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岸语音差异的形成背景论文

论两岸语音差异的形成背景

竺家宁

(政治大学 中文系,中国台湾 台北)

[关键词 ]两岸语音;字型类化音变;多音字;入声演化;全球华语;平声分阴阳

[摘 要 ]语音的发展是很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的作用又受到一定的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使同一个要素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发展方向。语言中的差异,是语言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差异就不会有比较,没有比较也就看不出语言的发展。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某些读音上的差异,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会逐步得到自然选择,最终一致起来。同时,消除两岸语音差异,仅仅依靠语言的自然选择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两岸学者之间充分开展学术交流,共商对策。通过与中古《广韵》的对照,我们可以将两岸语音的差异作成规律性的描写。

一、前言

两岸语音差异指的是大陆普通话和台湾的“国语”。“国语”的音读,大致上是定型于民国初年的审音。1949年以后,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语言和方言的接触,社会上各种新观念的推陈出新,两岸的汉字音读有一部分产生了差异。不少研究者很早就注意到这个现象,但是,其中大多是讨论两岸词汇的此有彼无,此无彼有,或形同音异的问题,对于背后形成差异的缘由,则讨论较少,特别是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多未涉及。语音的发展是很有规律的,而这种规律的作用又受到一定的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使同一个要素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发展方向。语言中的差异是语言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差异就不会有比较,没有比较也就看不出语言的发展。对于两岸语音规范的差异,一些学者很早就予以关注,有的还逐一比对,对其差异及产生原因加以分析评述,写出了一批有见地、有价值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志江先生曾撰文指出,在推行汉民族共同语的过程中,两岸的语音规范出现了一些差异,这是客观现实。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某些读音上的差异,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会逐步得到自然选择,最终一致起来。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消除两岸语音差异,仅仅依靠语言的自然选择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两岸学者之间充分开展学术交流,共商对策。过去,在这方面虽然已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还比较零散,学界的重视程度也还不够。今后应该进一步整合力量,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有学者认为,两岸字音用法并存,比较能够兼顾全球华人不同的学习需求。面对当前中文环境的变迁及发展,两岸三地乃至全世界的华文读者,都殷切需要一部符合现况的新编辞典。反映这样需求的,例如《远流活用中文大辞典》广收现代各种流行用语和新创词汇,兼采两岸不同的字音规则及用法,是一部能够通行两岸及全球华文地区的工具书。学者们在这方面的整理与搜集,例如李青梅《海峡两岸字音比较》(《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曹瑞泰《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与两岸字音之比较》(《通识研究集刊》)、林庆勋《两岸字音及表音符号比较研究》(《1995年度“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7月由李宇明主编的《全球华语大词典》,全书2080页,由两岸四地及全世界各华语地区组成编辑团队,分别搜集、编写,是目前了解两岸语言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我们可进一步探讨两岸字音演化之差异,看出其中的语音发展规律。相较之下,语音的演化不那么明显,且常具有严整的规则。

对比大陆《现代汉语词典》及台湾《新编“国语”辞典》的注音,我们可以发现两岸语音差异常常表现为声调的不同。通过与中古《广韵》的对照,我们可以将两岸声调的差异作成规律性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台湾“国语”的读音比较严格地遵守了平分阴阳的声调规律,而大陆普通话则出现了一些把应为阳平读音的字归入阴平的例外,出现了新规则,从而形成两岸语音的差异。对此,我们可以作一个全盘的观察和系统性的描写。对两岸语音差异,以下作分类观察。

二、两岸语音声母不同的现象

1.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异

“醭”字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103页,音bu2,旧读葡。意义为醋或酱油表面白色的霉。大陆的旧读与台湾相同。显示台湾的音读比较保守、符合传统。《广韵》的注音正是读为送气音。

监控系统能够对农业种植环境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监控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存储能力,对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此外,监控系统需要具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水灾、雷击等。

DeltaSpot不仅在铝焊方面表现出色,在不同厚度/不同材料焊接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高标准的焊点外观,表面镀层的高强钢材料焊接等。DeltaSpot可焊接的母材包括:高强钢、表面镀层材料、铝、不锈钢、钛、镁和复合材料等。

