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住院的43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所有439例患者中,平均住院天数(50.2±13.2)d,院内感染39例,感染率为8.88%;感染患者标本送检24例,送检率为61.54%,送检标本阳性20例,阳性率为83.33%,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最多,原发疾病以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老年患者的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季节、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否应用过抗生素、激素等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住院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临床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综合预防措施,以减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老年护理病房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
院内感染是我国医疗卫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住院人数显著上升,其普遍具有基础疾病严重、机体免疫力低下、病程较长、营养状况一般等特点,临床常需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且住院时间较长,增加了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机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病情的康复,严重者甚至可因为感染而死亡[1]。因此,高度重视老年人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房的4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措施,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8月在我中心老年护理病房住院的43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1例,女218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66.7±4.8)岁,住院时间24-78d不等,平均住院(50.2±13.2)d;原发疾病中,脑血管疾病144例、糖尿病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例、冠心病57例、老年痴呆29例、肿瘤25例、;其中,轻度营养不良83例、中度营养不良58例;所有院内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方法: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监测报表,调查住院病历及院内感染登记表,统计感染发生率,记录感染发生部位;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如导尿管、胃管、深静脉穿刺等、治疗期间是否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治疗原发病期间应用的抗生素种类。调查方法采用院内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逐例进行登记,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2]。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 ±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439例患者中,平均住院天数(51.2±12.2)d,院内感染39例,感染率为8.88%;感染患者标本送检24例,送检率为61.54%,送检标本阳性20例,阳性率为83.33%。感染病原体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28例,感染率为71.79%;革兰氏阳性菌感染11例,感染率为28.21%。
2.2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分析,见表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系统最多,其他部位发病较少。
表1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分析(n%)
2.4院内感染与相关因素分析,见表3。老年患者的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季节、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否应用过抗生素、激素、等密切相关。
表3院内感染与相关因素分析(n%)
3.讨论
老龄患者是一类特殊患者,存在生理功能较差,免疫力低下,营养状况不佳,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很多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坠积于肺部发生感染[3]。本研究结果显示,7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75岁以下者,说明年龄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春夏季为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院内感染的几率也相应增高,临床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严格执行病房内消毒,减少家属的探视[4]。对于住院时间也应进行严格规范,本研究中住院时间超过30d的患者感染几率大大增加,临床应尽量减少住院时间。再者,临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不规范,或需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使得患者自身的防御机制遭到破坏,容易发生病原体耐药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本研究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因此临床应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依据药物使用规范严格执行,尽可能减少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对于需要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严密监控,或进行隔离,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几率。侵入性操作也是有一个重要因素,临床在操作时应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范,提升医生操作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操作。
针对上述院内感染相关因素,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普及院内感染知识,开展住院病房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主观认识,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控,对于常见的感染部位可进行预防性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尿道的清洁卫生;建立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机制,每月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及工人手的细菌监测,加强环境监测,定期进行室内消毒[5];同时对患者进行院内感染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感染对身体的伤害性,加强自我管理,防止应自我行为不当而诱发感染。最后,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爱,保持态度和蔼可亲,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怡,罗肇明,叶健等.老年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9):35-37
[2]尚磊,江逊,李沪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805-806
[3]宫武装.800例老年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及防御控制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5(18):36-37
[4]杨红美.老年人院内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预防作用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9):1472,1492
[5]吴爱贞.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82-83
第一作者简介:董菊,女,1974-10-06,江苏省南通市,副主任医师,本科,肺部感染。
论文作者:董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院内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因素论文; 病房论文; 率为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