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文娟

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文娟

周文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总结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各种临床特征,同时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在分析其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对照组32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而实验组32例研究对象接受针对性治疗方案,并对比及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效果。结果:经治疗之后,实验组有30例达到有效标准,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1.25%。同时,实验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病例,而对照组出现4例(12.50%)并发症病例,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大多出现于半岁以下的婴儿群体中,且通常会合并系统受损、器官受损等症状,需以机械通气作为主要治疗方案,从而不断提升病人生存质量。

关键词: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临床;治疗

笔者将64例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病人视作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行常规治疗和针对性治疗,旨在总结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已取得显著成果,因此现将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病人64例,男女比例49:15;病人年龄在1-20个月之间,其平均年龄约(3±0.06)个月;病人病程在3h-58d之间,其平均病程约(12±2.57)d。其中,有60例病例小于半岁,有4例病例大于半岁;有57例病例呼吸衰竭,有7例病例肝功能明显受损。将64例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病人随机划分成两个组,组均病人数量为3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病症、病程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无明显性区别(P>0.05),可予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呼吸道通畅性治疗、氧疗以及平喘祛痰治疗等。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则在此基础之上接受针对性治疗方案,具体如下:

⑴以更昔洛韦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诱导期病例,于葡萄糖注射液5%中加入5mg/(kg.d)更昔洛韦,予以静脉滴注,并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滴注时间,一般情况下,滴注时间不得低于1h。将静脉滴注的间隔时间控制为12h/次,将一个疗程设定为15d。

⑵对于维持期病例,于葡萄糖注射液5%中加入10mg/(kg.d)更昔洛韦,予以静脉滴注,将静脉滴注的间隔时间控制为1d/次,治疗时长设定为3个月。给药期间严密监测病人的肾功能与肝功能、血常规等临床指征。

⑶对于呼吸困难病例、呼吸衰竭病例,需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⑷对于中度喘息、重度喘息以及免疫缺陷的病例,以甲泼尼龙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于100ml葡萄糖注射液5%中加入2mg/(kg.d)甲泼尼龙,予以静脉滴注,将静脉滴注的间隔时间控制为8h/次,治疗时长设定为5d。接着给予病人口服2mg/(kg.d)甲泼尼龙,结合机体血气等临床指征逐渐降低使用量,将治疗时长设定为14d。

⑸对于持续性低氧血症病例,其治疗时长不得少于8周;对于细胞免疫能力相对低下的病例,予以服用5mg/(kg.d)红霉素,3次/d,治疗时长设定为3个月;对于继发性、原发性的免疫球蛋白缺乏病例,或者是严重感染病例,应以2g/kg/d免疫球蛋白作为主要药物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时长设定为5d,共计10g/kg。

1.3观察对象与疗效判断指标

⑴观察对象:对比及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整体治疗效果。

⑵疗效判断指标:有效:更昔洛韦诱导治疗15d后,若病人的临床症状已得到改善,即可予以停氧;对于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例,其呼吸机的参数已明显下调,低浓度氧也能使之动脉血氧分压高于60mmHg,即可将呼吸机撤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效,若病人的临床指征未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出现加重迹象则代表无效[1]。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 ±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各项治疗手段的有效实践,实验组有30例达到有效标准,所占比例为93.75%,2例无效,所占比例为6.25%。而对照组有26例达到有效标准,所占比例为81.25%,6例无效,所占比例为18.75%。同时,实验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病例,而对照组出现4例(12.50%)并发症病例,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n)有效 无效 并发症

实验组32 30(93.75)2(6.25)0(0.00)

对照组32 26(81.25)6(18.75)4(12.50)

3.讨论

巨细胞病毒本身属于急慢性感染症状的主要诱发病毒,常见于婴幼儿群体中。当巨细胞病毒侵入至人体中后,会长时间存在于人体内,若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正常状态,则无需予以治疗[2]。而对于症状性的感染病例,由于其体内的病毒活动较为频繁,其身体机能会不断产毒,需及时予以抗病毒措施。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通常会使机体处于呼吸困难的境地中,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因此其病情十分严重,在治疗环节也有较大难度。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具有较高发病率,可以通过尿液、胎盘以及乳汁等途径进行垂直传播或接触传播[3]。基于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临床上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巨细胞病毒基本传播途径和婴幼儿免疫功能整体发育不全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受巨细胞病毒的污染,尿液和乳汁等都可能成为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诱发因素。

巨细胞病毒同时还会使机体细支气管出现生理性病变,并出现喘憋、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较之其他因素所致肺炎并无明显特异性,以至于经常出现误诊病例。而待病人正式确诊之后,必须予以及时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氧疗以及平喘祛痰治疗等,药物种类有更昔洛韦、甲泼尼龙、红霉素以及人免疫球蛋白等。通过控制感染症状,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标[4]。

本组研究对象中,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针对性治疗,其总有效率高达93.75%,优于对照组的81.25%。同时,实验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病例,而对照组出现4例(12.50%)并发症病例,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经研究表明,给予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不仅能有效提升病人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加快病人恢复速度,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较高可行性,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长春,曾昭成,金鑫玲,宋明媚,孙志伟,卜翠萍,王静,姜舒亚,施科.Logistic回归与ROC曲线在儿童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临床筛查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08):97-100.

[2]黎东明,赖天文,邓少嫦,吴东,张钰,陈敏,吕莹莹,吴斌.恒河猴H5N1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建立及其发病机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8(8):806-811.

[3]谢晓颖,吴建萍,徐宏坤.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治疗和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3,33(4):330-331.

[4]杨其顺,姜伟,杨硕滨,张琳.再次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功能丧失的首次移植肾出血一例[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4,35(2):121-122.

论文作者:周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小儿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