“堤”字大陆符合古音,读为不送气。台湾的“国语”受了字形的类化,与“提题缇媞醍鹈”等字读成一样的送气音。

“颤”字台湾的“国语”读送气,与《广韵》的注音不同。近年新版的“国语”辞典修订为ㄓㄢˋ,又音ㄔㄢˋ。两读并存。

(4)选择适宜间距的导向装置紧贴试件表面,握住刀具,使刀垂直于试样表面,对刀具均匀施力,并以均匀的切割速度移动刀具,使其在涂层上形成规定的切割数。所有切割都应划透至基材表面;

“辙”字,依照汉语的浊音清化规律,平声变送气,仄声变不送气。大陆的念法则是合乎古读的。“辙”字台湾的“国语”显然受到“撤、彻、澈”等字的类化,读成了送气音。台湾只有在[没辙了!]才念zhe2。

“骑”字《广韵》也是全浊音的字,但古代就有平仄两读,所以现代分别会产生送不送气两种念法。两岸语音取择不同。但台湾口语通常念[骑qi2兵],只有在读书音或语文考试时,念作ji4。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统计学差异设为双侧P<0.05。连续性变量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n(%)]用 χ2检验,当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在人类各种死亡原因中位居首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着重强调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康复,并采取措施预防复发[8]。这些相关措施为挽救患者生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形成有效的急救护理模式有至关重要作用。

2.塞擦音与擦音的差异

这4个字两岸不同,大陆符合古音的有“酵、隼”二字。台湾的“国语”受字形的类化,“酵”读为偏旁的“孝”了。“芎”字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1462页,音兄,义为中药川芎,此二字台湾音为“川穷”。符合《广韵》溪母的读法。芎中古音去宫反,切得应该是qiong1,台湾的读音只是声母变化合乎规律,但是声调上不合规律。主要是因为“国语”没有阴平qiong1的音节,故类化为相近的阳平调 qiong2。

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进行管理的水市场,让水价真正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让水市场起到优化配制水资源的作用。应加快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由资源成本、工程成本、环境成本构成的节水型水价体系,进一步规范城市水价及收费的管理办法,保护用户利益,促进城市水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依据《广韵》“慑”字应读为塞擦音,大陆受“摄”的字形类化,念成了擦音。

“微笑”的“微”,《广韵》“无非切”,按照规律应变阳平。台湾读音为阳平,大陆普通话则变为阴平。

台湾“挟”字注音为ㄐㄧㄚˊ(挟策读书),ㄒㄧㄝˊ(要挟),又音ㄒㄧㄚˊ。大陆统一为xie2。《广韵》“挟”字胡颊切为匣母,当演化为xia2或xie2。而jia2一音,是受偏旁影响的念法。(《广韵》作答切也不会演化为jia2)

这类匣母字的演化过程是:

胡颊切 >(浊音清化、颚化作用)xia2 > (受i介音同化) xie2

3.零声母与非零声母的差异

“淆”字大陆音符合《广韵》。台湾的音读来自匣母失落浊声母的念法(有如闽南语“学”[o]字的演化)。

两岸的演化如下:

[淆],匣母g->失落浊声母ø-(台湾)

声母清化、再颚化-(大陆)

“艘”字台湾的念法符合《广韵》苏遭切,念作[一艘sao1船]。

“脘”台湾的念法(读音)ㄍㄨㄢˇ(语音)ㄨㄢˇ。语音用于中医名词“胃脘”。读音ㄍㄨㄢˇ符合《广韵》古满切。

4.鼻音与非鼻音的差异

这两个字,台湾都念为鼻音。“蹒”字大陆音符合《广韵》。台湾的“国语”受字形的类化读为与“满”相同的声母了。

有人感慨:如果说下水道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报刊亭就是城市文化的“唱诗班”。传承城市文脉,报刊亭的作用不容小觑。城市不能没有报刊亭,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

