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考试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构_竞技体育论文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考试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构_竞技体育论文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审视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中国古代论文,民族传统论文,竞技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2)03-0306-03

我国是一个最早产生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大国,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然而,中国古代体育中的竞技体育,为什么没有出现类似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形式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为什么至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中没有一项是发源于中华民族的体育项目?今天的民族体育为何与现代竞技体育的理论、模式、规模相距甚远?寻找探求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挖掘、开发中国传统竞技体育的竞技性,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体系,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整体的继承和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1.1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表现形式 尽管在我国古代并无“体育”与“竞技体育”这样的词汇和概念,并且未能形成类似西方竞技体育的完整体系。但是,在我国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大多却充满着强烈的竞争特征,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风采。而且这些项目的可比性早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产生。

1.1.1 以提高检验军事技能为目的的竞技 它重实用性而轻竞技性,相当多的项目属于军事技能,或由军事项目演变而来的,如:武艺、射箭、御、角力、奔跑等。

1.1.2 以展示道德理念为标准的竞技 这些项目主要以体现“寓教于体,寓教于乐”的原则,竞赛的首要任务不是突出运动竞赛成绩,比赛中并不鼓励去争取胜利,而是追求在竞争中实现道德的培养与升华。如:礼射、投壶、木射、击鞠等。

1.1.3 以娱乐与游戏为目的的竞技 这些项目的竞赛不论是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复存在,其目的在它的娱乐性情、锻炼智力的作用。如:棋类、秋千、赛马车等。

1.2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竞争特点 体育运动中的竞技体育是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的精髓,它是展示体育魅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体育的竞技性是通过体育竞赛实现“竞争取胜、超越自我、战胜对手”为目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内核。然而,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竞技体育,尽管从组织形式、竞赛形式上近似于现代竞技体育,却由于受其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竞技所追求的实质却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内核相距甚远。

1.2.1 不平等竞争在传统竞技体育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标准和概念是指充分发挥人的各种潜在能力(加上物质、设备等能力),通过公平、公正的竞赛,力求达到优秀运动成绩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多数的中国古代体育竞赛,都表现出一定的不公平性。竞赛过程中无不体现出传统的“君臣之礼”,“君权神授”和“纲常伦理”。如:齐王与大司马田忌的马赛车等。

1.2.2 参与竞赛机会的不均等性占主导地位 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竞技体育,倡导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拥有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的权利,奥林匹克主义的感召力就在于此。然而,中国古代体育竞赛,由于受儒家传统思想的主宰,古代竞技体育成为一种只有少数人参与的非大众参与形式的竞赛。众所周知,历史上的统治阶级在儒生劝谏下有权对社会文化中的任何活动实施“生杀大权”,权力是高于一切的东西。因此,统治者有权取消和遏止古代竞技运动和游戏的存在,限制竞技体育的参与范畴。在这一过程中,统治者从阶级利益出发,一方面常常以违反伦理道德为理由,禁绝一些有发展而面向大众的古代体育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常常以其个人和群体的爱好和利益出发,使有些竞技性强的部分项目向“竞赛性”方向转化。

1.2.3 竞赛结果的虚设与养成精神气质的追求 现代竞技体育倡导和追求比赛获胜为唯一目的,比赛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与规则要求相吻合,他追求人个性的张扬和释放,要求在竞赛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携带者应该拥有极端的表现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的过程象游戏,更象战争。许多人曾用“和平时期的战争”来评价现代竞技体育。而传统的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却是在道德伦理的限制下,既追求竞争,又追求礼让,追求“蛮劲而不粗俗,情溢而含蓄、内向”。追求比赛结果的胜败往往是次于获得精神气质风貌的优胜,追求所谓的“大将风度”。所以,古代竞技体育所表现出的特点为:既趣味横生,又不粗俗;既富有较强的观赏性,又有高尚的精神气质展示。

2 制约民族传统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学因素

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在我国的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它所表现出的种种特性就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传统文化思想的指导,导致了传统文化制约古代体育的竞技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2.1农业文化制约了古代体育竞技性的发展 传统体育是根植于传统社会文化土壤之中的。尽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人、社会及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但一切体育活动的形成、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摆脱自然因素而自由地存在。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人们长期被束缚在土地耕作上,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有着“崇本抑未”的传统。这一生活形态就构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向与封闭,生活中的慢节奏占主导地位,缓慢的生活节奏,使民族心态上更多地表现出求稳怕乱,侵蚀了极大的竞争、冒险和开拓的可贵精神。诱发了人们的思维呈封闭循环的态势,导致了社会成员在生活中,注重实际效果和讲究实惠的生活方式。“学以致用,知以致用”成为人们一切行动的宗旨。因此,对于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多地围绕“娱乐、嬉戏”这一目的而为之。这种农业文化和农业文化特有的自然环境,就制约了体育竞技性的再发展,使原本竞技性很强的中国古代体育项目演变成乏味的、平淡的健身体育。

