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陈良兵[1]2008年在《中国工商银行南岸支行经营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商业银行的一个纲领,也是银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可以使全体银行工作人员明确银行的发展方向,树立信念和培养协作精神,从而使银行各项活动更加协调和有效的进行。本文的选题正是从商业银行经营规划的战略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南岸支行的经营发展规划。本文首先介绍中国工商银行南岸支行的经营现状,并进行经营现状的评价。其次进行南岸支行的战略分析。第一,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南岸支行的行业分析。(1)行业垄断破坏了竞争机制,但竞争有加剧趋势。(2)替代产品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3)潜在强势竞争者的威胁已变成现实。(4)客户(购买者)的要价能力进一步提高。(5)中国工商银行南岸支行的自身能力供给不足。第二,进行南岸支行的SWOT分析。南岸支行的优势在于: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同时个人贷款业务发展较好。南岸支行的劣势在于:经营规模与客户资源呈现弱势;公司业务未能有效体现主体支撑作用;中间业务发展乏力,客户及业务结构亟待增加和调整;资产质量不高。外部发展机会主要是南岸地区的经济在未来叁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为南岸支行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南岸支行的威胁在于:南岸地区整个金融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南岸支行在本辖区的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客户数量少且质量不高,业务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加之南岸地区存在南岸和南坪两家工商银行的支行机构,还存在系统内不同支行间的竞争问题,业务拓展空间更显狭窄。最后提出南岸支行的近期及中长期经营发展规划目标,并介绍南岸支行经营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保障措施。

雷涛[2]2014年在《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私人银行,如其字面,是银行面对富裕的个体或家族客户提供优质、订制化的金融及其它服务。私人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它供给一种全盘、综合的方案。这对服务提供方的资质要求较高,入门不易。毕竟,只有真正顶级的服务才能吸引到富有客户为其高昂的产品和服务费买单。相比别的业务,私人银行具有这些特征:监管要求、资本金要求低;信用和市场的相关风险不高;不甚依赖分支网络的支持;高回报率且进账稳定;同其它金融机构的相互内部协同出众。从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开始,世界的百万富翁数量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的速率,这既增加了财富管理的潜在客户群,但也使得这个领域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私人银行业务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各大商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累的金融机构主推的明星。它同过往私人金融服务刻板而默默无闻的传统形象不同,在世界金融服务的增长中一枝独秀。它的新时代特征,预示着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应当予以重视和分析。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富人数目迅猛增长,财富管理、财产继承、个性服务等需求日益增大,这是私人银行业务将在我国遍地开花枝繁叶茂的基础。尽管有不少的国内商业性银行,已经陆续试水,推出或准备推出类私人银行的新兴产品,但各家银行的产品离国外水准仍相距甚远。这既有体制的经营框架固有限制束缚了创新,也有国有企业的创新惰性,合格人才不足,服务收费的行业标准没有建立等原因。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要想发展,还有不少问题要克服。但对于以工商银行为代表国有银行来说,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有其自有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挑战也同时存在。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健全的网点优势使得工商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借鉴国外私人银行成熟的管理模式、吸取其成功的运作经验,制定适合工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健全私人银行的营销服务体系,工行私人银行业务必将走向成熟。经过近五年的业务实践,奠定市场品牌认知、客户规模、渠道布局等经营基础本文是从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这一微观层面角度的研究出发,探讨我国私人银行目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工商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劣势、外部和挑战;对于如何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给出了一定的策略性建议。

