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判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然而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忽视问题的分析过程,将教学内容和盘托出强行灌输给学生,以节约时间进行“题海战术”。这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知识,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运用和迁移。这样的教学,学生累、教师累、教学效果不佳,且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 如何改变化学教学中这种低效现象,更好地达成新课程的目标呢?实践表明,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延迟判断”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从而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深刻理解,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一、“延迟判断”的内涵 “延迟判断”的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心理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建构过程。即指在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呈现现成的知识或结论,而是通过延长知识形成或结论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深刻理解知识,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延迟判断”的教学功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延迟判断”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再直接呈现知识或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分析、判断等在探索中学习,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实现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促进知识深刻理解 在“延迟判断”教学中,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原理的内涵,重视规律、结论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加工过程之后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3.重视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延迟判断”注重问题的分析、思考,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三、“延迟判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 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对化学概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进而影响整体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因此学好化学概念至关重要。传统化学概念教学中往往将概念直接呈现,着重概念的讲解、剖析和习题训练,这种“短平快”的教学方式虽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但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记忆的水平,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实质。 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延迟判断”策略,不直接抛出化学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与新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起对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使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理性分析之后,不仅打破“二八”错位[2],实现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能够把思维过程还原,帮助学生认识本质、训练思维、掌握学习方法[3]。 [案例]“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 “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视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在之前没有接触,初学者往往感觉这一概念来得突然,很难理解。笔者应用“延迟判断”策略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思考交流]一滴水中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让一个人去数,一辈子也数不完,我们应该如何计量这大量的粒子呢? [联想]生活中用“打”来计量铅笔,一打铅笔是十二支;用“令”来计算纸张,一令纸是五百张……化学中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引出概念]运用迁移,提出以“物质的量”这一“集体”的概念来计量大量的粒子,并提出“摩尔”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 [巩固]重温科学家的探索之旅,再现“物质的量”概念形成的过程;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相对比,加深“摩尔”单位的认识。 在上述案例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物质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认识到建立概念的必要性,并通过生活中熟悉的“打”、“令”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受“集合”的优势,为“物质的量”的建构提供固着点。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相对原子质量”,利用迁移自然地引入概念,实现概念的自主建构。最后再从化学史的角度,还原概念形成的过程,起到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 2.重视化学实验的探索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仅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出于“高考分值少”、“节约时间”等原因,往往只是“讲实验”、“画实验”、“看实验”,即使让学生参与实验也是按照教师事先做好的实验方案“照方抓药”式地操作,重视实验步骤的讲解、现象的描述、结论的强调,而忽视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的体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4]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延迟判断”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使学生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教学 [实验引入]将一小团脱脂棉放入一只盛有可乐的小烧杯中,没有特殊的现象;将包有少量固体过氧化钠的脱脂棉放入另一只小烧杯中,脱脂棉立即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过氧化钠都与哪些物质发生了反应? [猜想假设](1)过氧化钠可能与水发生了反应,也可能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脱脂棉能够燃烧,说明反应放热、有助燃剂“延迟判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高中化学论文
“延迟判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