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机构论文,比较优势论文,企业融资论文,实证研究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实体,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小微企业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2013年底,小微企业数量在所有企业中的占比是94.15%,GDP的占比达60%,工业增加值的占比超过60%,企业纳税总额的占比达50%,并提供了70%的就业岗位,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所以,有效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资金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因此,本文力图从资金的供给方入手,提出大力发展符合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点的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资金的供给,缩小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缺口,使小微企业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均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一点在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Hodgman、张捷、茹丽认为,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导致金融机构为其融资需承担更高的风险,所以金融机构长期为其融资率较低。Williamson、Berger和Udell、高正平认为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歧视的普遍存在,使得我国小微企业长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茹丽、纪建强和黄宇峰认为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专门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缺失、民间金融发展缓慢且融资成本较高、资本市场门槛高且结构单一等综合因素导致了小微企业很难获得有效融资。同时,张凯认为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如缺乏融资的政策性金融制度、专门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制度不完善、现行的资本市场制度难以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融资服务的征信保障制度不到位。很多学者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从小微企业自身缺陷、融资环境、金融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然而很少有学者从供给的角度、采用实证的方法比较分析大型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找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办法。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借用古诺模型分析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中,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融资对象的选择,证明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是从供给的角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好办法。因此,加强金融改革,引入民营资本,鼓励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等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对降低银行交易成本、分散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条件,同时通过风险管理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融资模式创新大大推动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融资贵是指企业融资成本高,即在融资市场上企业以较高的融资利率水平获得融资机会,这个高利率水平可以是市场出清的利率水平。而融资难则隐含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即在市场垄断和制度性障碍下,企业即使愿意付出与其自身特点相匹配的高利率,仍然很难获得融资机会。融资难和融资贵是市场不完善和制度性障碍的结果,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根据世界商业环境调查(WBES)对48个国家近3000个公司(80%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调查发现,相对于大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狭窄;在实际融资中,小微企业获得了较少的外部融资,特别是银行信贷。世界银行在2002-2003年对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38个发展中国家调查发现,大企业普遍比小企业有更多的银行信贷,包括国内和国外的。Chan基于1996-2007中国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方法研究发现,小企业受到了明显的信贷抑制。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窄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两种,即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内源融资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根据资本结构区分,外源融资又可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图1给出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倾向。从中我们看到,外源融资是中国小微企业主要资金来源,其中66.7%的小微企业将向银行借款排在首位,11.6%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6.8%选择民间借贷,6%选择向小额信贷公司借款,4.8%选择向供应商赊销或向客户预收贷款,3%向典当行或担保公司等机构借款。这些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几乎全部(98.9%)依靠以银行为主的债权融资,只有极少数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才能获得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的垂青、或者能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在内源融资方面,虽然有研究显示内源融资的机会成本低于外源性融资,从而小微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时会首先考虑内源性融资,但因其规模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对资金的有效需求,因此只有0.9%的中国小微企业通过员工内部集资等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 图1 小微企业争取融资的第一优先选择(2013) 数据来源: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2013)。 现实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与图1所显示的企业意向性选择基本吻合。2012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来源中银行借款比例达到了95.5%,占主导地位②。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为1144.6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20.7万亿元融资,占小微企业全年融资规模的93.11%;融资租赁为小微企业提供了3000亿元融资,占比为1.35%;小额贷款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了7500亿元融资,占比为3.37%;典当为小微企业提供了800亿元融资,占比为0.36%;创业投资全年共发起2683起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了1080亿元融资,占比为0.49%;股票市场为620家小微企业提供了2304.69亿元融资,占比为1.04%;债券市场为398家企业提供了637.61亿元融资,占比为0.29%③。由此可见,在所有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仍然是小微企业最大的资金供给者,为千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万亿元级别的融资规模。小贷公司、融资租赁、股市、创投等即使提供了千亿元级别融资规模,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融资支持,但其在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总额中占比太小,现阶段支持能力相当有限,更何况典当和债券市场还未过千亿元。另外,向亲戚朋友借钱与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有很大的关联性。