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艺设计存在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从目前来说,环艺设计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文章根据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大学;本科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061-01
引言:
在大学本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学校一般是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离展开,继而导致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脱离的情况出现。那么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与专业性,所以务必要针对学生的创造力展开培养和锻炼。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艺设计教学在创新方面的培养力度存在问题。所以,以环艺设计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基础,文章针对环艺设计教学当中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展开了论述,具备一定的实践意义。
1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要结合实际实践展开学习,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在环艺设计的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育。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因为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学院校在环艺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只注重设计操作与设计制图之类的教学,实际在设计创造力方面的培养和教育都不够充分,这导致学生只是把握了一些制作与设计的方式,但是在设计创造与制作改革方面就明显力不从心。这个时候,环艺设计的专业教学包括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不过这两个部分的课程展现出了相脱离的现象,关联不够紧密,很难给环艺设计教学的创新水平教育奠定扎实的根基。为了提升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应该在确定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根基之上,展开进一步的教学方式转变[1]。
2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对策
2.1改善教学观念,注重以人为本
现在大部分的大学院校环艺设计专业始终运用过去的教学方式,以老师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原本的主观能动性特征,这对于环艺设计教学培育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十分不利,所以,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以人为本在课程规划、知识体系建设与实际教学当中起到的根本性作用,慢慢改变过去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情况,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老师作为辅导的教学观念,重视提升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的参与度;其次,注重学生原本具备的创造力的良好展现,尤其是老师应该改变自身观念,激励学生单独展开个性化的创作,转变以往将个人喜好作为对学生作品展开评价的方式,倡导老师和学生携手进步与发展,针对具备独立个性的学生原创作品,要组织老师与学生一起组合成评价小组,展开客观精准的评判,经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展开创作。最后,注重学生在实际教学当中的接受水平与接受意愿,展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意象,感受,想象等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激励学生开展创作,并且经过展开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个人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以课程理论为基本,给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按照环艺设计课程的根本特征,想要落实创新水平的教育教学,需要重视艺术理论的创新、工作方式的创新和设计方案的创新。可见,艺术理论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当中是最基础的一部分。所以,第一应该对过去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离的情况进行改善,把调子素描转变成设计素描,把绘画色彩转变成装饰色彩,之后增加室外的写生训练教学。第二,在优化理论课程建设的根基之上,应该推动学生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能够综合环艺的知识和设计理论知识,深刻认识到环艺设计的真正机制意义。不过,这方面的认知还是要求依靠环艺设计的作品。因此,在艺术理论创新的教育当中,老师应该站在引导者的地位,给创新教育带来优良的环境。比如,在环艺设计理论课程开展教学的时候,老师针对艺术设计史的有关理论知识展开讲授。经过对拥有创新特色的经典作品或者是事件的传授,促使学生的创新观念获得合理的激发。
2.3以动手实践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在大多数的大学院校环艺设计教学都会选取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对于学生的实践经历和动手能力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注重虚拟课题而忽略设计研发,导致教学和实践之间出现很严重的脱离,学生步入社会以后才知道自己实践水平的缺陷,耽误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良好的发展。所以首先需要改善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教学和设计相结合,实际教学中除了教授艺术理论,还应该重视实际教学的辅助功能;其次,把以往提及 到的课堂融合在一起节余出来的课程时间中的一些部分用来展开教学时间,经过企业关联设计单位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亲身感受设计实践的契机,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最后,提升老师对自身的要求,不单单应该进行文章的发布,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水平。
2.4以社会渠道作为媒介,推动创新教育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当中,部分社区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外围会根据“中国梦”、“节能环保”、“爱护环境”等方面作为主题设计一些公益艺术作品。就大学院校的老师而言,应该在注重环艺设计作业的根基之上,将社会渠道当做媒介,强化与社区有关负责部门以及建设工程有关负责人员的沟通,承包一些公益艺术作品的设计任务,给学生创造发挥自己创新设计的契机。学生加入这种公益艺术作品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的艺术创新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艺术作品的设计当中贯彻“中国梦”和“爱护环境”等等的主题思想,继而给创新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根基[2]。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在高校环艺设计的课程优化应该以学生为本,综合学校的实际状况,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全方位革新,给培育基础牢固,全方位能力,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带来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文福,王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9(01):126-128.
[2]李凌恒.基于地铁内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04):84-87.
论文作者:何玮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环艺论文; 课程论文; 老师论文; 注重论文; 理论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