至于“谑”字,台湾的“国语”一样受字形的类化,念成与“虐”相同的音。

5.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卷舌音)的差异

“文诌诌”“步骤”,两岸读法不同。这两个字属于古代的庄系字,依照规则,应当演化为卷舌音。台湾的“国语”有部分庄系字却演化为舌尖前音,与精系字相同。这种现象可能与上古音的残留有关,因为庄系字与精系字上古音相同,称为“精庄同源”或“精庄互用”。

台湾(语音)zhn ,读音zan4(同大陆),依据《广韵》“暂”字为精系字,当演化为非卷舌的zan4。大陆的念法符合《广韵》。

6.其他的差异

“乘”字台湾的“国语”,依据《广韵》平去两读,分为“乘车”“大(小)乗佛教”两个多音字。

农村土地经营权人对农地投入了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对农地改良、价值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农地被国家征收时,让其取得一定的征收补偿符合法理。具体的补偿数额应主要根据农地上的农用设施及附着物的价值,结合土地经营权人对农地改良经营的状况而定。为防止农地被非农化、非粮化利用,应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施以合理的限制。可以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经营权人必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违犯法律、改变土地用途者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其土地经营权被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对于那些对耕地破坏严重或多次改变农地用途,情节较为恶劣的企业与个人,可以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再次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

大陆则简化为一个念法。但大陆古书念法中,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sheng4”,后来泛指一般史书;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sheng4,如千乘之国。这种念法只出现在读古书的场合,台湾则用于口语[大(小)乗sheng4佛教]。

“食”字义为食物,作名词用,应当读为shi2。台湾误读为“食”字作动词用的衍生词“饲”的念法(使之食)。[一箪食]的食字,作名词用,指食物,并非动词。

颇,台湾[puo3],符合中古音戈韵上声普火切,大陆念第一声,中古无此音。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1242页,读书音表拿东西给人吃之义时,“食”读作si4。(案:同饲字)

7、空垅覆膜,夹肥后蔓长到40厘米长进行撤膜,撤膜时把棚膜进行2次利用,将撤下的棚膜铺入空垅内,空垅铺膜有利于土壤增温保湿,西瓜提前成熟5~7天。

依据《广韵》“吃”的念法应该为ji2,台湾的念法符合《广韵》。台湾作“吃饭、吃东西”的时候,才读为chi1。大陆从俗音,统一为一个念法chi1。

台湾国语辞典[浣熊] ㄏㄨㄢˇ ㄒㄩㄥˊ (又音)ㄨㄢˇ ㄒㄩㄥ。但是“浣溪纱、浣熊”台湾口语都念为wan3。可能是受到偏旁的影响,变成了零声母。依据《广韵》应读为 huan4。大陆的念法符合《广韵》。

三、两岸语音韵母不同的现象

7. 两岸介音不同

这两个字两岸间有开合口的不同。其他语音条件并无不同。依据《广韵》两字皆为开口音。

8. 两岸主要元音不同

这4个字应是受到方言来源不同的影响。台湾《新编“国语”辞典》“钹”字音ㄅㄚˊ,乐器名,指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例如“铜钹、鼓钹”,(又音)ㄅㄛˊ,则台湾又读与大陆相同。

“垃”字见于“垃圾”一词。“垃圾”台湾念 ㄌㄜˋㄙㄜˋ。

“噶”字则见于音译词中。

“蛰”字台湾《新编“国语”辞典》[语音]与大陆一致,念zhe2。但实际口语[蛰伏]、[惊蛰]多读为zhi2 。(键盘的注音输入即列入zhi2音)

9.两岸鼻音韵尾不同

依据《广韵》“聘”字应读为舌根鼻音韵尾,但是在现代音中,主元音[i]后的舌根鼻音和舌尖鼻音,往往混淆。大陆反映了这个现象。

10. 两岸韵母复元音念法不同

依据《广韵》“瑁”字mei4 、mao4两读皆可,两岸规范的取舍不同。

[混淆]一词的“混”字,台湾有平上去三读。在[混淆]中,念作上声。

11.两岸韵母单元音与复元音不同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1195页“熟”字shou2列为又读。1207页之正读为shu2。例如“路很熟、熟能生巧”。但是这些词台湾读为shou2。台湾《新编“国语”辞典》则注为读音ㄕㄨˊ(依照大陆),语音ㄕㄡˊ。

