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分银行;高校之间;学分管理体系;构建
学分银行的构建理念主要源于对银行系统的汇兑、信贷以及储存等相关的功能理念,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建设目的在于打破传统学习的地点、时间以及内容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学分银行管理已经起步,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需要时间来不断地完善,通过以管理系统设计和组织框架建设为主要内容,针对“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相关的实施步骤。
一、关于“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功能界定
(一)关于“学分银行”的概念及功能
所谓的“学分银行”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帮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地点、时间和内容。目前的“学分银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个性化学习服务、学分转换、学分积累以及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涉及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第二是对于学生学习成果非常规认定。“学分银行”的建立直接目的便是加强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为高校之间的正规学习的学分认定搭建一个系统平台,提高高校之间学分互认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在高校之间互认的课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互认学分的课程中有相同的名称和知识点,在课程数量或者课时不对等的情况下都应该积极给予相应的合理认证。另外如遇学校层次差距较大或者学术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学校之间的学分存有异议,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成熟经验,在积极结合我国的高校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在学分管理中探寻实施路径和发展途径。
二、当前高校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已经开展的普通高等教育模式毫无特色可言,在人才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的培养上实力特别弱;第二,专业课程的生源优势在减弱,失去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固化模式的影响,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高校一直致力于综合性、多学科的建设发展,因此高校的管理以趋同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各大高校的特色学科优势被抹杀的同时,也存在部分高校对其自身优势学科的保护,形成了学科壁垒,导致在高校与高校之间交流不畅。第三,高校之间的多元化、高端化、专业化教学发展不充分,忽视了彼此的交流和高校的整体发展。
三、在高校之间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在高校间积极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学分银行”在高校间构建学分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各高校的课程资源、设备资源、教师资源由分散变成集中,不仅能够提高相关高校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实力。在跨学校及跨专业选课的同时,其中的优质教师和课程资源可以被大家共享,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也能够帮助优势教学资源开拓广阔的市场。
(二)通过高校之间的“学分银行”构建有利于平衡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地位之差
在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之际,很多高校的管理体系被重新建立,因此在高校的客观教育层面,很多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借此机会使其地位会有所上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影响下,很多非正规的教育机构一直地位较低且得不到有效的认可,因此即使获得了相应的学历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因此在我国一直以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都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高校之间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中,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确立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之间建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学生通过跨校以及跨专业的选课获得学分最终能够被正规的高效所承认,在管理制度上已经对传统的办学模式实现了突破。
四、关于在高校之间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理论内容
(一)具体要包括“学分银行”的机构设置
在设置“学分银行”的管理体系中,首要解决的设置内容便是完成机构设置,目前我国的机构设置经验较为欠缺,但是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相关成熟的经验,比如韩国为例,韩国之所以成功地推行了“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就是因为其有着完善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和机制。因此我国在进行“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建设中首先要做好我国高校教学情况的实际调查,在联合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的推行基础,采用从上至下的设置理论构想,通过组织机构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全局统筹考虑,由政府给予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在建立的各级“学分银行”组织机构中一定要积极明确责任分工,对于各级组织机构要给予鼓励、整合和引导,将非正式教育机构与高校正规教育机构的所有资源给予最佳整合。
(二)“学分银行”管理制度设计
在“学分银行”的设计中具体要完成学分折算制度、学分互认制度、导师制度、费用结算制度、选专业制度、选课制度以及学籍制度等。另外在制度设计的具体过程中,应该积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首先,要针对“学分银行”制度给予最基本的关注和搭建;其次,针对“学分银行”的认证服务体系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建设支持;再次,相关的组织机构要坚决理清“学习超市” 与“学分银行”的关系;最后,各级“学分银行” 的组织机构要时刻以引导和推动高校“学分银行”的政策落实为己任,提高“学分银行”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力和落实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分银行”运行系统设计
