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陈晓燕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羊尖卫生院护理室;江苏无锡 214107)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社区门诊输液中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护理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护理均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输液的安全性,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社区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个性化护理;护理满意度;输液安全性

静脉输液技术是临床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以前,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都是以常规护理为主,陈旧的护理观念,重医轻护,机械性的输液操作,单一乏味,不仅护理效果不明显,护理满意度较低,还容易埋下护理隐患,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促使各级各类医院不断推陈出新,在改革和创新护理模式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推动护理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中我中心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开展实施的个性化护理模式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得到了广大同仁们的关注。为明确应用效果,特对此展开研究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8例,女132例,年龄为0.6-85岁,平均年龄(42.5±6.5)岁;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5例,女125例,年龄为0.5-88岁,平均年龄(43.2±6.1)岁。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数据,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研究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均采用个性化护理。主要实施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个性化:

社区门诊输液室每天患者众多,病种繁杂,床位、座位周转频繁。每个人的年龄、病情、经济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个体素质、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具有自身特点。护士必须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始终注重相互沟通的重要性,树立良好形象,面带微笑,动作轻柔,真诚对待,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针对不同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如老年患者首先要尊重他们,鼓励其说出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给予温暖和关怀,适时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其肯定自身价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儿首先需要和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再通过不断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特征,尽量分散注意力,减轻恐惧感,以鼓励、夸奖等方式引导其尽快适应环境,改善不良情绪,尽快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2.2护理环境个性化:

门诊输液室根据需要安排可调节观察床和输液椅,区分成人、儿童和老年输液区,让不同患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选择,可以促进病患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陌生感和寂寞、无助感,促进疾病康复。通过安装空调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安装电视机分散对疾病的过多注意力;安装冷热水净水机和免费提供一次性纸杯,解决患者饮水问题;提供可移动输液架和轮椅,粘贴指示标志和温馨提示等来方便患者。

1.2.3护理服务个性化:

1)合理选择输液器:根据患者年龄、病情、静脉情况、药物性质等合理选择输液器。婴幼儿或大于等于60周岁者或者静脉条件差者选择规格为0.55×19自动止液输液器,既保证一针见血成功率,又能合理控制输液滴速,避免患者无意或有意加快输液速度;一般患者选择规格为0.7×24自动止液输液器,有效阻止空气在液体输完后进入人体,避免“空气恐慌”;各类维生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甲钴胺等需避光的药物选用规格为O.6×25精密过滤避光输液器,不仅可以避光,还有限速的作用;中∕长链脂肪乳、10%葡萄糖酸钙、20%甘露醇等高渗性药物必须严格使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合理调速,严密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受损;2)合理选择静脉:婴幼儿尽量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高,易固定,少跑针,家属更容易护理;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静脉,先远端后近端,操作时动作快、稳、准;对年老、躁动不安、静脉弹性差的必要时给予夹板固定或采用静脉留置针,防止跑针漏针; 3)合理调节输液滴速:严格按照年龄、病情、药物性质、治疗要求等调节输液速度;在输液室静脉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一律护送到位,对号入座;再次根据上述要求调整合理滴速,反复交代注意事项,告知家属陪护须知,强调若输液过程中发生任何情况立即汇报当班医护人员及时正确处理;明确告知勿自行调快滴速及相应的后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随时查看输液速度,避免滴速因不同原因引起的自行变化;认真如实填写输液执行单,不流于形式;4)行动不便、病重虚弱者尽量安排观察室床位,护理人员到床边输液,充分体现人性化服务;大于等于70周岁者或行动不便、病情较重者强调必须要有家属陪伴;5)输液结束后及时告知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交代拔针后相关注意事项,特别强调按压时间为3—6分钟,避免针眼出血或形成皮下血肿,带给患者不必要的麻烦;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留观,时间可以为20-30分钟再行离院,病重或特殊患者需留院察看;6)护理操作规范化管理:门诊输液室要求护理人员应统一着装整齐,衣帽端正,严格遵守护理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结摸索无痛注射及无痛拔针经验,掌握更多静脉输液技巧,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行评分制,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即评分大于等于90分为满意,评分在80-89分之间为较满意,小于80分为不满意[2],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然后行检验。用P<0.05说明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6%,两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老百姓在社区门诊输液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社区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其面向社会、面向患者,在医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政府的大力投入,使社区医疗设施日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序开展,使更多的人把在社区医院接受相关治疗作为第一选择,从而解决了普通毛病到大医院同样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问题,在方便广大老百姓的同时明显降低治病相应成本,给予真正的实惠。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对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护理理念,改革护理模式。个性化输液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个性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3]。因此,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通过真正注重患者个性需求,根据其个性特征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促使护患之间建立温暖、和谐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加速疾病的愈合,还能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技术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输液环境,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让不同患者积极改善不良情绪,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接受人性化的护理,进一步促进疾病的恢复;3)可以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年老或特殊患者因有意或无意调快滴速而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明显减少跑针漏针机率,避免因药物外渗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5)保证“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既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又体现了自我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6)强调陪护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明显减少输液时突发状况发生,使输液顺利完成;7)输液后留观能进一步保证输液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个性化输液护理模式的开展在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大家探讨。它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又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感,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使因输液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大大减少,为社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个性化输液护理可以在社区门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华,李小婷.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运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s1):287-288.

[2]陈波,邹萍.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在社区门诊输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s1):161-162.

论文作者:陈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社区门诊输液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陈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