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免疫规划工作中,基层免疫规划工作是其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因素以及宣传力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进行现状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免疫规划;基本现状;发展对策
1引言
基础免疫工作是国家进行免疫工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基层免疫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在在开展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免疫规划的三级网不健全、人员的配备不合理、开展工作的设备落后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就资金、人才、设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旨在推动基础免疫规划工作的长久发展。
2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作用
我国免疫预防工作是在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几十年医疗卫生行业人员的不断努力,逐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61年我国彻底消灭了天花,自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加强了免疫计划在组织管理和目标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傲人的成效。20世纪80到90年代,我国先后实现了以省、县及乡为单位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 85%的目标,并且将传染病的发病率降到了最低,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减少了疾病带来的困扰和经济负担。2001 年至今进入了免疫规划时期,免疫规划时期的开展是巩固成绩、扩大内容、提高质量及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时期,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3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免疫规划三级网不健全
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主要由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进行合作完成,县级卫生部门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置免疫规划科;乡级卫生组织部门主要在乡镇卫生中心设置防疫站;村级卫生组织或者村级的卫生室或者社区卫生院,完成所管辖区内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是一个整体的网络结构,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进行协调免疫规划工作,但在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三级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或者虽然建成相关的网络系统,但是没有发挥它的实际功能,从而使得免疫规划工作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3.2 人员配置不合理
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是需要各个层次的卫生工作人员的努力,但在现存的免疫规划三级结构里,免疫规划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流动性较大、年龄较大、责任心薄弱等问题。整体的免疫规划配置水平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执行,如果想让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员配备状态。
3.3 对疫苗的使用管理不当
我国现行的预防接种状况,疫苗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主要由政府免费的提供公民。公民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没有纳入政府的采购范围,在公民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自费进行接种的疫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免疫规划进行的过程中,部分免疫规划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利用各种手段向公民推销第二类疫苗,这类疫苗没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品种多样,质量也难以保证。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常规疫苗的使用和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1.4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设施、设备较为落后
在基层免疫规划过程中,因为资金的不足或者使用不当,在开展免疫工作的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较为落后,比如接种台及冷藏箱数量不足、空气消毒设备较为缺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效果,降低了免疫接种工作的安全性,给群众带来不安全感,甚至为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4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对策
4.1 改革组织机构 规范服务模式
随着社会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需要探索属于中国自身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各地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发展,建立了医防分设、县乡垂直和依院设所等管理模式。浙江省农村设置了农村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就取得的成果来看,医防分设模式具有运行机制顺畅、工作质量提高等优点,值得其他省份的借鉴。因此,在基础免疫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改革相应的组织结构,规范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加强队伍建设 搞好素质教育
提高基层免疫工作的水平,和基层人员工作质量密不可分,人才是首要的决定因素。首先要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吸引有学历、有能力的专业人员参与到基础免疫规划工作中;再就是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在职人员的的业务水平,对从事防疫工作的人员一律经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最后是抓合理分流,对部分基础差、培训后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调离防保队伍。
4.3完善筹资机制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具有公益性、福利性和经营性等几大特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筹资结合的机制,保证正常工作的工作经费状况。只有经费得到有效的保障,服务模式才能发挥自身的有力作用。因此,政府在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解决免疫规划工作经费,通过财政、税收和有效的分配政策对卫生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分配,加大对免疫规划发展的进一步投入。
4.4提高服务质量
在基层免疫规划的工作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是工作的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要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标准,改善服务环境,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预防技术水平,增强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减少或者避免接种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实现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可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5结语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通过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可以以此为依据,对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整体质量,还可以实现免疫规划的整体目标,为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铭.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5(5):110-110.
[2]商锦恒.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 医药,2016,12(7):00309-00309.
[3]陆丽英. 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
论文作者:阿里木?吾斯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免疫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论文; 疫苗论文; 人员论文; 对策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