在“学分银行”的设计中,“学分银行” 的运行系统可以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服务器与客户机相机和的系统模式构建。“学分银行”的系统模式通过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双层模式构建,完全能够实现报告请求、数据在用户接口和应用逻辑的处理,副武器的相关程序可以负责接收客户请求和处理。“学分银行”的现实操作系统有着网络结构简单、速度传输较快、通讯量低、占用资源少、安全性高、功能复杂、交互性强等特点。“学分银行”的操作模式建设基础为三层机构的网络平台,具体包括数据层、功能层和表示层。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界面一般显示于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窗口,具体阐释为人机界面的应用。“学分银行”的系统工作过程原理为,先通过网络浏览器向特定的Web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经过验证用户的身份后,在客户端会接收HTTP网络协议。目前已经进入Windows 10 的用户还需要相应的技术部门继续研发友好、易用和统一的界面,在功能层中的Web 服务器端,处理整个系统的逻辑,在系统的功能层当中数据服务器处理数据的主要方式便是SQL,最后由Web 服务器将处理后的数据传回至客户端。进入系统的数据层后,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便是处理Web服务器传回的数据,具体可以实现信息更新、查询以及数据库的修改等功能。目前系统应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10,数据库的主要访问形式是AD0.NET。通过将服务器与客户机的有机结合,整个“学分银行”的系统建设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学分银行”的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信息模型。
五、在高校之间构建“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从目前高校之间的发展课程教学结构来看,只有“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才能打破各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以及兑换瓶颈,提高以往非正规教育机构的地位,通过“学分银行”推行终身教育管理体系的实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完成并实施:
(一)首先要明确“学分银行”的目标和定位
根据以往的国内外“学分银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来看,在不同的领域和建设主体中应用“学分银行”管理制度,对于不同定位和建设目的下的“学分银行”管理体系设立都会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和运作方式。在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的发起者应该是由政府设立的各级相关组织机构,针对开展的优化资源共享、打造终身学习的设立目标而建立,从该制度设立的短期目标看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瓶颈,通过知识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满足学生不断创新、开阔视野、积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及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在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具体步骤
根据高校之间设立“学分银行”的学分管理体系,可以分阶段定制任务目标,首先,第一阶段做好各高校和各教育机构的信息盘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各高校之间的学习认证规则以及资源共享机制。此阶段之关键的工作便是积极鼓励高校内部的学生建立“学分银行”的账号,利用平台进行自由的学习、选课并且不断地储存自身的学分。当然这一环节可以先选择几个高校之间作为试点,一旦获得成功可以不断地扩大加入高校的规模。其次,本着高校教育的需求和特点,由各级相关组织机构设立的“学分银行”不仅要充分发挥其终身教育的意义,达到完成终身教育制度雏形的设立,更要积极联合企业、行业协会、行业高校形成主体力量、并形成“学分银行”的联盟,促进执行“学分银行”的高校及教育机构之间的双向互认以及互惠互利。
(三)关于“学分银行”的保障机制要逐步健全
1、提高机构保障
关于“学分银行”的机构设置要架构系统化、分工明确、组织清晰,设立该机构的原则和目的在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促进“学分银行”管理体系的建构和运行。在成立的机构中要不断的完善部门设置和部门职能配备,主要负责“学分银行”,学分规则制定以及“学分银行”建设的执行方案等,另外“学分银行”的课程开发、设计等职能也需要逐步的建立并完善。
2、提高制度保障
“学分银行”的制度保障包括学分的转换和认定、课程标准以及管理办法等规则的制定,在具体的设置中要积极完善学分的相关处理标准、程序和办法。例如在“学分银行”的建设中具体要建设积极认证学习成果以及框架、专业课程的培养方案、学分的转换规则等等都需要在制度建设中作出强有力的支撑。
3、加强信息化保障
积极加强“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高校之间“学分银行”制度和体系的设立,在建设的“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中至少要设置两大模块才能保证高校学分管理得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实现。模块之一便是服务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学生档案、学分、选课、课程资源、培养计划等管理服务,模块之二便是为学生提供查看学习档案、学分申请、选课申请、学分兑换等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
结语:
总之,“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是高校之间的学分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缪芸芸.学分银行管理体系构建[J].新校园(上旬),2018(01):47.
[2]刘素娟.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学分银行机制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姚双良.学分银行在高校学分管理中的价值与制度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3(09):63-66.
[4]周晶晶,陶孟祝,应一也.“学分银行”概念功能探析——基于国内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实践探索的梳理[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01):3-10.
论文作者:张双祥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
标签:学分论文; 银行论文; 高校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制度论文; 系统论文; 功能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