“曳”字《新编“国语”辞典》读音ㄧㄝˋ,语音ㄧˋ。《现代汉语词典》1520页注为yie4,不分语音、读音。台湾一般都念为yi4,例如“摇曳生姿”“迎风摇曳”。

酩,大陆第三声符合中古音莫迥切。台湾受偏旁类化,读为第二声。

悬崖ㄞˊ的演化比较特殊,也附入此类说明。台湾[ai2] ,大陆[ia2]。这是古汉语原型 [iai2]的异化作用( dissimilation),分别失落前面(介音)的[i],或后面(韵尾)的[i]。两岸异化的方式不同。台湾读音则依古汉语原型读 [iai2]。

四、两岸声母韵母都不同

台湾的念法例如[暴pu4露在风雨中],但是[暴行、狂暴],念bao4 。

台湾[括号] gua1、kuo4 两读并存。[蜗牛]早期念uo1,后来依照《广韵》见母的读法,规范为gua1 。

五、两岸语音声调不同的现象

12.阴平与阳平不同

台湾《新编“国语”辞典》“佻ㄊㄧㄠˊ,佻佻”,又读ㄊㄧㄠ,例如“佻达”“轻佻”。“穹”ㄑㄩㄥ,例如:“苍穹、穹庐”,又音ㄑㄩㄥˊ,例如:“天穹”。大陆统一为qiong2一读。

绥,中古音的来源为清声母,应演化为第一声sui1。

藩,中古音的来源,有清声母和浊声母两读,两岸规范各取其ㄧ读。

帆,台湾又音fan1,与大陆一致。但口语中阶念作fan2 。由中古音的来源看,应读为第二声。

涛,台湾皆读为第二声tao2,符合中古音演化规律。《新编“国语”辞典》又音ㄊㄠtao1,与大陆一致。

拈,中古音的来源为次浊音声母,应演化为第二声。大陆nian1不符合演化规律。

大陆[期]字书面语 ji1,例如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念作ji1。这点与台湾相同。但台湾口语皆读为第二声qi2 。源自中古音[渠之切]。ji1ㄧ读则源自中古音[居之切]。大陆[期]字第一声qi1,不符合演化规律。

戕,台湾读为第二声qiang2,符合中古音在良切。大陆第一声,不符合演化规律。中古音另一读则郎切,当演化为zang1,也与大陆念法有异。

椰,以遮切,为次浊声母,当演化为台湾的ye2,大陆第一声ye1,不符合演化规律。

2017-07-29T16:26:33.460470Z|Xabspos|168.423|Yabs|25.341|…。

3.C 提示:A项,硅元素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错误;B项,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错误;C项,C、Si、S三种元素低价态气态氢化物分别为CH4、SiH4、H2S,都具有还原性,易与O2发生反应,正确;D项,酸性强弱顺序为H2SO4>H2CO3>H2SiO3,错误。

“危险”的“危”,《广韵》注为“鱼为切” ,按照规律应变为阳平。台湾读音为阳平,大陆普通话则变为阴平。

“学期”的“期”,《广韵》注为“渠之切”,按照规律应变为阳平。台湾读为阳平,大陆普通话则为阴平。

“帆船”的“帆”,《广韵》注为“符咸切”,按照规律应变为阳平。台湾读为阳平,大陆普通话则为阴平。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台湾“国语”的读音比较严格地遵守了[平分阴阳]的演化规律,而大陆普通话则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平声分阴阳 两岸的差异

