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是与发达国家国际性大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实力总体上弱势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金严重不足。1998年以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补充到8%以上。然而,由于银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资产的压力很大,无力用经营利润补充资本金,加之不良资产的日益积累,致使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又降至8%以下。
2.不良贷款比例偏高。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5%,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还高于这一比例。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之高,居国际银行业前列,甚至超过某些发生过金融危机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3.税赋负担沉重。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应及时用坏帐准备金冲抵,而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1年以上的不良贷款仍继续计息;另一方面,银行要从收入中缴纳大量的税款和附加税。1997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下调到33%,但同时将营业税率提高到8%。与此相比较,我国台湾银行营业税率仅为2%。不仅如此,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缴税还不平等,外资银行所得税率仅为15%,比国内银行低18个百分点。
4.内控机制不完善。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贷款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造成了较高的不良贷款比例。1998年以后,银行开始强调风险控制,却又忽视了贷款开发,不良贷款仍未得到有效抑制。在透明度方面,由于缺乏充分、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虽然已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但执行起来仍很困难。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面对资金实力充足、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国际大银行的有力竞争,在差距悬殊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将处于不利地位。外资银行在市场份额、客户、人才、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将形成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1.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损失。外资银行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工具,将吸引国内相当数量的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外资银行外币和人民币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很有可能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外资银行还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
2.优质客户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是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等优良客户。一方面这些优良客户可能会“易主”,使中资银行增加出现不良资产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将增加中资银行维持与开拓优质客户的难度,增加成本。外资银行全方位进入后,对人才的吸纳量迅速扩大,其优厚的工作条件与工资待遇又具吸引力,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一些业务骨干将流向外资银行。
3.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随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将逐渐分流中资银行的资金来源,在中资银行资金被大量不良资产侵蚀的情况下,国内居民与企业的本外币存款被外资银行大量吸纳,必然对中资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产生严重影响。
4.金融监管面临严峻考验。外资银行进入后,银行业结构复杂化,并将呈现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对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挑战。如对外资银行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风险。外资银行带来的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也给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增加了难度,谨慎性监管的成本也将随之加大。
5.加大金融宏观调控难度。一是由于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货币市场可能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传导机制,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二是因外资银行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我国的各类企业则可通过外资银行融资,使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更加频繁,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三是在我国金融监管措施尚不够严密的情况下,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时,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外资银行有可能推波助澜,加剧汇率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中央银行要逐步调整金融政策。逐步放开本外币存贷款利率,目前央行已放开大额(300万美元以上)外汇存款利率,小额外汇存款利率由行业协会制定,从而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利率市场化是最终目标;调整呆坏帐准备金制度和财务制度,使国内银行提高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切实减轻银行业的税负,增加国内银行的积累能力;放宽银行业的业务经营领域,逐步允许金融机构在相关金融领域相互投资参股,扩大业务合作和经营范围;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强化对新的金融工具和品种的监管。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银行体系。从国外银行发展的实践看,尽管各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但在产权结构上实行股份制则是共同选择。我国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能使银行真正重视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资本运营效益的提高。另外,产权的多元化还有利于吸纳非国有股权的资本注入,以缓解资本金不足问题。
3.以市场为导向,深化银行组织结构改革。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层次过多,各层次职责不清。对此应进行必要调整。一是网点设置不应再受行政区划的制衡,一二级分行要由按区域设置改为按大中城市设置,实行中心分行制。二是在调整机构布局的同时,适当拉大管理跨度,减少机构管理层次,推行扁平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整体应变能力。三是内部机构设置,要把直接面向客户的部门作为银行的基础部门,提高基础部门直接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四是积极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争夺国外市场的优质客户。
4.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今后更多的资金将直接进入资本市场,银行的资金来源逐步减少,可由银行运用的资金也必然减少,银行要拓展业务,重点也在中间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在搞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新的经营战略,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开展以增加种类、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金融工具创新,以期通过中间业务的突破,增强经营活力。
5.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对银行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监测,综合评价风险状况,及时预警风险。要建立银行风险监控网络和风险监管数据库,对风险监管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多维分析,及时发布各类风险监管信息和风险预警信息。
6.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未来的金融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实行减员增效,提高盈利水平,改革工资待遇制度,以使员工个人利益同银行整体利益紧密结合。
7.对外资银行实施有效监管。具体可考虑如下措施:一是尽快完善外资银行管理法规,加强对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管理。二是合理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方法,确保本国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份额,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经营或控制。三是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通过对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等方面提出要求进而实行有效监管,达到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的目的,这是西方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的措施。对此,我国有必要加以借鉴。
