中的成绩好于众议院的选举成绩。在地方选举中,市长和市议员的选举好于省长和省议员的选举。尽管自2001年以来,民主社会党在众议院的议席每届大选增加了一席,但总体上看,该党仍是力量较小的政党。
二、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的理论与政策
民主社会党的理论渊源于菲律宾民族主义的思想传统和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在对社会党国际核心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该党借鉴了西欧各社会党的政策实践,并根据菲律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的政策。
(一)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的理论
该党基于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认同,确立了真正的人道主义、公共财富和民族主义的指导思想,确立最终目标是建立平等正义的社会民主体制。
该党在社会党国际人权观的基础上提出“真正的人道主义”思想:向公民提供生存的基本保证,建立秩序井然的社会;尊重人权,尊重生命,提倡平等自由,倡导社会自治,保障个人工作的权利。民主社会党致力于帮助菲律宾人建立一种平等的社会理念,即坚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可发展的,因此都具备平等的权利;同时,致力于帮助菲律宾社会进行独立的民主转型,并使菲律宾人能够从民主中获益。这种对民主权利的倡导体现在提倡每一个菲律宾公民均享有政治决策的参与权;对所有社会层次的菲律宾人提供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经济权和文化权。这些权利都对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主社会党的“公共财富”思想是指支持社会生活的集体化,同时保证个体能够充分和顺利地从事其欲从事的社会劳动,强调公共意识及对环境的保护,强调社会财富的国有化和合理的分配。(13) 这一思想来源于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思想,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润的利益。社会主义政策的当前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增加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实行社会保障和推行收入与财产的合理分配”(14)。该党基于对经济民主的理解,确立了对本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构想。
民族主义即菲律宾爱国主义传统,是指理智、合理、负责任地热爱自己的祖国。(15) 民主社会党认为,民族主义能够引导公民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保持高尚的品德,建设性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同时也尊重他国以及外籍人员的权利。民族主义代表了菲律宾人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国家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如菲律宾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奎松那句影响几代人的爱国名言所说:“我宁愿要一个被菲律宾人管理的像地狱一般的政府,也不要一个被美国人治理的像天堂一般的当局。”(16)
民主社会党认为民主社会主义者遵循自由、平等和团结的政治价值观。据此,该党提出社会的两大支柱——国家和公民——都是围绕着平等展开的:一个强大的国家,要有效地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利益,推动国家进步,实现民族团结;一个爱国的公民,要履行以建设国家为己任的义务,维护社会自由、平等和团结。
该党提出要让每一个菲律宾人都能够享有实现自身价值和政治民主的权利,免于贫穷和免于由国家或者其他组织任意强加限制的状态,从而实现对个人兴趣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自由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程;通过内外变革使公民免于恐惧和犯罪;通过普遍的社会福利免于贫穷和匮乏;免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剥削和压迫。
民主社会党认为团结就是要热爱国家,意味着每一个国民都有责任履行建设国家的义务,通过每一个有政治远见的国民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团结。团结需要承认摩洛民族、土著人和其他民族在国家中的地位;通过逐步改革税收制度和其他制度,公平地分配国家的经济和其他资源;普及全民教育,立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通过政府改革,重建民主国家。(17)
(二)菲律宾民主社会党的政策主张
1986年,菲律宾实现民主政治后,民主社会党致力于参与菲律宾民主社会的重建。其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负责任的政府,承诺尊重每一个公民的人权和公民自由;(2)政府由分级选举产生,从社区到地方再到中央;(3)重点关注全民普及教育以及公民道德教育;(4)尊重各大宗教的信仰以及活动;(5)积极支持社会底层或残疾人员获得平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6)国家干预经济,干预市场;(7)公正评定工人劳动应得收入,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医疗,保障社会安定;(8)保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8)
民主社会党提出了全面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以求遏制菲律宾贫困的蔓延。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该党的政策基本是来源于社会党国际的有关政策倡议,是“拿来主义”的政策,没有完全结合菲律宾的实际情况作出创新,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2001年,民主社会党在下院获得一个议席,并在2004、2007和2010年议会大选中议席不断增加,成为全国性的政党。为了将民主社会主义政策融入菲律宾社会实际,该党重新制定了关于土地改革、反对暴力、维护人权等一系列问题的具体政策。