13.两岸阴平与上声不同

一箪食 ,台湾“教育部”成语典︰[箪食瓢饮]注音︰ㄉㄢ ㄙˋ ㄆㄧㄠˊ ㄧㄣˇ汉语拼音︰dn sì pio yǐn 。

剖,台湾[pou3],中古音侯韵上声字(反切下字后为匣母,今浊上归去)。大陆念第一声,中古无此音。

两字的声调,台湾依照《广韵》。

另有朴字,台湾音ㄆㄨˊpu2 第二声,韩国姓氏。中古觉韵匹角切。

大陆音坡,读第一声,韩国姓氏则音piao2。台湾无此读。

台湾《新编“国语”辞典》“缥”ㄆㄧㄠˇpiao3,例如“缥渺、虚无缥缈”。

思想品德从来都不应该是一门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课程,应该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门课程的意义。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阶段急需得到良好的引导。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礼义廉耻、明是非、断真伪。所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做好德育教育。

《现代汉语词典》第993页,音piao1。例如“缥渺”。台湾符合《广韵》敷沼切,上声。

“萎”《新编“国语”辞典》ㄨㄟwei1,例如“凋萎、枯萎”。《广韵》兼有平去二读。但无大陆的上声念法。大陆念法应是受字形类化的影响,读成声符[委]的音。台湾口语中也经常念作第三声的wei3 。

14. 两岸阴平与去声不同

剽,古音即有平、去二读,两岸各取ㄧ音,作为规范。

吨,两岸都不符合中古的他衮切。

究,台湾念法源自[居佑切],大陆念第一声,不符合古音。

由此观之,大陆的念法往往有逸出演化规则,向第一声靠拢的趋向。

嵌,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730页,嵌kan4: <书>同“崁”。台湾口语念ㄎㄢˇ (赤崁楼)。台湾一般念qian1,又音qian4,又音与大陆一致。

综,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1639页,zeng4(旧读zong4)织布机上使经线交错着上下分开以便梭子通过的装置。台湾口语也念zong1。

坳,古音平声,台湾符合古读。大陆读第四声,无来源。

15. 两岸阳平与上声不同

2.抓住“地”这一关键元素。找准空间,没有地方,社区无法为辖区居民办事,居民就不能在社区开展活动。规范整治社区公共空间,包括群众办事的社区大楼、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公共空间、居民议事长廊、法治长廊、宣传栏等。一栋规范整洁、功能完备、人员完整的社区办公大楼,自然会给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这是为居民办事的社区;一处处群众可以聚集闲聊、玩耍、运动的休闲之地,自然有大家庭的温暖;一个个学习宣传的展板、一个个议事协商的长廊,群众有事自然就会想到的地方……这些地方和空间的存在,会让居民满意、信服,最后自然会尊重和支持社区的工作。

储,台湾念法符合中古音的直鱼切。大陆念第三声,与中古不同。

攘,台湾念法符合中古音的汝阳切。大陆念第三声,符合中古音的如两切。两岸各取一个来源为规范。

16. 两岸阳平与去声不同

踉,中古本有平、去两读,两岸各取一个来源为规范。(大陆又音liang2)

讧,台湾《新编“国语”辞典》音ㄏㄨㄥˊ hong2,例如“内讧”。台湾的规范来自《广韵》户公切。但ㄧ般口语读为第四声hong4,与大陆同。

17. 两岸上声与去声不同

讽、蹈二字,台湾符合中古来源。

俾、檔二字,大陆符合中古来源。台湾应是受到[挡]字的字形类化,读成了上声。

敛,古代本来就有上、去两读,两岸各取一个来源为规范。

企,古代本来就有上、去两读,两岸各取一个来源为规范。

煦,古代本来就有上、去两读,两岸各取一个来源为规范。

曙,台湾念去声,符合古代的常恕切ㄧ读。

莠,大陆念第三声,符合古代的与久切ㄧ读。台湾当受偏旁字形类化,与[秀]字一样,变成了第四声。

这3个字,台湾都念第四声,与中古来源相符合。伪,台湾也念wei3,与大陆一致。大陆不符合古读演化的字,多半转向第三声。

六、两岸入声读法的差异

18. 台湾演化为第一声的古入声字

伐,台湾[伐树],念fa2。[讨伐],念fa1。产生殊声别义的破音现象。大陆则简化为一个念法。

19.台湾演化为第二声的古入声字

此类字最多,是台湾“国语”入声字的主要演化方向。

台湾的“国语”,在古代入声字的演化上,其规律为[古全浊变去声]、[古次浊变阳平]。上面的[夕、凸]二字都是古全浊声母,故变为第二声。台湾[凸]又音ㄊㄨtu1 ,与大陆一致。