例如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中,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占比达到了16.7%;当规模超过5000万以后,就很少有小微企业选择借助于亲戚朋友。 (二)借款规模小 2009年上半年,国家新增的7.37万亿元银行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占53%,而企业数量占99%的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只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5%,不到中型企业的20%。2009年和2012年小微企业从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总额分别为5.43万亿元和11.17万亿元,占银行金融机构全年企业贷款总额的21.78%和28.44%④。截至2012年末,上市商业银行全年贷款余额为43.519万亿元,其中大中型企业获得全年贷款余额的83.79%,小微企业仅获得16.21%⑤。 我国长期处于大型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状态,在丰厚的垄断利润下,大型银行缺乏动力从而怠于为融资成本更高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致使小微企业所获得的贷款规模小,长期处于融资难境地。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17215.4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01%,相对于2012年和2013年,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下降了1482.3亿元和1185.6亿元。同时,与2012年和2013年相比,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几乎全线收缩,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整体增幅仅为9.66%,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这一指标上超过了整体水平,而交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从2012年的18.5%下降到0.32%,工商银行从2012年的8.9%下降到负7.93%。与各行自身的全部贷款增幅相比,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均低于其全部贷款增幅。其中,工商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比其全部贷款增幅低19.0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比其全部贷款增幅低4.74个百分点⑥。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借款规模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2013)》调查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借款额度在50万以下的占小微企业所有银行借款规模的54.1%,其中10万到50万占比最高,达到37.2%。调查还发现小微企业从银行等机构获得的借款规模与企业资产规模有很大的关联性(见表1):资产规模在100万以下的企业,83.9%借款规模小于50万,其中40.7%小于10万;资产规模在2000~8000万之间的企业,只有17.2%的借款小于50万,而76.6%借款规模在100万以上,其中42.2%借款规模大于500万。下表中其他规模组企业的借款规模也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借款规模与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小微企业借款规模还与其经营年限呈正相关关系。经营年限在1年以下的企业,借款规模在50万以下的占比达到了54.1%,500万以上的占比仅为7.8%;而经营年限在10年以上的企业,借款规模在50万以下的占比为43.7%,500万以上的占比达到16.5%。可见,小微企业能够获得贷款的能力与其的存活年限成正比。然而,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5.7年,近几年的平均寿命更短,只有2.4年,所以,大部分小微企业因为经营年限短,很难获得有效的信贷支持。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一步凸显,融资成本增加 根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42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50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了0.25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10月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452亿元,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52.84%;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25%,比银行业贷款的整体不良率高出1个百分点⑦。小微企业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背景下,出现了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利润下滑等问题,进而影响到了整体的资产质量。2014年很多商业银行放缓了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扩张的步伐,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不良贷款清收和现有贷款的风险管理上,对小微存量业务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对高风险行业进行压降和退出。商业银行在审批小微企业贷款的谨慎态度明显提高,银行再次出现“惜贷”现象。201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为16.55%,比2013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2014年大部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较上年都出现了下降,尤其是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更是出现了负增长。 小微企业不仅因为资产规模小、经营历史短而只能获得规模很小的融资,而且必须为这些有限的融资支付更高的成本。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借款成本都在5%~8%之间,然而59.4%的小微企业借款成本在5%~10%之间,超过四成借款成本在10%以上。同时,小微企业向银行借款时还附有很多额外要求。虽然2012年6月和7月,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但66.1%的小微企业并没有得利于融资成本降低的效应,主要是大企业受益于利息下降的政策实惠。 (四)借款期限短 从小微企业现有借款期限分布来看,63.3%的借款属于短期借贷,28.2%的为中期借贷,仅仅8.4%的属于长期借贷。但是,在那些有着1年以上借款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中,现有借款为短期借款的企业占比达到了32.9%,“短借长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比较优势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是指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地方中小银行业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以及中小保险公司、中小信托投资公司、中小金融租赁公司、以及中小信托公司等机构。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是其主体。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市场上不存在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那么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效竞争将会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在信贷市场上,如果希望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效率,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克服这两类问题就必须加强信息的收集与监督管理。相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中小银行优势理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融资时具有信息传递链短、组织结构少及基层信贷经理的代理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获取“软信息”的融资成本低等优势。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也发现,当有关项目的信息是软信息且不易可靠传递时,小型且单一管理层级的机构是比较占优势的。Berger和Udell用实证方法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实中不乏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成功案例,比如服务地方的美国社区银行、二重结构下的日本中小金融机构、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浙江台州银行、“中国版”的尤努斯银行——泰隆银行等等。