1.推动土地改革进程。土地问题是困扰菲律宾历届政府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菲律宾社会矛盾聚集的领域。民主社会党要求实行全面彻底的土地改革,要求国会和政府的政策向农民倾斜,以促进菲律宾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该党表示将通过积极有效的议会活动,敦促两院通过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改革法案,并监督土地改革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法案,使农民在改革中真正获益。
菲律宾前总统科·阿基诺在1988年发起“全面土地改革计划”,试图通过解除大地主对闲置土地的控制以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该计划目标是通过十年时间重新分配1030万公顷、占农村土地80%的耕地,从而使65%的农村家庭受益。(19) 但到1999年末,只有484万公顷的土地被重新分配,该计划的期限被延长到了2004年,最终的目标被降低到了810万公顷。阿罗约上台后又将该法案延续到2009年。
民主社会党指出土地改革法案一再延期,反映了菲律宾的土地改革步伐缓慢;土地改革不彻底是造成农村贫困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党努力督促阿罗约政府出台新的改革计划,加强与既得利益阶层及官僚体制进行协调,促进土地改革的重心转向了在土地所有者和农场劳工之间建立合作式的、对土地的共同所有关系。(20)
该党进一步指出,土地改革计划不应该将大规模的地产分割成小片土地转移给没有土地的农民。由于受到改革威胁的地主对维护地产质量毫无兴趣,改革计划的受益农民要承担高额的再开发成本,这是他们无法负担的。所以,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并加强土地管理系统建设,以保证得到土地的农民增加收入。
土地改革政策是民主社会党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政策之一。该党对菲律宾土地问题的历史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对问题的成因也有深入的分析。
2.反对暴力、关注人权。滥用暴力是菲律宾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在城市,恐怖主义者经常袭击平民,造成重大伤亡,选举年尤为突出;在1992年的大选中,从竞选开始的1月12日到5月24日,共有104人遇害,105人受伤,数人被绑架。(21) 在2002年村镇领导人选举中,共有87人遇害,45人受伤。在2004年全国议会选举中,有147人因选举死亡。(22) 在2007年和2010年的选举中,都有伤亡的报道。
该党提出民主社会不能接受暴力,认为使用暴力是不民主的,任何社会变革都必须通过民主社会背景下的合作和伙伴关系来进行。因此,该党对每一个滥用武装暴力的组织表示谴责,对菲律宾某些政治团体在享受民主权利的同时又借助武装暴力实现其团体的利益表示愤慨。
建党初期,该党建立了军事武装,但仅限于自卫。在1985年反独裁的运动中,该党和民众在爱莎大道上游行示威,没有准备任何武器,而是高声歌唱和平的宗教歌曲,同时在军队的枪口插上象征和平的玫瑰。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政治盟友被暗杀,该党开始阻止极左极右势力的发展。进入21世纪,担任国家安全顾问的该党主席冈萨雷斯多次发表讲话,谴责菲律宾共产党的新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恐怖活动。不过,该党不主张对新人民解放军进行军事打击,认为军事打击会伤及更多平民,而只是要求逮捕新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交予司法审判。
在反对暴力的同时,民主社会党尤为关注菲律宾人权。该党认为强调推动和保护人权是政府的首要责任,必须能够对相关问题作出快速反应,采取果断的行动;人权问题是普通公民每天都关注的,政府有责任创造一种环境,使每一个公民身处其中不需要担心个人安全。
3.其他政策主张。(1)政治改革。民主社会党指出,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执政党和反对党针锋相对常常使菲律宾的政府职能产生严重障碍,法律制度失去应有作用。如修宪之类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带来激烈的冲突,产生动摇国家根本的危机。因此,执政党和反对党应该协商一致,通过适当的改革打破政治僵局,将注意力集中于发展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23)(2)劳动者权益保障。该党提出菲律宾的产业链不完整,在高失业率的情况下凸显了劳动生产率低下和劳资关系缺乏协调。资本家和工人之间需要展开对话,建立一个为工业经济服务的共同利益分配机制,既能保证劳工的权益,又能促进生产力。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建立综合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和承认一切有代表性的工人组织。(24)
民主社会党的政策覆盖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各领域,体现了一个年轻政党对自身定位的认识。但是,该党政策的某些侧面还是可以看出他国社会党政策的痕迹。
三、菲律宾民主社会党发展的制约因素
民主社会党在本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在当前菲律宾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党的发展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军队和教会对政治的干预