台湾的“国语”,在古代入声字的演化上,清声母较无规则可循,但以变为第二声者居多,上面的[息、夹、击]皆然。

大陆的入声字,则归入第一声者居多,无论清浊皆然。

大陆[夹] 也有第二声的念法, jia2,指双层的(衣被等):夹袄、夹被。又念ga1: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415页,“夹肢窝”同“胳肢窝”。台湾只用“胳肢窝”,不用“夹肢窝”。所以[夹]无ga1 一音。

这几个古入声字都是清声母,声调演化不定。台湾多念为第二声。叔叔,台湾一般念 shu2 shu2,小孩念 shu3 shu2。这是台湾称谓用语的重迭式,普遍的趋向,反映年轻一代的声调新变化,如妹妹、爸爸皆然,采用前一字第三声,后一字第二声的发音方式,故[妹妹]偶而也谐音写作[美眉]。

这几个字也都是古入声字的清声母。台湾读第二声。

这几个字台湾读第二声。[寂、淑]为全浊字,依照汉语音变规则,读第二声,其余为清声母入声字,台湾多半也变读第二声。

[跌、褐] 为全浊字,依照汉语音变规则,读第二声。

[缚] 为全浊字,依照汉语音变规则,读第二声。[锡]为清声母入声字,台湾也变读第二声。

“缚”字《现代汉语词典》第413页,音fu4。例如“束缚、作茧自缚”。

这几个字除[掷]外,都是清声母,台湾都读第二声。

20.台湾演化为第三声的古入声字

入声字在台湾“国语”中,演化为第三声的极少。

“血”字在台湾的口语中一般也读作合口的xue3。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1451页,血xie3:吐了两口血。第1491页:血xue4:血光之灾、血红蛋白、血小板。

21.台湾演化为第四声的古入声字

古代入声字,“国语”读第四声者,一般是次浊字。如上列[辱]字。

“比”字在台湾一般口语多念作bi3。《新编“国语”辞典》:“比肩而行”“比邻而居”“栉次鳞比”“朋比为奸”“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都注音为ㄅㄧˋ,属于读书音。

“獭”字在台湾读为第四声,例如“水獭”“海獭”,大陆则读为第三声。

“踱”字在台湾读为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第336页,音第二声。

“穴”字在台湾读为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第1478页,音第二声,例如“洞穴,穴道”,大陆都规范为第二声。

“咄”字在台湾读为第四声,例如“咄咄逼人”,《现代汉语词典》第335页,音第一声。

“矻”字在台湾读为第四声,例如“孜孜矻矻”。《现代汉语词典》第748页,音第一声。

削,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第1487页,削有xue1、xiao1两读,专用于合成词,如剥削、削减、削弱。

台湾口语也读[削xiao1铅笔]。古入声字药韵、觉韵在现代汉语,有[ue]、[iao]两个变体,是普遍的现象。

总的来说,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归属,现代读音大部分变为阳平。在《中原音韵》时期,这一规律就很强地体现了出来,发展至现代阶段仍基本一致。然而大陆普通话读音则常有例外。例如上述的[突、筑]等字。“突然”的“突”,《广韵》注为“陀骨切”,《中原音韵》归阳平是合乎规律的,台湾继承了阳平读音,而大陆普通话却变为阴平。 又如“建筑”的“筑”,《广韵》注为“直六切”,台湾归入阳平,而大陆普通话读为去声。

中古清声母的入声字在现代念成第几声,分歧较大,这是造成两岸古入声读音差异的主要原因。例如:“头发”的“发”字,《广韵》注为“方伐切”,大陆普通话读为去声,台湾则为上声。 又如“昔日”的“昔”字,《广韵》注为“思积切”,大陆普通话读为阴平,台湾读为阳平。再如“常识”的“识”,《广韵》注为“赏职切”,台湾读为去声,大陆普通话则为阳平。 “气质”的“质”字,《广韵》注为“之日切”,台湾变为阳平,大陆普通话则为去声。

