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科疾病,是由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坏死,从而使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该疾病病情重、难根治,预后效果不佳,患者长期治疗常伴有一定的抑郁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旨在探究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该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21例;年龄44~76岁,均数(62.36±3.34)岁;实验组男34例,女23例;年龄46~79岁,均数(65.44±3.8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影视资料及讲座的形式,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知识,告知其系统化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早期康复的目的与意义。同时对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疏导,消除其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2)生活指导:护理人员应联合家属一起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对于伴随高血压患者应食低盐、低脂饮食,禁烟酒。并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使患者获得充足的休息,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3)康复指导:护理人员在和家属共同配合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包括洗脸、刷牙、穿衣、如厕、洗浴等,对患者较困难的一项,则进行针对性训练。每天协助患者翻身,对其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压循环,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初期可由护理人员搀扶进行跨步练习,若出现头晕症状应立刻停止训练[2]。(4)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提醒患者在锻炼过程中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嘱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回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护患沟通等进行满意度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19.0系统中进行处理分析,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及NIHS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疾病,中老年人使其主要的患病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抑郁症是该疾病主要的伴随症状,对患者生理、心理均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利于预后的改善[3]。因此,临床上及时诊断出急性脑梗死症状,并给予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指出[4],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达到促进病情恢复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应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在临床上,应加强该护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以切实发挥出其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居海艳, 吴婕, 周建梅.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2):2720-2722.
[2]张晓焱.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 患者康复效果影响[J]. 心理医生, 2017, 23(22).
[3]孙杨梅.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99).
[4]袁翠琼.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的效果分析[J]. 健康之路, 2015(7).
论文作者:谭桥菊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抑郁论文; 症状论文; 脑梗死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