张圻[3]2012年在《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间业务是银行叁大支柱业务之一,是目前商业银行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竞争、迎接全球化挑战、提高自身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支柱业务。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全球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新兴业务的竞争,尤其是中间业务创新力的竞争,中间业务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紧紧跟随着国际主流金融业的变革,各大银行纷纷将中间业务视为未来的发展重心,将其作为自己的战略发展方向,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加快了中间业务的创新步伐。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不仅提高了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提升了国内银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增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中间业务水平的差距。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数据都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不止没有下降,反而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提升的力度还是很小的。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来了解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在国际金融化改革的新领域中,工商银行要充分把握好时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工商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中间业务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影响它的许多负面因素,这些因素正在潜藏着危机,阻碍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提升创新力。这不仅影响工商银行的规模、效益同时也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促进中国工商银行业务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论文借鉴国内外发展中间业务的相关文献理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间业务的研究理论,如1987年美国西北大学提出的“TRTCK”多因素综合模型对中间业务发展动因进行了概括,这一理论提出的五大因素对中间业务的影响贯穿其整个过程,这个理论对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同样适用,论文借鉴相应的理论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行分析。同时论文借鉴一些国内金融学者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在结构安排上,笔者共分为六个部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论文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然后为文献综述,通过国内外两方面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进行文献理论研究。国外文献都是从金融创新层面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来研究的,笔者首先从国外关于金融创新理论进行总结,然后对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参考,得出笔者的研究思路;接着是本文的逻辑思路与结构框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是对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加以解说。第二部分为国内外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启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分类情况、作用和风险特点,使读者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情况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分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分别从观念思想转变、收入结构转变、符合我国国情这叁个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启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第叁部分为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分析,首先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接着通过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情况(以汇丰银行为例)作比较分析,得出工商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产品品种贫乏、技术手段低劣、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等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工行应向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学习的相关建议;第四部分为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分析,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以前的文章只是单一的实证分析进行研究,本文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论文通过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整体发展情况的SWOT分析和局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水平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并指出工行部分财务指标对其中间业务发展的不同影响。首先对工商银行整体情况进行SWOT分析,得出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水平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然后运用Eviews软件对微观影响因素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再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总资本、利息收入对中间业务显着正相关,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负相关,除资本充足率外其他均通过模型检验。第五部分为战略选择和建议,首先对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整体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战略选择,制定工商银行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能力的具体发展战略,同时针对影响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个别因素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指导工商银行进一步规划中间业务的发展格局。最后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工商银行应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强大的内部环境优势,同时尽力克服外部环境中面临的威胁,从而才能取得中间业务的长期有效地发展,希望能够对其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启示作用。

刘帅妹[4]2016年在《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金融冲击、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推进息差持续收窄、不良资产持续暴露,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复杂而严峻,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滑,迫切需要调整业务结构进行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型。作为新型服务和分销渠道,电子银行在银行业战略转型进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一是凭借混业经营、高成本收益率等优势拓宽了中间业务收入范围,并培育出新型利润增长点,带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调整;二是极大地分流了柜面业务,缓解网点压力,释放大量柜台投入营销工作,推动网点渠道向营销型和轻型化转型,大幅度提升网点效能;叁是以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客户黏性,帮助客户关系管理,并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长尾效应;四是实现金融服务跨时空、跨地区的转变,弥补农村等偏远地区网点不足和海外发展受限的短板,促进基层金融服务的覆盖和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加速。同时,“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普及与提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等为电子银行业务拓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巨大的发展市场,电子银行前景广阔,有望被打造为商业银行新型利润中心。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始于20世纪末,虽历程尚短但成绩显着,同业普及率和市场交易规模逐年递增,种类和功能逐渐完善,市场影响力和战略位置也逐步提升,形成了一套多渠道协同发展、与客户实时交互的金融服务体系。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工行电子银行业务经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涵盖面较广、功能较齐全的产品服务体系,服务网络覆盖多个领域,通过网上银行和“融e购”电商平台等满足网络金融需求、通过电话银行满足语音金融需求、通过手机银行加微信银行等满足移动金融需求和通过自助银行满足自助金融需求,客户群体不断壮大,业务处理速度不断提升,带动业务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5年,工行电子银行客户数量超5亿,交易额达592万亿元,在同业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工商银行也因外部缺陷和内部不足等原因存在许多诸如产品同质化严重、电子替代率落后于小型股份制银行、地区间发展失衡等问题,在新技术、新环境、新压力等条件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解决问题降低内外部因素影响,通过与网点渠道的功能互补实现价值创造和效能提升以促进电子银行规模、质量和结构协调发展是工行电子银行当前工作的重点所在。2016年是“十叁五”开局之年,电子银行的发展令人期待。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从服务体系、业务功能、交易规模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对其电子银行业务展开探讨,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对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向“全、宽、强、优、精”的集约化发展提出了促进建议。文章从电子银行业务的内涵及特点着手,结合其优势从当前中国银行业复杂的经营环境出发论述了大力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其次以工商银行为例分析发现其电子银行业务正处在分销渠道多样化、服务创新加速化、客户结构多元化、实时交互人性化和金融消费电子化的扩张阶段,但由于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专业队伍规模较小、系统稳定和安全等保障机制缺陷、产品创新和适用度不足、营销理念粗放和电商平台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原因,工行电子银行业务仍存在内部治理难度大、产品同质化严重、地区间发展失衡、替代率小于股份制银行和系统性能不足等问题;最后在成因的基础上围绕工商银行如何顺应市场需求和合理利用互联网思维以实现电子银行业务集约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迟传松[5]2017年在《工商银行D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人力资源被誉为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银行业不断的转型发展,各大银行间越来越重视营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职业经理人已逐步被社会认知,其实客户经理制已经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广泛和普遍采用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客户经理制是现代银行经营中广泛采取的有效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它具有扎实和广泛的制度基础和市场基础。其中,对公客户经理这一重要的营销岗位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对于一线人员中对公客户经理管理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至关重要。在银行中,只有建立一套合理高效、有针对性的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方案,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新鲜力量,提高银行资源使用率,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工商银行D分行的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有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的考核模式、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结果的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的流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引入了平衡记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对工商银行D分行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同时,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沟通、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反馈和应用四个方面对工商银行D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方案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完善了绩效管理整体流程,希望对工商银行D分行的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讲述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和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主要对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绩效管理过程以及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第叁部分先对工商银行以及工商银行D分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D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先介绍了工商银行D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原则,之后从制定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反馈和应用四个方面对该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在绩效考核方面重点应用了平衡记分卡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法构建了工商银行D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第五部分对工商银行D分行绩效管理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四点保障措施,分别是明确绩效管理目标;有效的组织推动和宣传;加强员工人本管理,促进绩效文化建设;搭建高效的绩效管理支持系统。

