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有效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中华传统美德可以给学生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我们通过对小学德育管理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235-01
小学德育教育是我国整体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德育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还能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作为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他们担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优秀思想与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应用于小学德育管理中,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也可以使学生能够将古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应用,也是对传统文化有效继承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
为了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两个方面。中华民族美德包含了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尊老爱幼思想、爱国主义思想、诚实守信思想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则包含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知识、发明创造、音乐艺术等[1]。我们可以选择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文化,如:端午节是对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的纪念,与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
三、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改进德育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小学老师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分析并提取出跟德育教育有关的教学内容,并使之与教学完美结合。老师可以去查找中国优秀的文化书籍,详细了解书籍中的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并将内容与小学生教学内容结合,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学习。适当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提高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效果。例如,每年七月一日是我们党的生日,在这一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党爱国诗歌朗诵比赛,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增强自身的爱党爱国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还可通过对党旗图案的由来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老师也可增加优秀历史文化知识学习。
(二)营造德育教育氛围,加强教育实践
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通过营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学校可以在校内环境和班级布置上,加强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宣传[3]。例如,学校可以在走廊上悬挂中国历史上德高望重的人物肖像,并在旁边写上人物的生平以及其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学生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学习,能够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学校和老师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进行文艺演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放学后为家长亲手做一顿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的尊敬父母、理解父母。不但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目标更好的实现。
(三)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增加家长参与
为了促进小学德育教育更好的开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老师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承担了学生思想道德教学的重要责任。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充分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并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有效融合,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是影响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家长可以通过在学生的生活中,加入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利用信息化媒介进行传统文化宣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小学德育教育及传统文化宣传中,有效的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媒介,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化多媒体,自主查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成果,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信息化交流途径与全国各地的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不仅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的开展,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的领悟。
结束语: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接受,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积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学校中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记忆。老师还要积极拓展德育教育渠道,将实践教学同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在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学习,可以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J].文教资料,2019(06):138-139.
论文作者:李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德育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小学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中华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