2.2 自然、中庸的文化特色束缚了古代体育竞技性的发展 中国古代竞技运动中许多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在东亚大陆上休养生息,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具有大陆文化特征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显著区别于海洋文化。因此在两种不同文化背影的作用下,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竞技体育。古希腊民族生活在海洋的世界里,他们长期在海上渔猎、贸易和战争,形成了较为外向的、开阔性格。民族精神中也出现了以崇尚力量、征服自然为特征的文化特性,反应到体育运动上也以力量、速度、高度为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激烈性、冒险性、刺激性。而我国古代体育则与此不同,较少地追求力量、速度、高度,更多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点。中国人讲究自然,认为自然不需外向,而更多地追求内向。“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人”。讲究对身体的保和养,讲究对内部的锻炼和保持内部的平衡,而不重视对外部的修练,信守顺其自然,崇尚中庸之道,以为自然界是不可征服和改变的,只能受自然界的摆布,从而使华夏民族缺乏抗争精神。安于现状,不张扬竞争,倡导守柔不争等大陆民族的依附特点,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竞争精神难以成为民族精神的主流,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争性难以发展。

2.3 专制的社会制度与形态扼制了古代体育的竞技性发展 自夏朝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一个君主制、家天下的国家。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并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政策和等级制度。在这样的社会制度的控制下,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特性是依附和服从,这一显著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君权神授”、“纲常伦理”的思想,营构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这种专制的政体扼制了文化的自由发展和个人行为的自由选择。一方面,体育竞争作为统治者的工具被受到重视的同时,统治者又严格地限制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方式和内容的选择;另一方面,贵仁尚中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就了民族不平等的心理,使体育无法展开公平竞争。中国古代无论是民族、阶级、宫庭和男女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这一现实,不允许达官贵族与平民百姓在同一要求下进行竞争,公平的竞争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所以,专制的社会形态使得公平竞争受到扼制的同时,也使得拥有广泛基础的古代竞技体育发展受到空前地扼制。

2.4 文化的早熟与继承性的文化传播途径阻碍古代体育竞技性的发展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成熟较早的国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就已发展成熟。文化的早熟导致了人们缺少一种对新事物开拓的思维习惯,造成中国古代的封闭、静止和自我满足的社会,形成了人们对传统过分依恋的心理定势。人们说东方文化是“昨天文化”,西方文化是“明天的文化”。中国人喜爱继承传统的文化,并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一味地迷恋传统的文化内容,往往缺乏对传统的开拓、发展和创新。中国人崇拜祖先与古希腊的英雄崇拜完全不同,希腊人的英雄崇拜不带有祖先崇拜的意味,只崇拜胜利者和优胜者,而不崇拜其他人,而我国几千年来那种带有浓烈血亲关系的血缘机制,使大众心理表现出的只是对祖先的顶礼膜拜。造就了中国人尊重传统的意识形态,形成了向后看的“积习”和“守陈”,因而保守知足,祖宗之传不可变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生活与实践,谨小慎微与不越雷池半步的思想控制了人们的个性发展,不重竞争而重“谦退”、“韬悔”使得古代社会缺乏激烈竞争和推陈出新,社会进步也就步履艰难。体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势必形成:一方面,一味地迷恋传统的体育内容,缺乏对传统体育的开拓、发展和创新;另一方面,导致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发展缓慢。

3 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

尽管,我们的古代竞技体育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捆绑下,在历史的过去发展相对缓慢。但20世纪的民族传统体育在经历了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冲刷下,在新中国体育全面接纳西方体育与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伟大进程中,它的继承和发展同样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方式已开始由单一民族区域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已逐渐地进入世界体育的范畴;民族传统体育开始具有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双重存在方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始追寻一种科学的模式发展。但发展的不平衡仍非常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在21世纪的重塑,我们只有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传统民族体育进行甄别、选择、更新和转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

首先应该对中国传统民族体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解构与重构、发掘与扬弃、转化与创新。必须以不断发展的社会观为指导,必须以体育的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为出发点,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一方面应以先进的西方体育思想、机制和观念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改良,即西方体育引入我民族体育之中使之中国化。另一方面,加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的进程。应当对民族传统体育从形式、作用、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挖掘、整理、阐释、转化,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世界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显示其民族特性的同时具有鲜明的世界特性。这应该是我们重塑民族传统体育追求的必然过程和结果。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作为转化和发展对象,其自身由于历史的积淀,构成民族体育要素的成分是非常繁杂的。我们应该承认,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有合理科学的成分,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传统体育中存在着的阻碍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因素。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结构中存在着精英文化和糟粕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存在学术文化和大众文化、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同时亦存在着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分。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已经不同于19世纪前的纯民族传统体育,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经历20世纪西方体育理论和方式影响和改良后,形成了即有本土体育的主要成分和精髓,也包含着外来文化的因子的一种新的社会背景下的民族体育。

所以,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重塑,必须坚持体育服务大众、服务现代社会的发展改良观。这是一个重要原则。同时必须建立文化的可同化观、可融合观,否则势必削弱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社会效用和文化效用。应该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社会意义的追求和改良。即将民族传统体育置身于世界的范围中评价和对比;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些古老的命题用今天或者未来发展的理论进行诠释,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富有新的意义。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要从现实的需要出发,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中积极的形式和内容的重塑,寻求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智慧、当代效用,为解决当代社会健康问题、体育健康发展问题,提供新的体育发展思想方法、历史借鉴,补充与丰富现代体育的内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塑。

投稿日期:2002-01-12

标签:;  ;  ;  ;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的文化考试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构_竞技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