中古清声母演化的多元性、不定性,主要是因为“国语”和普通话都是汉民族共同语,“国语”往往承续了清代和民初的语音规律。作为共同语,不断融合各种方言的音读,往往本身就失去了规律,不像地区方言能形成自己的单一规律,入声消失,化入其他各调,是共同语的共同特征。因此,在规范这些入声字的变化时,两岸自然会产生差异。

七、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把两岸语音的异同作这样的归纳,第一,汉字的读音受到字形的影响,产生一种类推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一般称为“有边读边”的变化,长时间之后就造成了这种字型的类化现象,这是两岸所共有的。

然而,两岸之间不同的是台湾的读音受到字形类化的影响要比大陆多得多,说明台湾地区语音规范从俗性较高,学者通常不作规范性的引导,审音上往往依据了通俗的念法,作为规范的标准。例如堤岸的“堤”、车辙的“辙”、发酵的“酵”、步履蹒跚的“蹒”、浣溪纱的“浣”,都和大陆的标准不同,而台湾地区的标准音又多来自字形的影响。

第二,一字多音的现象台湾往往更多于大陆,某一字的音读在台湾往往有破音的异读或分为语音、读音的差异,大陆则往往简化为一个音,例如“挟”有三音,大陆为一音,“脘”有二音﹙读音ㄍㄨㄢ∮镆舁瑷狻﹚,“乘”有二读﹙乘车、大乘﹚,“吃”有二读﹙口吃、吃饭﹚,“钹”有二读﹙ㄅㄚˊ、ㄅㄛˊ﹚,“曳”有二读﹙ㄧㄝˋ、一ˋ﹚,“佻”有二读﹙ㄊㄧㄠ、ㄊㄧㄠˊ﹚,“穹”有二读,苍穹ㄑㄩㄥ、天琼ㄑㄩㄥˊ,大陆只有第二声一读,“比”有二读,比邻而居ㄅㄧˋ。

第三,近年来台湾教育单位的审音,除了本地通行的音读之外,往往收入大陆的念法,作为[又音],列入字典。例如上面提到的许多例子,都反映了这种趋势:挟持ㄒㄧㄚˊ又音ㄒㄧㄝˊ,钹ㄅㄚˊ又音ㄅㄛˊ,帆ㄈㄢˊ又音ㄈㄢ,涛ㄊㄠˊ又音ㄊㄠ,微ㄨㄟˊ又音ㄨㄟ,穹ㄑㄩㄥ又音ㄑㄩㄥˊ,剖ㄆㄡˇ又音ㄆㄡ,嵌ㄑㄧㄢ又音ㄑㄧㄢˋ,储ㄔㄨˊ又音ㄔㄨˇ,讨伐ㄈㄚ又音ㄈㄚˊ,凸ㄊㄨˊ又音ㄊㄨ。后一个音读,都是参考了大陆的念法。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两岸的交流来往,某些读音上的差异,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会逐步产生自然选择,最终变得一致起来。

从以上三点来看两岸字音的规范差异反映了台湾的两个特色:第一是多元化的思维,民众的通俗音读有边读边,各有不同,只要通行度够广,也能得到认可,进入规范当中,尽管从来源看不一定合乎历史的发展;第二,台湾更重视语音别义,形成了较多的多音字,例如“方法:法国”“大乘:乘车”“口吃:吃饭”等等,而大陆往往变成一个单一的念法,不再加以区别,显然更重视的是语言经济化的原则,加以简化,易于学习。

[中图分类号 ]H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70(2019)02-0032-09

[收稿日期] 2018-12-05

[作者简介] 竺家宁,男,浙江奉化人,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特聘教授,中正大学系主任、中文所所长、声韵学会会长,法鼓大学荣誉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 :董晗旭 ]

标签:;  ;  ;  ;  ;  ;  ;  

论两岸语音差异的形成背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