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配电网需要人力进行支持,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提升,配网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供电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施改革创新,应用城市配网自动化技术,从供电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升城市配网运行的质量,从而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本文对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供电可靠性;经济效益
引言
随着城乡用电负荷不断增加,配电网中的一些问题也显露出来,要使配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就要加快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1、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分析
1.1集中监控型
工作原理:集中控制模式主要是由断路器、负荷开关、监控设备、通信网络以及配电站主站等多个部位来构成,所有设备均能够借助于馈线监控终端实现跟配电主站的通信工作,并通过遥控模式来经过配电主站进行各种集中故障的有效处理。在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线路永久性故障的问题时,会导致故障线路的出口端口器动作,配电主站能够迅速对故障线路上各馈线终端上传的检测数据进行查找跟定位,并进行故障区段的自动是被,随后通过遥控模式来进行故障的有效隔离,随后将其转化为最优负荷转拱途径,来对非故障区段内的负荷供电进行有效的恢复,借此来提升配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适用于纯电缆、纯架空和架空电缆混合线路的任一种网架。
1.2电压—时间型
工作原理:以电压时间为判据,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变电站出线开关保护跳闸,线路分段开关失电后分闸。变电站出线开关第一次重合闸后,线路分段开关得电后逐级延时合闸,当合闸到故障点后,电站出线开关再次跳闸,所有线路分段开关失电分闸,同时闭锁故障区间线路分段开关合闸;故障隔离后,变电站出线开关再次重合,非故障区段的线路分段开关再次延时合闸,恢复故障点前段线路供电,联络开关延时合闸,自动恢复故障点后段线路供电。
1.3电压—电流型
工作原理:主干线分段负荷开关在单侧来电时延时合闸,在两侧失压状态下分闸。当分段负荷开关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内检测到线路失压以及故障电流,则自动分闸并闭锁合闸,完成故障隔离;当分段负荷开关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内未检测到线路失压,或虽检测到线路失压但未检测到故障电流,则闭锁分闸,变电站出线开关重合后完成非故障区域快速复电。
2、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2.1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技术充分考虑配电线路的开关类型、网架结构、节点方式等特点,通过对接地方式的优化,实现线路故障的自动处理。配电网可以无需人工干预就可以实现对电网的有效调度,通过对线路中开关设备的自动控制可以完成配电工作,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电网调控的智能化,将相关数据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为其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2故障自动定位技术
配电网中出现故障,距离评估器可以实现对波长距离的快速计算,从而快速定位故障位置,一般的配电网拥有多个馈线,在定位故障时要结合故障的距离和故障信息指示器的提示,通过现场巡视人工管理等,完成对故障位置的判断。在传统的情况下,电网中确定故障位置需要专人到现场检测,在一些极端天气中容易导致电网停电时间过长,带来安全隐患,威胁到电网的正常运行。
2.3站所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不仅涉及到配电部分,还涉及到变电部分,配网自动化设备通过通讯设备实现变电与配电一体的实时监控,可对电网中设备运行参数的检测和分析,实现快速对电网设备的有效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设备检修提速
在配网自动化之前,我国的电力设备维修主要由人工完成,我国电力电网庞大,电力设备多,分布非常复杂,电力设备特别是由架空或电缆组成的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时难以快速人工寻找故障,不利于工作人员开展检修工作,配网自动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电网的超负荷运营,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由于部分配电房处于地下或半地下,信号阻隔率高,对于无线通讯来说,信号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号设备信息测量的传递。当地供电部门要加强线路改造工作,加大资金投入,调整线路运行方式,协调各方利益,来实现故障检测自动化,提高自动化设备数量等。
3、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对策
3.1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优质管理
由于配网系统电力设备数量大种类多,其分布过于分段,为管理工作增添了诸多难度,据此相关部门应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加强优质管理。在设备检修中若按现行检测制度来实施,不仅会为用户增加不便,还会对供电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对设备的综合分析,根据实际问题来实施检修工作,使检修频率降低,促进检修质量的提升。此外还可通过实时监控符合、合理分配负荷使配网故障风险充分降低,有利于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总而言之通过配网自动化建设可为企业提供更多准确、完善的配网资料,促进线损管理质量的提升。此外电力企业还应加强对检修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在实际检修过程中,通过经验判断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更好的分析、判断故障所在,并进行有效处理,结合当前设备更新速度,掌握最新检修技术,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结合检修制度、检修计划,扎实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让生产作业得以有序进行。
3.2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电力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于电力运行的稳定和可靠性都有了一定的保障。前有微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尽管使电力系统性能及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还会出现电磁不兼容产生干扰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下加大了电力运行故障风险的发生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确保配网系统的有效运行,还应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其中,例如审计网络相关控制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实现智能化操作,使人力物力得到充分降低,以此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3.3对配电设备状态管理不断强化
为确保配网设备的有效运行,电力企业应加强对配电设备状态的管理,确保配电设备的运行效果,将故障问题检测出来,降低对设备运用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应对配网运行现状加以了解,避免路运行中问题的发生。看配电设备周围是否有树木、建筑,如果设备附近有应对其进行处理,并将警示牌设立在交通路口,充分提高设备维护意识。通过技术人员的检测发生线路存在异常情况组需立即处理,使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4开展电容器状态检修管理
与此同时供电企业还应开展电容器状态检修管理工作,对电容器外观严格检查,看是否出现开裂、漏油、喷油、渗油、鼓胀、过热现象,如若出现了问题应及处理。对电压值进行检查,如若负荷过大便会影响到电压波,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应将自动投切装置应用其中,通过这一装置可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结束语
配网自动化作为一个新生产业,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国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全面性提升对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王伟.论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8(08):95-96.
[2]孙悦,许莉丽,朱成宇.基于配网自动化的供电可靠性提升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07):148.
[3]董金.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01):192-193.
论文作者:沈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负荷论文; 配电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