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我国社会的理想人格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当今论文,理想论文,模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6 )04—0006—03
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它崇尚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因此,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是当今我国社会发生根本转型并向现代社会迈进时的首要任务。国民素质是多个方面的综合体,其中国民的人格素质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国民的人格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所具有的性格、气质、道德品性、潜在能力等方面。每个人的人格塑造或形成的途径虽然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但又受到社会总的人格理念或人格范型的影响。社会的理想人格正是在较高层次的人格理念指导下的人格范型,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起着标尺和导向的作用,对人们进行着的人格实践的行为过程有着较大的现实影响。
一、理想人格的一般内涵及其特质
理想人格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标志着一个人如何生活才最有价值和意义,或者具有什么样品格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因此,理想人格是指人的理想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品格,它是一个表征人的人格发展最佳状态的主体性范畴,其基本内涵是指被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所普遍推崇和肯定、反映民族文化精神和理想,并且由国家所倡导和推广的人格样板或楷模。理想人格的设定、宣传和推广事关国家文化的传承走向和民族精神的光大发扬,也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归宿,其重大意义毋庸置疑。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精神价值表现为人格,理想的人格则是人的生命精神价值的实现。理想人格的形成是社会客观条件与公民的主体性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结果。任何社会时代所崇尚的理想人格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以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为基础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理想人格又与社会公民的主体实践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理想人格表征着高于现实活动的完人,它集中概括了一定社会的典型人物的优秀品格,是这一社会时代社会风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它身上的结晶,体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理想人格又体现了社会公民在具体的现实活动中的个性特征,它是一定社会公民的具体个性、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在其身上的凝结,有着充实的内容和饱满的生命力。
形成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理想人格同时还是全面发展的人格。因此,理想人格应包含以下特征:
第一,理想人格是对一个人的人格终极目标的设定。理想人格体现出社会公民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设想和追求,是对一个人自身个性、能力、品质及职业理想等人格终极目标的钦定。人的发展是个人社会化和个体化的过程,理想人格作为主体的一种理想和追求,其形成和实现体现了社会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因此,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正确的人格评价能力是主体确立人格理想的基础。
第二,理想人格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格,是时代赋予的各种优秀素质在人身上的综合体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格理想。人格理想的不同,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方式及其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依赖性人格的客观存在基础,标志着人格的发展经由归属到自尊的过程,已进入到自我实现的发展阶段。
第三,理想人格是对现实人格不断超越的精神品格。理想人格作为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设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其实现必然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完善的过程,是“现实我”与“理想我”在实践中不断出现对立而又不断达到统一的过程,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在这个终生追求的过程中,不断超越的精神品质就成为个体走向完善的条件。我国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与时俱进”的思想,都正是理想人格中勇于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品格,充分体现了个体实践行为的高度自觉性、独立性、能动性。这是理想人格最本质的特征。
第四,理想人格是精神人格和道德人格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人格是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这是由道德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承担的职能所决定的:一方面,道德在个体发展中产生和维持着素质结构的内在秩序;另一方面,道德又是完善人的素质结构的加速器,因为道德职能主要并最终是依靠个体内心信念即人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来实现的。个体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意志,才能建立起富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素质协调结构机制,从而使个体人格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可能。良好的道德人格品质应是精神人格的永恒指向。
二、当今我国社会理想人格的具体范式
根据人格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以及中国人特有的人格特质,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要建构的理想人格乃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格范式。所谓“真”,表示理想人格特质是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也指人们对自己的心理特质、行为规范和角色模式的现代性具有充分的、真实的认识。所谓“善”,指理想人格是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所谓“美”,是指理想人格具有体现人格创造性和唤起人的美感的特性。
具体而言,理想人格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行为模式方面,理想人格的行为模式是健康、科学、文明的完满体现,对生活有全新的理念,属于独立型、主动性、进取型的行为方式。在情感素质上,理想人格开朗求新,乐于以崭新的方式和态度对待生活,面对生活节奏加快的变化,能合理地运用和自由支配时间,惜时高效。同时,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及其内容的不断更新,使理想人格的思维方式更趋于现代化。在思想上,理想人格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方法,能批判地继承传统人格中的优秀因素,从单向的求同思维方式变为主体的、开放的、求异的思维方式,其思维能力从感性直觉水平上升到理性思维水平。理想人格的个体意识上升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意识范畴,有强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代意识、竞争精神和创新动机,能迎难而上,不断进取,并在日常生活中寻求个性潜能的全面自由的发挥,形成有计划、有理性、有效率的行为模式,最终达到人格的自由、平等、独立,实现个性的全面解放。
