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的产业特征与发展_物流产业论文

物流业的产业特征与发展_物流产业论文

物流业的产业特征与发展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业论文,特征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尽管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而且是必然性大于偶然性。因为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后,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物流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

一、物流业的产业特征

对于物流业的产业特征,虽然理论界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但从现在来看,实际上仍然没有真正完成这个过程。物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其发展内涵、外延及发展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仍然有必要进行研究。《规划》将其定为复合型产业,应该说在产业特征的认识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物流业的复合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各种物流的服务方式之间的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以及物流的金融、装配等服务方式与相关的产业组合,是多个环节综合管理运作的一种服务方式。

2.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融合。物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与制造业、流通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是一种与服务对象形成供应链系统的现代管理与生产方式,我们称之为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融合。

3.管理与政策的融合。推进物流业发展不是单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协同起来,为创造现代物流所需要的发展环境,实现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解决政府之间的协调问题,这种协调也叫做融合。而多部门协同发展服务产业,需要良好的适应服务融合的政府管理方式与政策环境。

《规划》提出的十大任务、九个重点工程以及九项措施,恰恰体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融合。正是基于这种高度的融合,所以从物流运作本身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一体化的管理,是将运输、仓储、配送及相关的信息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综合控制、协调,以达到资源共享和在更高的水平上获取更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物流的实质

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服务的追求。

1.降低成本。通过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与专业化服务,转变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物流相关服务企业的运作模式,降低全过程的综合物流成本,而不单纯是物流服务环节的成本。

2.提高效率。通过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再造以及物流企业的组织化服务,在物流网络化、规模化支持下,提高物流整体或相关环节的运行效率。

3.创新服务。通过改造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组织、服务的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流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演进,物流概念随着物流活动的增加不断丰富,物流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运作模式的变化不断丰富,日益多样化。每一种物流模式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服务方面都存在目标性和手段性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创造了物流模式和物流理论的多样性以及物流实践的复杂性。基于这种实质,从调整和振兴物流产业的角度看,需要推动发展的领域非常宽泛,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三、物流业的作用

物流业作用的真正发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集成物流活动。不论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物流外包,还是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服务,都是将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库存管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集成,实现一体化运作与管理。而集成的动力来自于对成本、效率与服务目标的追求。换句话说,为了通过物流管理来控制成本,进而达到提高效益和创新服务的目标,必须完成物流各项活动之间的集成,没有这种集成,很难产生规模化效应下低成本的服务目标。

2.整合物流资源。对物流活动进行集成,有利于对相关物流资源(仓库、运输设施、装备、人力、信息、资金等)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及不同经济活动之间重新整合,以优化企业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提供信息服务。物流业的作用还在于及时为经济发展和企业活动提供最新信息。现代物流是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系统,物流的信息化特征以及对各种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管理的特点,使之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各个环节、各种状态下的相关信息,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计划制订、存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使企业可以按照物流在各活动环节体现出来的信息,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进行及时、精确的配送服务。

4.实现资本增值。物流通过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实现存货合理控制、优化资金流等途径,实现节约企业经营成本进而创造更高价值的资本增值活动。也可以通过物流在更大范围内生产销售产品、提高资本回报水平而实现资本增值。这是发展物流的终极目标。

正是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使得物流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方面出现了很多概念。这些概念应该从物流业的实质来加以认识。只有了解了物流的实质和作用,才能在认识物流理论、认识物流方法的时候,作出比较准确清晰的判断。

四、物流与宏观、微观经济的关系及加快物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物流与微观经济的关系。物流与微观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1)与生产、流通企业的联动运作,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扩大市场范围和提高竞争力,并通过社会分工促使企业实现运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方式的转变。(2)与物流活动相关设施及服务企业的关系,主要通过系统、精细的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以及服务理念的提升,提高各相关传统产业企业的发展水平与服务质量。

2.物流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物流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⑴通过微观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使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这是国家关注物流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国之所以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寻求成本下降空间和扩大市场上游空间,更需要自身服务模式的创新,而在经济非常热的时候推动物流业发展通常困难会大一些。(2)可以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省、市、县)物流活动各相关产业整体实现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与质量。由于物流的作用,我们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整体考虑区域性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省、市、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培育具有增量规模的现代物流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区域物流枢纽城市、航运中心、运输枢纽等)。物流增加值是以其他行业或企业付出成本的方式得到的,在全国范围内片面追求物流增加值的增长可能会产生成本上和理论上的障碍,但这并不排除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托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来发展全国性物流枢纽。因此,《规划》在区域物流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物流节点也进行了界定。当然,真正的物流枢纽无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区性的,都不是可以通过国家划分而得到的,而必须通过竞争来赢得。

3.加快物流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物流业的特征、作用及其与微观、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决定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国家、省、市、县)发展物流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加快发展需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技术应用问题,这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2)物流活动相关设施功能提升与服务企业模式转型问题;(3)一定区域范围内物流产业发展的定位问题,这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物流提升,也是环境与产业增长点的培育;(4)与前面三者相匹配的政策与产业发展环境。

五、对《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解读

1.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体系保障。

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六:(1)立足应对危机,着眼长远发展。既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又要从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振兴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2)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政府要为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3)加强规划指导,注重协调联动。统筹国内与国际、全国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做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协调和衔接,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各地区要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引导物流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4)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5)建立技术标准,推进一体化运作。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6)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服务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严格节约用地,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废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保证交通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2.规划目标。力争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目前的水平有所下降。

3.十大主要任务。(1)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2)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3)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4)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5)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6)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7)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8)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9)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10)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九大重点工程。(1)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2)物流园区工程;(3)城市配送工程;(4)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5)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6)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7)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8)物流科技攻关工程;(9)应急物流工程。

5.九项政策措施。(1)加强组织和协调;(2)改革物流管理体制;(3)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4)制订落实专项规划;(5)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6)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7)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8)加快物流人才培养;(9)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虽然《规划》中提出了十大任务、九大工程和九项政策措施,但我们还要从理论层面论述三大方面的理论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在推动物流发展时,才会更加顺利,推动物流业发展所取得的效益才更大。

*本文系作者在第三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物流产业振兴战略高层峰会上的演讲,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标签:;  ;  ;  ;  ;  ;  ;  

物流业的产业特征与发展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