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母不觉已有七年了,儿子懂事孝顺,心中甚慰。邻居常问:“不见你怎么管,儿子怎么这么懂事?”我然一笑:儿女不用管,全靠德行感啊。
我的家是四世同堂。爷爷、奶奶、公公、婆婆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家境也不富裕,而且还有一个智力有问题,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叔叔。我的小叔子又是一个有一分钱想花两块钱、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侄儿现在已经读学前班了,他们夫妻两人做事连侄儿的学费都负担不起,更不用说将来靠他们帮着承担赡养四位老人的责任。为了帮我照看孩子,婆婆带着侄儿从2008年年初到2012年年底四年来全生活在我家,我和丈夫得帮侄儿出学费、生活费,包括生病的医药费等一切费用。这样的一个家庭,我的负担可想而知,很多时候我也有过抱怨。但回头想一想,既然爱他,就应该爱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家庭,所以我努力的去做好妻子、媳妇的角色,不说尽心的去伺候我的婆婆,因为她现在身体还不错,但我一直都努力的去和她沟通,努力的去站在她的角度去看问题。共同生活的七年里,我们之间没有争吵,没有怨言,有的只是互相理解,互相扶持。
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会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家看看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公公他们,特别是陪爷爷奶奶唠会儿嗑,买点他们爱吃的东西和爱看的山歌、彩调的碟子。今年春,爷爷在一家人的全心伺候下幸福的离开人世。
今年,我的儿子七岁了,读小学一年级。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各方面表现还不错。去年开始,婆婆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弟媳回了老家。我因为要主管学校办公室工作和分管学校传统文化工作,本身教学上带初三一个班的语文,初二四个班的传统文化,课时比较重,经常要加班加点。他父亲是个体户,主营食品批发和北四乡镇的娃哈哈产品代理,每天需早出晚归的送货下乡,所以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自从婆婆回老家之后,儿子从六岁上学前班开始起自己上学,自己回家,晚上自己洗澡,自己做作业,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睡觉。周末的时候,儿子除了要帮亲戚照看两个比他还小的弟弟妹妹之外,还得帮衬着店里照看生意。可以说他连其他孩子都有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都无法享受,更不用说父母如何去循循善诱的教导他了。
每次想到这种情况,都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当然更多的时候也很欣慰。也许正因为儿子看到我们这么的忙碌,看到我们是怎样地孝顺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从儿子懂事起就比较的乖巧听话,不会无理取闹,不会蛮不讲理,懂得满足,懂得帮我们分担。而且他特别会察言观色,看到我面色不好,就马上想办法逗我开心。偶尔碰到我和他爸爸因为点小事争吵,他马上就要跑过来拉我和他爸爸的手,意思告诉我们不要再吵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时候我故意伸伸懒腰说累,儿子马上就心领神会的跑过来用稚嫩的小手帮我揉揉大腿,捏捏肩膀或者给我们递一块毛巾,拿一双拖鞋,只要他能想到的,都会为我们做。
记得是在去年5月初的一天周六的早晨,我和他爸爸因为太累了,难得周末休息一下,所以到了8点多钟谁也不想起床。儿子醒来后一骨碌就爬起来了。他先是看了有几分钟电视,然后就打开房门问我有没有面条,我以为他饿了,就告诉他放在冰箱上。之前曾经教过他煮方便面,所以以为他是要煮方便面,就没在意,继续在床上躺着。只是听到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响声。大约过了十分钟,儿子跑过来叫:“爸爸、妈妈快起床了。”我和他爸爸你推我,我推你,谁都不想理儿子。大约又过了五分钟,儿子看我们还是没动静,又跑过来叫了。我实在不好意思再继续睡觉,就很不情愿的起来了。可是儿子没有给我去梳洗,却拉着我的手往客厅跑,边跑边说:“妈妈,你跟我来,你过来看!”
我正莫名其妙,儿子把我拉到了客厅的茶几旁。 顺着他小手指的方向,两碗煮好的、面上放了我最爱吃的腌萝卜的面条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茶几上,还摆好了筷子。顿时,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我有点手足无措,一个劲地喊:“他爸,他爸,快起来,你快起来呀!”老公被我的喊声震住了,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赶快爬起来了,当他看到茶几上的面条的时候,他捧起儿子的脸使劲地亲了一下。儿子咯咯咯的笑着。我后来问儿子,为什么想到要给爸爸妈妈煮面条,儿子说:“你以前不是都起来给我煮早点嘛,而且你说将来长大了叫我要给你煮早点呀,现在我长大了,当然要给你煮早点呀!”看着儿子为了急于说明原因而涨红的小脸,那时,我是多么的幸福呀。
今年年初十,儿子说要请客,给两个弟弟妹妹买点玩具,所以身上的50元压岁钱就不交给我了,问我同意不同意,我答应了。到了下午,儿子在一位大姐姐的带领下去了超市。
当我正忙着给客人称糖果时,一包“冰泉女人豆浆”摆到了我的面前,转身一看,原来是儿子从超市回来了。只见他手上拿着一个玩具套盒,弟弟妹妹每人手上也都有一样东西。我姑姑问儿子为什么要买“女人豆浆”,儿子回答说:“我妈妈爱喝。”原来我的儿子在给他自己买东西的时候还惦记着给她的妈妈也带一样东西。
这两件事是我和儿子生活当中很平常的事,但是我很欣喜的看到了儿子的成长。都说“人在做,天在看”,但我想说:“父母在做,子女在看。”
说真的,我和他爸爸都太忙了,忙得完全没有时间顾及对孩子的说教。那时候也还不知道用《弟子规》这样的经典做标准来教导孩子。但我相信“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行为是复印机”。如果我让他的眼睛看到的,他的耳朵听到的都是善的,那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一定不会差。正所谓 “蒙以养正,德教为先”“母慈子孝”。
论文作者:曹云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儿子论文; 孩子论文; 爸爸论文; 侄儿论文; 我和他论文; 婆婆论文; 面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