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经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与手术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传统切口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022-02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Zhu Mingxi.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fferent ways of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i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Methods Choose 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4 of the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86 cases of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mong them, the treatment group USES the small posterolateral incision oper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 ditional incision operation method.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surgical blood loss,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Small posterolateral incision surgical procedure used in total hip replacement,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worthy of widespread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Total hip replacement; Small posterolateral incision; The traditional incision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经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经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有4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45例,女性患者为41例,其年龄为42~74岁,平均为(52.3±4.8)岁。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从患者髂后上棘前侧大概6厘米~8厘米的髂嵴实施切口,绕过大粗隆前侧向远处延伸,顺着股骨干纵轴延长大概15厘米~18厘米。从深筋膜浅面钝性游离到皮下,顺着骼胫束纤维将其切口,一直切到大粗隆。再将髋关节外展,顺着臀中肌前侧持续的将骼胫束切开[1]。将切开前后两侧的组织牵开,使大粗隆以及表面附着的肌群得到充分的暴露,再从臀大肌钝性分离,对骨膜进行剥离,从而使关节囊得到充分的暴露。顺着股骨颈方向,尽可能的从髋臼朝着粗隆间线将关节囊切开。根据手术前确定的截骨线实施截骨处理,将股骨头取出。有效的把关节囊切除,使髋臼得到显露,采取常规方法对髋臼进行打磨,根据完成磨锉时的号码对匹配的臼杯进行放置。而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将大转子尖端标出,先顺着股骨干纵轴描绘直线,再在此直线上与大转子顶点大约4厘米的位置描绘同股骨纵轴的夹角大小为30度的切口线[2]。此切口线相交于股骨干,而切口长度大概为8厘米~10厘米。同时,完成常规的铺巾与消毒等处理后,将肌肉筋膜、皮下组织与皮肤切开,使外旋肌群止点与臀中肌后缘充分的显露在外。通过Hohmann拉钩将臀小肌与臀中肌向前方牵开,且将附着于髋部的外旋肌群止点进行切断处理,但是需要保留股方肌,将关节囊切开,把股骨头取出。根据术前的测量结果对股骨头进行处理。对髋部周围进行松解处理,如果发现没有障碍,而软组织没有阻挡的情况,则应该将髋臼拉钩放置在髋臼周围,对髋臼进行打磨,通过特制的安装杆将髋臼杯植入,需外展45度,前倾20度[3]。安装完假肢后,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处理,再伸膝伸髋内旋以及屈膝屈髋外旋,从而有效的对假肢稳定性进行保证。对关节囊进行修复以后,实施止血处理,且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的对伤口进行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325.4±41.3)mL、(8.5±2.7)cm、(486.1±115.2)mL与(92.3±20.2)min,而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279.2±20.8)mL、(6.2±1.6)cm、(359.4±72.3)mL与(82.6±16.9)min。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与手术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通过人造的全髋关节来代替患者出现病变而失去活动能力的髋关节的临床手术方法,使球状模拟关节连接正常的股骨,从而使遭到破坏的髋关节可以恢复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髋关节障碍得到有效的恢复[4]。现阶段,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寻求创伤小以及发生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325.4±41.3)mL、(8.5±2.7)cm、(486.1±115.2)mL与(92.3±20.2)min,而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279.2±20.8)mL、(6.2±1.6)cm、(359.4±72.3)mL与(82.6±16.9)min。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与手术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若,徐耀增,耿德春等.小切口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观察[J].重庆医学,2011,20(15)∶106-110.
[2] 余德涛,邢祯全,张福聪.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吉布森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3,25(16):121-125.
[3] DorrLD,Maheshwari AV,Long WT,Wan Z,Siri anni LE.Early pain relief and function after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and conventional total hipart hopl 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blinded study.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 2011,17(26): 83-86.
[4] 叶永杰,银毅,陈刚等.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13,15(11)∶66-69.
论文作者:朱明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置换术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