马科斯实施的军管给菲律宾政治留下了严重后患:军人势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972年实施军管后,部分军官被马科斯直接任命为行政官员。军人介入行政扩大了军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军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基础。1986年,国防部长恩里莱与代总参谋长拉莫斯的政变导致马科斯的下台。此后,菲律宾的军事政变频繁发生。阿基诺夫人任总统六年时间内,发生了七次军事政变。拉莫斯继任总统后,因为其自身的军队背景,虽未发生政变,但是军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势力却更加庞大。导致埃斯特拉达下台的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也得到军方的支持。曾任菲律宾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的罗多尔佛·比阿松指出:“一直存在着一种假设,那就是,士兵是国家和人民的保护者。这意味着,军队有权力对政府作出裁决,假如国家领导人采取的措施没有达到军队的期望,那么军队的职责就是推翻这名领袖的统治。”(25) 阿罗约总统执政后,试图推行军事改革削减军人的政治影响,但是却在2006年遭遇了两起军事政变,被迫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虽然阿罗约最终挫败了政变阴谋,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用提拔忠实于自己的军官来挫败政变的套路。由于阿罗约对军人在政治上的重新倚赖,在其任期内菲律宾的军人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政治化。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一个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信奉天主教的人口占菲律宾总人口的80%。1972年军管法颁布后,马科斯政权和菲律宾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教会倡导民众为恢复民主制度进行斗争。天主教会在菲律宾政治中的作用在马科斯政权垮台的过程中达到了顶点。“辛主教、菲律宾天主教会以及教会的真理电台,在号召人民保护兵变部队和促成阿基诺上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旦它们缺席,将使推翻马科斯成为毫无可能的幻想。”(26) 此后,凡出现政局不稳的情况,菲律宾总统都会求助于教会。阿基诺夫人和阿罗约总统挫败军事政变,都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如果教会反对总统的某项决定,那么总统也需要放弃自己的意见。
菲律宾民主政治的信任危机,导致军队和教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民众被政治家背叛,就要求助于军事强权和宗教力量,以恢复民主。这已经成为菲律宾人的思维定式。社会党崇尚议会道路,只有在民主政治体制下,社会党才能有大的发展。菲律宾的民主制度并未完全制度化、法治化。民主社会党在一个军队、教会以及大家族主导的社会里,其发展的空间是有限的。
(二)菲律宾的家族政治窠臼
菲律宾的家族网络经常取代政党的政治动员渠道。菲律宾的主要政党控制在数个大家族之中,如阿基诺、杜兰、拉莫斯、科胡昂科、恩里莱、加西亚、洛佩兹、马科斯和劳雷尔罗穆亚尔德斯等。(27) 家族政治是菲律宾政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菲律宾民主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看,菲律宾政坛仍然是各大政治家族的舞台。自1998年实施政党列表制度以来,民主社会党等代表平民的左翼政党在选举中获得某些胜利,但是整个左翼并没有对原有政党体系产生重大的威胁,代表家族政治势力的传统政党的精英们和以前相比并没有多大改变,仍旧在国会中担任重要职务。正如菲籍学者阿莱克斯·玛格诺(Alex Magno)所说:“菲律宾的各项选举和结果与其说明旧社会结构正在解体,还不如说明菲律宾新的完善的民主形式还没有出现。”(28)
马科斯时期,民主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就已经参与到当时的选举和议会的工作过程中。1986年后,“新的政治”的左翼政党进入选举领域,推动了菲律宾政党体系的革新。左翼党的选民大多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因而强烈要求通过选举打破菲律宾政治精英对政治、经济资源的垄断。民主社会党主要得到弱势群体的支持,缺乏中产阶级的支持,在与传统政治精英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9)
(三)菲律宾政党发育的缺陷
菲律宾的政党发育因经济发展缓慢、传统家族政治和工人运动发展不成熟而受影响。其政党类型仍然停留在早期的精英党类型:传统地方望族党(the Local Notable Party)和裙带关系党(the Clientelistic Party)。菲律宾的政党政治主要受那些政治、经济精英所主导。这些政党主要围绕某个人选举而成立,而不是像西欧政党那样,是围绕政治纲领而建立。菲律宾的大部分政党党员基础薄弱,只是在选举之时才大量涌现出来。由于不注重组织建设,菲律宾政党的社会动员能力较弱。在大选之时,各政党不乏使用贿选、欺诈和暴力等“3Gs”手段,即“枪杀(guns)、刺杀(goons)和金钱(gold)”。菲律宾政党在这样的环境下,从马科斯政权倒台之前的裙带关系党演变为后马科斯时代的家长式专制统治党(Patrimonialistic Parties)。这种政党建立在主仆、利益交换与庇护的关系之上,受寡头精英的控制,领袖成为政党“老板”。(30) 政党之间的竞争是不稳定也是不平衡的:政客不断从这个政党跳到那个政党;政党不断解体和新生,党员的忠诚度低;传统政党利用资源优势挤压新生政党。(31) 菲律宾的大部分政党还没有发育成为现代政党。
民主社会党也没有完全摆脱以上政党的一些缺陷:政党主要是围绕着本党领袖而活动,仍然属于精英政党类型;政党的社会基础较狭窄等。该党领袖冈萨雷斯曾苦恼地说:“在反独裁时期,我们党是干部党(The Cadre Party)。我们对党员有严格的教育,注重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1986年2月后,党内一直在争论:保持干部党还是成为群众、选举党?当我们转向后者,向所有人开放时,我们却因为这种转变,失去了许多以前的干部。”(32) 遵循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理念的民主社会党作为新兴左翼政党,在民主与政党体制尚未完全制度化的背景下,其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菲律宾的选举制度也不利于民主社会党的发展。1987年的菲律宾宪法规定,下院议员选举实行单一议员选区、赢家通吃的多数决定制。(33) 这种选举制度不利于民主社会党等小党与大党的竞争。1998年,菲律宾改行的注册政党制度本来有利于小党的发展,但是该制度对政党进入资格不作任何限制,从而导致菲律宾小党泛滥,形成高度碎片化的多党体制。(34) 这种政党体制分散了选票的分配,相对地削弱了民主社会党的发展。