所以,中小金融机构有更多动力去争取市场份额,对新生事物的学习更加努力,从而更容易了解小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因此,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更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在为大中型企业融资的业务已多为已存大银行所垄断、进入壁垒高企的情况下更为突出。 二是小微企业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资金往来,通过小微企业的存款账户可以揭示许多财务报表中不能反映的内容。例如,小微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和职员薪水支付状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更全面地掌握小微企业财务状况;通过观察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或所有者的消费信贷、信用卡、存款账户或投资行为的变动,可以获得关于他们品德、信誉、经营能力或风险偏好的信息;通过与当地社区、小微企业供应商及客户的接触,可以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前景,也可以从对小微企业的供应商和主要客户的金融服务中,例如存款账户的变动,判断小微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 三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层次简单,有利于建立反馈控制机制。根据控制论的必然变异度定律可以得到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所遵循的一条控制论原理:只有当金融机构的调节变异度超过了它的干扰变异度时,才能保证金融机构达到它的经营目标。就金融机构而言,系统能够接受的各种软信息和硬信息可能增加调节变异度,而软信息和硬信息的丧失或失真都可能增加干扰变异度,为了降低干扰变异度,金融机构需要引入负反馈机制进行校正。 由于跨区域大型金融机构分布广,管理层级多,如同内部形成了多层级的反馈,在软信息的传递时容易失真而增加干扰变异度。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分布区域较窄,管理层级小,反馈回路层级也少,软信息更容易真实地传递到高级管理层。同时,金融机构增加调节变异度的手段是加强监管。干扰变异度越大,调节变异度也越大,进行监督的成本会越高。跨区域大型金融机构因为内部管理层级多,导致干扰变异度增加的因素也很多,监督管理的成本也就很高;反之,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层级少,是一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了干扰变异度的影响,监督成本相对更低。所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基于软信息的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比较优势,而跨区域大型金融机构却对基于硬信息的大中型企业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引入竞争,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比较优势,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本文结合2014年各类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数据,进一步证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上的比较优势。现实中,通过对各类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进行横向综合对比,比较不同规模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规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及网均贷款等方面的差异化特点,以此说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融资时做出的突出贡献。 (一)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情况 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5451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总量的26.34%。股份制商业银行紧随其后,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6293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规模的17.53%。而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融资规模最大。2014年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0440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融资规模的14.7%;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0155亿元,占比为14.57%。而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也达到了19867亿元,占比为9.6%;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为3625亿元,占比为1.75%。所以,在2014年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40.62%的融资规模,是小微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如图2所示)。 同时,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绝对量不及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城市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呈现出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客户高度分散的现象,高接近2000亿元,低不足150亿元;虽然单笔数量不高,但大部分小微企业都能在短期内较便利地获得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需求特点。其中,2014年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1953亿元和1853亿元,以绝对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 图2 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总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5)》课题组根据银监会数据整理得到。 注:“其他”包括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外资银行等。 (二)各类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情况 根据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相关数据可知,201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整体比例为23.85%。其中,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2014年末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为41.24%,其中苏州银行和浙江民泰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了70%,在所有城市商业银行中最高。而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为52.2%,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为46.77%,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为74.51%(如图3所示)。然而,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2014年出现了明显下滑,仅为15.01%,明显低于整体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从2013年的19.75%上升到2014年的25.48%,略高于银行类金融机构整体水平,但与地方中小金融相比,差距明显⑧。 图3 各类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5)》课题组根据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数据整理得到。 注:紫色的虚线表示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平均比例23.85%。 (三)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幅情况 2014年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整体增幅为16.55%,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表现明显优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平均增幅为25.79%,大都介于3%~41%之间。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平均增幅为18.99%,除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外,其他银行都超过了20%。而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平均增幅为9.66%,普遍增幅不足20%⑨。 (四)小微企业网贷情况 2014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对大型商业银行表现更为突出,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网均贷款为3.71亿元,城市商业银行为2.49亿元,而大型银行仅为0.78亿元。其中,浙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网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6亿元,领先于其他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宁夏银行和浦发银行的网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均超过了4亿元;而大型银行的网均小微贷款均不足1.5亿元。 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由于我国银行业长期处于几个大型银行寡头垄断的状态,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银行长期服务于大中型企业,高额的垄断利润使得大型银行缺乏为小微企业融资的动力,致使小微企业长期处于融资难的境地。为此,需要加强金融改革,引入竞争,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了证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偏好,本文利用古诺模型实证分析和说明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比较优势。模型还进一步说明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打破银行垄断,完善我国银行结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假设前提 假设一: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且都提供完全相同的、标准化的信贷产品;具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同质,企业规模、信用等级都是一样的,对贷款的需求量相同,假定为1单位的信贷产品;信贷资金的用途也相同。 假设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单位资金的融资成本相同,记为;分别实行不同的贷款方式,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采用关系型贷款,大型金融机构采用交易型贷款;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信息收集、监督单位成本为,大型金融机构的成本为,且>。 (二)模型的分析 两类金融机构提供标准化信贷产品的贷款利率相同为i,i随贷款数量的增加,对客户信息掌握得越充分,贷款利率会逐步下降;两类金融机构提供的标准化信贷金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0,∞),则贷款利率的决定方程式为: 方程(1)对两类金融机构d、b是同样的道理。 由于金融机构提供标准化的信贷产品,不妨设每份标准信贷产品都为100元,则一份标准信贷产品的预期收益为: 两类金融机构通过选择贷款数量获取最优化收益,故两类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FOC)为: 可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的最优贷款数量是自身贷款审核成本的减函数,是对方贷款审核成本的增函数;而且与自身的履约概率呈同方向变动,履约概率越大,贷款数量就越大,反之越少。 这就说明在小微企业的信贷市场上,大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既能增加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打破大型银行的垄断,减低小微企业对大型银行的依赖程度,也能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入手,分析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并结合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和利用古诺模型实证分析和说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偏好,以此证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比较优势。作者的研究也发现,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和较高的垄断性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使其比较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为此,鼓励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打破银行垄断,完善我国银行市场结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2O等创新业务模式,以拓展移动互联网经营平台、深耕细分小微企业客群和市场、降低银行运营和交易成本、分散风险并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使得银行在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均得以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创造性变革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为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化”挑战。在此机遇和挑战面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创新的方向有三类:第一类为数据驱动风险管理创新,即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挖掘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其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在互联网等技术环境下,交易型信贷技术的逐步兴起。交易型信贷技术蛀牙依据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抵质押物价值等易于编码量化与传递的硬信息,较关系型信贷技术拥有更为标准化与可量化的评估模型,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用成本和风险成本。第二类是服务渠道创新,通过搭建更新移动平台提供更便捷全面的产品与服务。如直销银行的引入和普及。直销银行是银行创新发展模式、转型经营管理机制及应对互联网金融压力的产物,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带来了更加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使小微企业主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快速解决资金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直接融资渠道。第三类为融资模式创新,通过对传统信贷模式的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模式,如供应链金融升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众多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将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数据优势来支持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并创新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使真正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①数据来源:2014年《全国小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 ②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 ③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5)》。 ④数据来源:2010-2013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⑤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报告。 ⑥说明:由于交通银行未披露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此数据为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比例。 ⑦数据来源: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2014年相关数据。 ⑧数据来源:各商业银行2012-2014年年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⑨数据来源:根据银监会提供的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014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营业性网店数据计算得出。标签:比较优势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融资成本论文; 金融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企业融资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借款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融资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贷款余额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