冯建军[6]2003年在《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工商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地位及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工商银行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工商银行经营战略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入世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明确了商业银行制定经营战略的原则。在明确工商银行制定经营战略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从改革产权体制、完善运作体系、健全经营机制、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研究提出了工商银行实施经营战略调整的具体措施。

陶心悦[7]2016年在《取消利率管制后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研究》文中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现代金融业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年底,央行发布公告取消存贷款的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历经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控股银行应该如何在更为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中,及时转型调整发展模式,选择适合自身的经营战略,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命题。本文选取了我国国有控股银行之一的中国工商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六个章节,以多元化战略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竞争战略管理理论、核心能力理论、战略联盟理论为基础,从盈利能力、业务结构、风险管理、创新能力、投资扩张这五个维度全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工商银行的经营战略现状,并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取消利率管制后工商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工商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思路、目标与内容,最后提出了取消利率管制后工商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实施路径,即“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型、由管制价格向自主价格转型、由传统网点向渠道创新转型、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型”五大转型实施路径。整篇研究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应用了大量的数据、表格进行论证,分析有理有据,为取消利率管制后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张志伟[8]2014年在《外资参股与中资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在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境外投资者的引入无疑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的很多大型商业银行均曾引入境外投资者进行参股,以期望从中获得一定的绩效提升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认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变化,评判商业银行现有战略的得失以及境外投资者参股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曾有很多学者对外资参股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其所采用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大多为财务指标或效率指标等短期评价体系,无法从全方面体现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变化,同时对于外资参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出发,着重探讨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参股行为对中资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所产生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规模性以及治理结构和长期发展能力的评估建立了一套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指标;其次,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外资参股对东道国银行经营绩效所产生的影响,指出外资银行的参股可能从促进银行技术进步以及治理结构改善两个方面提升国内银行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但其具体效果依赖于国内银行自身的技术基础、市场结构以及外资投资者的特征等因素;再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12家主要商业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的测算评价了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状况的变化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借鉴计量经济模型和案例分析考察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和引进外资过程中的对策与建议。通过相关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在近年来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与提升,但这种提升主要源自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推动,而并非源自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参股行为。但从具体细节来看,外资进入仍对于银行某些局部方面的经营绩效产生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规模性、管理能力以及长期发展能力六个方面探索性的构造了一个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银行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和稳健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论文从外资银行参股所带来的技术转移效应以及治理结构改善效应两方面入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和价值能力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弥补了现有研究在理论方面的不足。(3)论文利用我国银行的年报数据资料对12家主要国内商业银行近年来综合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进行了测算与评价,较为准确和系统的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经营状况(4)在剔除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效应的情况下,构建计量检验模型对外资银行参股对我国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变化背后的真实原因形成更为科学准确的判断。