当然,在菲律宾民主转型的过程中,也给民主社会党带来一些有利条件。如美国对民主社会党价值观的认同:温和的民主社会党有利于把菲律宾民众从共产党和伊斯兰宗教势力的阵营中吸引出来。民主社会党与社会党国际有良好关系,便于获得欧洲社会党的支持。该党参加了历次人民力量运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口碑等。不过,这些有利因素是否能转化成民主社会党的选举实力,还取决于菲律宾社会环境的变化。
总之,民主社会党在菲律宾政坛中还是少数派。其发展历程显示,秉承西方价值理念的社会党要在民主制度尚未巩固的国家发展是很难的。
注释:
①②⑤ 参见PDSP网站:“党的历史”,http://pdsp.net/?page_id=377.
③(16) 朱幸福.《风云诡异的菲岛政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第3-4页。
④ 张锡镇.《当代东南亚政治》,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215页。
⑥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ippine_Democratic_
Socialist_Party.
⑦ 1990年12月10 13世界人权日,新人民军的刺客闯进马尼拉一所大学会议的会场,杀害了黑人糖业工人领袖埃内斯托·冈萨雷斯和民主社会党的盟友埃迪伯托·费德理科。
⑧ 乌理玛指穆斯林有名望的神学家或教法学家。
⑨⑩ Norbert Von Hofmann,“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in Southeast Asia:Chances and Limits”,See http://library.fes.de/pdf-files/iez/06070.pdf.
(11)(32) Nathan Gilbert Quimpo,“The Left,Elections,and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the Philippines”,in Critical Asian Studies,Vol.37,No.1,2005,pp.3-28.
(12)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Philippine_general_election,_2010.
(13)(15) 参见PDSP网站:“原则(Principles)”,http://pdsp.net/?page_id=360.
(14) 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社会党国际文件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17) 参见PDSP网站:“观点(Vision)”, http://pdsp.net/?page_id=363.
(18) 参见PDSP网站:“主张(Advocacies)”, http://pdsp.net/?page_id=366.
(19) 唐盛尧:《菲律宾的土地改革》,载于《农业经济问题》1995年第11期。
(20) 参见PDSP网站:“档案-土地改革(Archives-Agrarian Reform)”,see http://pdsp.net/?page_id=411.
(21)(28)(29) Olle Trnquist,“Democratic‘Empowerment’and Democratization of Politics:Radical Popular Movements and the May 1992 Philippine Elections”,in Third World Quarterly,Vol.14,No.3,1993,pp.485-515.
(22)(30) N.G.Quimpo,“The Philippines:Political Parties and Corruption”,in D.Singh and L.Salazar,eds.,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07,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Affairs,pp.277-294.
(23)(24) 参见PDSP网站:“档案-政治改革(Archives-Political Reform)”,http://pdsp.net/?page_id=410.
(25) 李文.《东亚:宪政与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26) Jose Maria Sison,“The Philippine Revolution”,in The Leader's View,New York:Crane Russak,1989,p.121.
(27)(31) Andreas Ufen,“Political Party and Party System Institutionalization in Southeast Asia:Lessons for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in Indonesia,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in The Pacific Review,Vol.21,No.3,2008,pp.327-350.
(33) Vince Boudreau,“Elections,Repression and Authoritarian Survival in Post-transition Indonesia and the Philippines”,in The Pacific Review,Vol.22,No.2,2009,pp.233-253.
(34) 在1986年国会和地方大选中,共有123个政党参加角逐;在2010年国会和地方大选中,9个政党参加总统选举,8个政党参加副总统选举,61个政党竞选23个参议员席位,172个注册政党以及数个独立候选人参加国会和地方议会和行政长官的角逐。
标签: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马科斯论文; 冈萨雷斯论文; 菲共论文; 菲律宾总统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菲律宾大选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