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基于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探究论文_周青松

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内镜下医治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296枚息肉。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成功摘除296枚息肉,炎性息肉占14.19%,增生性息肉30.07%,错构瘤性息肉占4.05%,腺瘤性息肉占52.03%。结论:借助内镜的引导行大肠息肉切除的安全性高,方法可行性强,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探讨价值。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临床探究

大肠息肉属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疾病。通过对大肠息肉施以积极的医治,可有效控制大肠癌的病发率。随着消化道内镜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于内镜下行黏膜切除以及黏膜剥离的手术逐渐增多,大肠息肉得以基于内镜下摘除[1]。为进一步提高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在我院接受就诊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就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296枚息肉。其中女123例、男122例;年龄范围30-84岁,平均年龄(64.72±11.25)岁;病程10d-9年,平均病程(5.32±1.21)年;单发息肉210例,多发息肉35例;临床症状:便血、腹痛、排便困难及腹泻等;息肉最大4.1cm×3.6cm。本组患者均无凝血障碍以及遗传息肉病。

1.2 方法

叮嘱患者术前12 h内严禁进食,并行常规手术准备。置病人侧卧位,确保内镜视野清晰且对准病变部位。运用圈套器牵拉息肉,使其避开消化道壁,以防电流异常而致使黏膜受到损害。评估息肉大小、形态及位置,选用合适的医治措施。针对较小的息肉,直径一般不超过0.5cm。可通过采用30W电热活检钳,行电凝灼除处理;针对广基亚蒂息肉,直径通常在0.5-1.9cm之间,可运用高频电切除。针对有蒂息肉,直径通常超过2cm,也可运用高频电切除。行高频电切除时,注意切割部位与息肉根部的间距。通常需留置4mm左右,以防过度灼伤造成穿孔;针对广基无蒂息肉,直径通常超过2cm。需向息肉注入生理盐水,直达基底部1-2点。每点1.0ml,确保息肉隆起,以防圈套切除伤及肌层。使用圈套器将息肉基底部套牢,向上牵拉使其形成假蒂;多次运用30W电凝电切波分块切除息肉;息肉切除后,注意行电凝止血操作;若患者发现残端过长,须切除过长残端,送检息肉。术后叮嘱病人注意休息,禁食48h后可进食流质食物;密切关注患者临床反应,若发现出血、腹胀等现象,应立即采用应急处理方案;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进展,定期进行换药处理以及创口预防感染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结肠镜复查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所选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计量资料采取表示。

2.结果

本组245例患者,共计296枚息肉均成功摘除。病人术中发生渗血4例,通过小范围电灼后出血情况得以控制。术后发生便血3例,其中1例便血量较多,采用结肠镜下加用钛夹后止血良好;2例通过对症施治后,便血状况明显缓解。所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穿孔现象。术后病理诊断,炎性息肉42枚,占14.19%;增生性息肉89枚,占30.07%;错构瘤性息肉11枚,占4.05%;腺瘤性息肉154枚,占52.03%。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94例,绒毛状腺瘤57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例,详见表1。

术后3个月结肠镜复查,4例出现息肉复发,施以电切医治得以控制。术后6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出现迟发穿孔、出血等并发疾病。术后2例病人出现病理性癌变,其中1例因残基部未见癌细胞,而未采取医治措施;1例因残基部显现癌细胞,而采取外科手术医治。

3.讨论

临床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错构瘤性、炎性以及增生性息肉等[2]。若非肿瘤性息肉患者未并发便血、腹痛等症状,通常无需采取内镜下医治。肿瘤性息肉包括大肠腺瘤与早期大肠癌。本次研究,共摘除肿瘤性息肉142例,腺瘤性息肉154枚。

内镜治疗已成为医治大肠息肉的首选措施。临床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息肉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准备充分,提前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宜。由于肠道准备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故需重视肠道清洁等准备工作;②熟悉内镜下手术适应症,严格掌握手术禁忌;③术中根据病人耐受情况,适当给予麻醉作用。实施操作时,动作灵活、准确,尽可能减少病人手术不适反应[3];④重视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内镜下操作常见并发症包括肠穿孔、出血。术中息肉电切各点间,需留置正常肠黏膜。可有效防范电切过多,而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⑤熟练掌握高频电切除息肉技术及方式,术中合理选用电凝电切功率。对于老年多发性息肉病例,一次性息肉摘除不可超过5枚。⑥术后嘱咐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尽早发现息肉复发或者出现新生息肉[4]。本次共成功摘除296枚息肉,炎性息肉占14.19%,增生性息肉30.07%,错构瘤性息肉占4.05%,腺瘤性息肉占52.03%。

综上所述,借助内镜的引导行大肠息肉切除的安全性高,方法可行性强,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探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伟,王水芳,牟一,等. 内镜下冷圈套器治疗大肠息肉42例临床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9):519-521.

[2] 孙红英,常勤征,赵洁,等. 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内镜杂志. 2012,18(3):301-303.

[3] 罗庆锋,石蕾,唐永莲,等. 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11):2232-2234.

[4] 姜智敏,戈之铮,戴军,等. 自发荧光内镜与标准白光内镜在大肠息肉筛查中作用的对照研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0,27(4):173-177.

论文作者:周青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大肠息肉基于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探究论文_周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