吴小清[9]2014年在《转型期国内上市银行发展战略与竞争力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金融环境发生的巨大改变,我国银行业面临着空前的竞争压力,各银行纷纷进入了以经营和管理变革为首要发展任务的第叁次战略转型时期。新的战略转型背景下,科学、及时、持续地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测评,分析其竞争力演变的趋势,不仅有利于帮助各银行对比分析自身的优劣势,科学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以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且对推动整个银行业实现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十六家国内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并总结了这些银行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和特点;其次,运用熵权法和离中率计算公式,从银行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对其2007-2013年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总结了各上市银行竞争力的演变特点;最后,构建了国内上市银行发展战略与竞争力动态匹配模型,分别对各银行的发展战略与竞争力匹配情况进行诊断,并针对性地为各银行提出战略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银行,在发展战略方面存在不同的选择方向,其竞争地位也显示出不同的演变轨迹。而且各银行的发展战略与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匹配程度高,且更加匹配”、“匹配程度高,但逐渐不匹配”、“匹配程度低,但逐渐匹配”和“匹配程度低,且逐渐不匹配”四种基本匹配趋势。其中,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竞争力的匹配程度较高,但呈逐渐不匹配趋势;2013年,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实现了发展战略与竞争力由匹配程度低向匹配程度高的重大转折;而其他各中小型上市银行的发展战略与竞争力整体匹配程度较低,且呈较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于迪[10]2016年在《工商银行基层支行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特点,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正式进入新常态,而随着新常态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降低,产业结构调整日渐明显,在此种背景下,商业银行整体风险与盈利状况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过去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已无法延续,在这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想要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升竞争力。基层支行作为商业银行最为基本的经营管理单位,位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是创造经营业绩的主要渠道,是金融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平台,但同时,也最先受到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想要整体提升竞争力实现平稳发展,就必须从基层支行开始做起,由点带面,积极探索提升基层支行竞争力的方法。工商银行作为全球盈利第一、市值第一的国际化大型商业银行,虽然在经济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速度,但面对新常态经济、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和渠道网络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机遇、提升竞争能力。而工商银行的基层支行在新常态经济冲击下,已经开始出现资源利用率不足、成本高企、效益低下状况,需要其进一步加快提升竞争力的步伐。本文先从理论入手,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基层支行进行了定义阐述,然后借鉴了国内外金融学界和业界对商业银行基层支行提升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而简要论述了新常态经济发展对工商银行基层支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指出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及威胁,工商银行基层支行要积极开展竞争力提升。为了更好地开展工商银行基层支行提升竞争力研究,本文通过对工商银行基层支行提升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工商银行整体、山东省分行辖内支行、济南市中支行叁个角度找寻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又从济南市区域内经济情况变化对辖内银行业的的影响角度出发,引出工商银行济南市辖内支行经营发展情况,并结合济南市中支行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新常态经济变化对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出工商银行济南市中支行提升竞争力的思路,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要通过推进市场第一工程、推进结构优化工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推进中间业务提升工程、推进质量管理工程等“五大工程”扫除工商银行基层支行在提升竞争力过程中中的障碍。本论文从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工商银行基层支行目前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在新常态下工商银行基层支行需要采取何种工作措施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进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并根据自己多年在基层支行的工作经验,采用实地访察、数据指标分析等方式,对工商银行基层支行的经营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针对工商银行基层支行在提升竞争力过程中确立的目标、方向和措施最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商银行南岸支行经营发展规划研究[D]. 陈良兵. 重庆大学. 2008

[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 雷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14

[3]. 工商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D]. 张圻.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4].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 刘帅妹. 安徽大学. 2016

[5]. 工商银行D分行对公客户经理绩效管理研究[D]. 迟传松. 吉林大学. 2017

[6]. 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 冯建军. 山东科技大学. 2003

[7]. 取消利率管制后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研究[D]. 陶心悦. 苏州大学. 2016

[8]. 外资参股与中资银行综合价值创造能力研究[D]. 张志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4

[9]. 转型期国内上市银行发展战略与竞争力演变研究[D]. 吴小清. 华侨大学. 2014

[10]. 工商银行基层支行竞争力提升研究[D]. 于迪.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工商银行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