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1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急诊内对脑外伤以及脑卒中患者应用快速顺序插管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外伤以及脑卒中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应用快速顺序插管技术,对照组则应用常规气管内插管。对比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声门显露的 C/L 分级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有效率为94%,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的插管有效率为7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结论:在对脑外伤以及脑卒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应用快速顺序插管技术有助于优化插管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脑卒中;脑外伤;快速顺序气管插管;急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35-01
脑外伤以及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病症,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在以往对该病症患者建立抢救气道时,常规气管内插管方法难以依据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方案对气道进行评估,可造成明显的气道刺激,因此患者极易出现对抗、烦躁、呕吐、呛咳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等情况,致使气管插管难以顺利进行,严重时可致使患者死亡[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快速顺序插管技术在急诊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本研究选取100例脑外伤以及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快速顺序插管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100例脑外伤以及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为12~89岁,平均年龄为(65.5±0.3)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为15~87岁,平均年龄为(65.3±0.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气管插管方法,主要步骤为:急救前准备、吸氧治疗、药物治疗和经口部气管插管以及插管后管理等,急救中使用10mg的地西泮(天津金耀药业,批号H12020957)静脉注射,2%的利多卡因2ml(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43676)喷于咽部局部用药。
观察组应用快速顺序插管技术,主要步骤为:急救前准备、吸氧和药物治疗、麻痹和气管插管以及插管后管理等,具体步骤为:入院后使用2ug/KG的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批号H42022076)进行静脉注射[2],插管前3min 使用2-3mg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批号H20031037)进行静脉注射,在插管后的1min内使用0.1mg/KG的维库溴铵(成都天台山药业,批号H20063411)进行静脉注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喉部显露的C/L分级、插管有效率和并发症(牙齿损伤、口咽部血肿、误吸、呕吐以及肌颤等)的发生率[3]。
1.4疗效判定标准
喉部显露分级的 C/L 分级标准[4]:(1)Ⅰ级:患者的全部声门清晰可见;(2)Ⅱ级:患者后半部分的声门清晰可见;(3)Ⅲ级:患者的厌部清晰可见;(4)Ⅳ级:患者的声门和会厌部均不可见。
气管插管的效果:(1)显效:插管成功进行,且其 C/L 分级是I 级;(2)有效:插管成功进行,且其 C/L 分级小于或等于Ⅱ级;(3)无效:插管无法进行,或C/L 分级大于或等于Ⅲ级。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喉部显露分级的 C/L 分级情况的比较
两组喉部显露分级的 C/L 分级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喉部显露分级的 C/L 分级情况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观察组50 34(68)*12(24)*4(8)*0(0)*
对照组 50 9(18) 14(28) 18(36)9(1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插管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插管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插管有效率为78%,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插管有效率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50 32(64)15(30)3(6) 47(94%)*
对照组50 22(44)17(34)11(22)39(7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牙齿损伤为1例,误吸为1例,呕吐为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牙齿损伤为3例,口咽部血肿为5例,误吸为2例,呕吐为4例,肌颤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快速顺序插管在临床上指的是在使用相应的强诱导剂之后,即刻对患者适宜速效类的神经肌肉阻滞剂,以促使其迅速进入肌肉麻痹的状态,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气管插管法,可以安全、迅速地建立患者有效的气道。与常规气管内插管技术相比有着刺激小、并发症少等临床优势。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插管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对脑外伤以及脑卒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应用快速顺序插管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镱,关紫云,蔡阳林等.急诊内快速顺序插管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3,19(10):1498-1501.
[2]田静,李品品,郭浩等.急诊内快速顺序插管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51.
[3]弓胜凯,张卫,张燕等.罗库溴铵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快速顺序诱导插管的安全性[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6):1179-1180.
[4]苏娜,石力,钟声宏等.头高位无正压通气快速顺序诱导在急诊饱胃患者全麻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772-2773.
论文作者:邵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患者论文; 顺序论文; 气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快速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