第二,在角色认知方面,理想人格的角色认知以其所处的角色地位和角色行为在法制健全状态下的规范取向为本位,在角色互动频率增长的基础上,显示出角色行为的高层次性和高参与性。理想人格的角色体验不再是依附的、等级分明的,而是自主的、平等协调的、进步的理性体验。在完善的法制社会里,理想人格者依据法律的规定表现角色行为,并且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捍卫人格的尊严与地位。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能成功地完成角色转换,建构起一个崭新的角色系统,以便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更全面、更合意地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从而成为一种高层次的人格范型。他们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在高度参与社会发展的角色行为中实现自我价值,使个体人格更为完善。
第三,在个性气质方面,理想人格要素的这一核心构件——个性气质将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进一步呈现出丰富性、进取性和富于正义感和美感。人性全部丰富内容的发展,就是个性的人在其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过程中,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在作为掌握和再现人类社会文化经验的学习、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在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及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完善过程中的发展。现代化的新人将是勤奋好学的人,同时也是富于正义感和美感的人,具有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精神和肉体尽善尽美的统一的理想。
第四,在心理需求方面,理想人格注重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注重各种需要的满足。理想人格不仅注重生理上的满足,而且非常看重心理、精神上的满足。在物质需求得到相当满足后,理想人格便产生多元化和社会指向性的心理需求。首先,科技的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迈入小康水平。生理需求的满足使理想人格力图达到身心的完美结合,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也会随之产生。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社会体制更加民主、公正,并且充满效率与活力,人们的心理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人们更加关注人的社会属性这一“本质性需求”的发挥。他们不仅要求家庭美满,有群体归属感,更寻求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和自我实现。理想人格所要求的上述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与社会现代文明的双向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必将把公民的心理需求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阶段。
第五,在价值观方面,理想人格的价值观体现出人的个人主体价值与为全人类的发展而奉献的社会价值的统一。随着多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的出现,人们开始关注人格的价值意蕴,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并对价值观重新调整、重新定位。理想人格所确立的这种健康、科学的价值取向不再是单纯地指向他人,也不单纯地指向自己,而是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实现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完美结合。与此同时,理想人格的价值观既保持精神的、理想的价值追求,又注重物质的、现实的价值追求;既保持集体的、社会的首要价值地位,又注重突出个人的、自我的价值;既保持优秀的传统价值精髓,又趋向开放的、宽容的现代意识;既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又因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存在而趋向多重价值选择;既坚持有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又兼顾全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理想人格的价值观是主体意识、现代意识、民族意识、全球意识的协调统一。这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理想人格对未来、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始终给予积极的关注,保持着强大的行为驱动力。
三、“四有”新人的理念与理想人格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伟大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造就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的公民形象。有理想,包括有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它是对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趋向的理性的期待,是理想人格实现与完善的前提和精神支柱。有道德,主要指有着内在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等,包括有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它是实现现代理想人格的保证、也是对人在观念上和行为上的自律性约束。没有道德自律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有纪律,指具有法纪观念,包括守法和执行政策。它是法制社会里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重要体现,是理想人格的重要内容。纪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有文化,指具有科学知识和能力素养,它包括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有知识的支撑。同时,文化作为精神范畴,反映并影响着一个人、一个社会和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对于人格的完善、情操的陶冶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
“四有”新人是当今我国社会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它具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蕴涵与时代品格,不仅包含了人格作为人的精神、品质的全部基本要素,而且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我国人民的价值追求,简练而清晰地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格形象,是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
因此,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公民应具有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远大理想、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有同社会主义新文化规范相适应的现代意识,诸如主体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等,并且能正确继承并发扬我国和全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努力建立和发展体现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和谐、友爱互助、共同奋斗的新型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层面,是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