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论文_刘晓磊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论文_刘晓磊

天津凯英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政工程之一,随着我国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环保标准逐步提高,这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精细化、科学化。文章主要就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及策略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规不断扩大,这对污水处理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只有不断地建设与发展自我,提高运行管理工作水平,才能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需要。

一、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网设备不完善,进水能力差

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水管网在持续拓展和扩张,然而,对应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却相对滞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落后、管网配设不完善等,使得当前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率较低,运行负荷率也低下,污水进入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来自于浩瀚的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而且进水污染物浓度较低,这就进一步造成污水处理厂低负荷工作,其污水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运用。

(二)进水成分复杂,不利于安全排放

进入污水厂的污水来自于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其中工业排废占据大多数,其他的生活性污水也占据一部分,这就使得进水成分过于多元化、复杂化,使得处理厂无法采用统一的处理方法,同时,污水中所含有的抗生素类污染还将极大地控制微生物的存活,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挑战。

(三)节能环保水平有待提高

污水处理依赖于电力电能的消耗与电力系统的运行,经实践计算:一立方米的污水需要耗费0.2~0.4度电,能耗已经成为影响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的一大因素。整体的能耗中耗电量所占比重最大,达到整体费用的一半之多,根据调查显示:全国污水处理厂一天内的耗电量就达到2800×104k W•h,这就意味着实际的污水处理工作节能降耗工作有待加强,高能耗极大地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四)有待提升水质检测管理

污水处理过程中以及处理后都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从而动态观察水质质量,根据水质情况来对应调节处理系统的相关参数,维持污水厂的最高效、最节能工作。然而,当期啊污水检测技术以及管理都亟待提高,一些偏远县市的污水处理厂依然未形成健全、合格的污水检测系统,例如:检测设备落后、化验检测流程不规范、部分地区甚至无视检测规律与科学盲目无依据地监测,这就使得污水检测结果难以准确、客观,从而影响污水的处理与排放,无法切实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与监测功能。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检测制度不健全、规范约束不严格,以及污水处理厂内部资金不足、设备技术不合格、缺少先进人才等。

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创建完善的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约束性保证,污水处理厂必须首先强化自身在污水处理运行中的制度建设,积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工艺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岗位工作责任制度、应急管理制度、设备操作管控制度等,其中要重点针对一些危险性事故来编定事故应急预案。各项规则制度中的内容与规范都要科学合理,密切围绕污水处理的高效、安全、节能、达标的几大原则来编定,而且要根据工作的具体进展、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等来对制度内容作出科学的调整与变化,从而为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提供制度保证、规范保障。

(二)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措施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由一级 A 开始逐步向准地表Ⅳ推进,TN、TP 以及 SS 成为影响出水全面稳定达标的关键指标。

1.COD达标

现阶段城镇污水处理厂的COD 达标更多是在脱氮除磷过程中作为可供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使用,因此COD 一般能够稳定达标,甚至很多情况下碳源不足,需要补充碳源,或者将初沉池的水超越到后续生化系统,以此弥补碳源的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TN达标

TN 的达标取决于 TN 的组成,如果氨氮占据 TN的主要部分,那么 TN 的达标就与硝化与反硝化的完成效果有密切关系。冬季低温、低浓度时,亚硝化成为整个硝化反应的制约步骤,从而影响到氨氮的彻底硝化。如果无机氮、蛋白质或者氨基酸占比较大,就需要考虑生化厌氧工艺段的运行效果。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TN 的达标需要在反硝化阶段投加碳源,碳源的选择有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其中甲醇的优点为高效,对比其他碳源价格便宜,缺点是对投加系统的要求高,需要防爆,自动化程度也要求较高;乙酸钠具有溶解方便、投加系统简便等优点,缺点为药剂投加环境相对较差、不便于储存、时间久易挥发、造成 COD 含量下降;葡萄糖的优点是便于采购,投加装置简便,缺点为溶解性差,容易堵塞管道和加药泵

3.TP达标

总磷的达标需要生化阶段充分吸收磷,且二沉池或者沉淀池等厌氧环境及时排泥,防止磷释放。而部分污水处理厂选择在二沉池后采用化学除磷的方法去除 TP,但运行效果受二沉池出水中磷酸盐占比所限制。污水处理厂在处理 TP 时,因尽可能考虑生物除磷,所以形成的生物泥相对比较容易脱水,但通过加药沉淀的化学泥可能会对脱泥系统造成较大的负担。

4.SS达标

随着出水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为保证出水 SS达标,工艺设计会考虑在出水前加设过滤工艺,常见的比如曝气生物滤池或者将去除 TN 和去除 SS 结合,增加反硝化滤池等。滤池工艺的运行需要注意反冲洗,选择适合的反冲洗方式,包括频率、强度等。SS 的准Ⅳ类标准是 5,mg/L,因此使得 SS 成为准Ⅳ类标准全面达标的关键控制指标。传统的高效沉淀池不能稳定控制出水 SS 在 5,mg/L 以下,必要时,需要增加过滤器或者膜处理设备,而过滤器和膜处理设备需要经常清洗或者反洗。这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NH3-N 达标

氨氮达标有两个控制关键参数,一个是好氧环境的溶解氧,实际成功运行的曝气生物滤池为保证氨氮的去除效果,需要保持 DO 在 5,mg/L 以上;另一个是要保证生化系统中保有足够多的硝化细菌,以此来保证进水氨氮能够被足够硝化。而同时硝化反硝化对水厂的运行和工艺设计、自动化程度以及运营人员素质都有很高要求,不容易在实际生产中长期稳定 运行。

(三)强化节能降耗管理

针对污水处理厂高能耗、高成本运行的问题,必须做好节能降耗管理,要将节能环保理念纳入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核心理念,积极更新技术、改革各异、整顿设施等来达到低能耗、高质量污水处理的目标。例如:污水处理排放中,含氮量与含磷量都成为必须重要的检测标准,实际的脱氮脱磷过程中则需要一定的碳

源作保障,碳源的无限制增加应用必然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对此则可以充分有效地运用污水中的碳源,从而控制碳源的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四)污泥含水率的控制要点

1.进泥浓度要高

污泥脱水工艺段在实际运行中,保持较高的进泥浓度对污泥脱水有利,实践证明进泥超出 8,g/L 时,出泥的含水率比较有保证。

2.药剂选用合理

污泥脱水的药剂一般采用阳离子的 PAM,药剂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小试的矾花情况,沉降速度,最终脱泥的效果,以及脱水 1,t 绝干污泥的用药量(5~6,kg)

总之,随着我国环保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科学化、精细化运营管理才能满足日渐严格的环保要求。

参考文献:

[1]谢忠宇.污水处理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7,24(11)

[2]杨丽亚,常冠甲.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性分析探讨[J].化工管理,2017(26)

[3]王思民,李新,刘方方.做好镇级污水处理厂建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04)

论文作者:刘晓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究论文_刘晓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