二、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我国保险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1.8%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到2000年底,保费收入达1595.9亿元。同时保险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40家,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保险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保险法》的颁布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已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中国保险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1.保险业发展水平较低。中国的保险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保险业,保费收入只是美国、日本的2%~3%;2000年我国的人均保费(即保险密度)仅为127.7元,折15.4美元,而美国、日本都在3000美元左右;保费占GDP的比重(即保险深度)为1.8%,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10%左右。
2.保险市场主体偏少。目前,我国现有中、外资保险公司40家(其中国有独资保险公司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9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13家),而日本有110家,美国、德国、英国都拥有数量可观的保险公司,相对于中国的人口和保险市场而言,中国的保险机构数量过少,导致垄断经营严重,难以发挥竞争作用,造成效率低,成本高,创新活力不足等后果。
3.业务结构落后。目前,我国保险业所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甚多,个别险种存在“克隆”现象。据统计,我国各保险公司险种结构相似率高达90%以上,导致各保险公司对几个主要险种过度竞争,而其他险种,如信用险、责任险发展滞后,难以适应保险市场的新需要。
4.保险业投资渠道狭窄。我国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规定的其他少数几种资金运用方式,保险资金介入资本市场的渠道狭窄,资金融通作用有限。因此,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是直接业务承保利润,而承保利润的下降,要靠成功的投资加以弥补,投资已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
5.保险业管理水平不高。当前,保险公司管理现状与保险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都相对薄弱。保险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在险种设计、保费精算、公司经营、市场营销和保险资金运用等方面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二)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挑战
按照入世承诺,将放弃对中资保险企业的种种保护,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的限制,保险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力将日益扩大,这使我国保险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1.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入WTO以后,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将吸引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资保险公司将面临国内市场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前,开发保险新产品的能力、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索赔咨询、人力资源等非价格因素对竞争的胜负起决定性作用,而这正是我国保险公司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中资保险公司在经营机制、服务意识、保险产品、保险技术、保险人才等诸方面都存在改进和变革的压力。
2.市场监管难度加大。由于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监管对象增加,而且要重点监管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和偿付能力,这将进一步加大监管难度。同时,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还有待衔接,许多局限和不配套之处还有待完善,监管力度也亟待进一步强化。
3.对专业人才的争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其合理的用人制度、较高的收入水平、优厚的待遇,以及先进的管理体制,对国内优秀的保险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且,为了弥补对中国市场了解不足的弱点,外资保险公司常常采取管理人员本土化策略,将争夺一批熟悉业务、经验丰富、具有潜质的专业人才,使中资保险公司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4.资金运用面临挑战。保险业特别是人寿保险,聚集了大量的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具有较强的金融特征。由于我国对资金运用的严格限制,保险资金的运用率只有10%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在85%以上。这必将影响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造成只靠承保业务支撑的中资保险公司与运用直接承保和投资业务并行的外资保险公司竞争的不利局面。
(三)我国保险业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1)尽快制定与《保险法》相配套的保险法规体系。《保险法》为规范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需要相关的法规、条例或细则予以配套,如《保险业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法》、《经纪人管理法》、《保险公司破产法》等,以及地方性保险法规。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框架,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保护民族保险业。《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发展中国家确定了一些特殊优惠待遇,允许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特点,制定发展本国保险业的政策目标。在市场准入方面,允许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适度开放行业和市场,逐步实现保险业务自由化。我国在保险业开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缓冲阶段,将上述政策用足用好,参照国际上一些国家保险市场开放程度不同的经验做法,分步骤对外开放,在一定时间内设置若干必要的防线。
(3)加快培育国内保险市场体系。适当审批中资保险公司(特别是再保险公司)进入保险市场,以保持内、外资保险机构在数量上的平衡。同时要加快保险中介机构的审批,积极发展国内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机构等保险中介机构。
(4)放宽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限制。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逐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在保险投资领域和方式上应与国际接轨,允许保险公司在保证偿付能力的前提下,更充分、更自主地运用保险资金;允许一定比例的保险资金通过合作成立投资基金的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另外,对产、寿险应区别对待,逐步放宽寿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扩大到公司债券、公司股票、抵押贷款和房地产等业务;还可以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鼓励其把资金投向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部门。
(5)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公平中外保险公司的税负。把国内业务和涉外业务基本保险条款和费率统一起来,按照国际惯例对保险业务重新分类并确定各主要险种的范围与基准费率。改变对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的分别管理为统一管理,以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互通信息。
(6)建立健全保险监管体系,尽快与国际惯例相衔接。逐渐完善以国家宏观监管为主体、行业自律为辅助、企内控为基础、社会舆论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保险市场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公平、法制和调控为特征,以公司偿付能力和足够的风险资本金为核心的保险监管体系。
另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
2.保险公司应采取的对策。
(1)加快竞争方式的调整。参照国际规则和惯例,以不断提高偿付能力为目标,转变经营机制,以创新求发展,切实提高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一是加快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完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二是中资保险公司间要加强竞争中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以整体优势与外资保险公司相抗衡。三是中资保险公司要形成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起各保险公司自己的比较优势。四是建立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发挥相互间的融通与联动优势。五是大力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
(2)鼓励以合资形式引进国外保险公司。为了学习外国保险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引进保险品种与技术,应尽量选择以合资参股形式引进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外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与共享利益的过程中,中方投资者可以学习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管理方法,并能促使保险产品的本土化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3)不断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提高服务品质。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险种结构,将传统保险业务与新兴保险业务整体发展,重点加快险种创新,大力开发有特色、技术含量高和多功能的新险种,以刺激投保需求。同时注意发展自己的险种专长和特色,提高险种的专业化程度,形成自身的主导险种和经营特色,创立拳头险种和优质品牌。
(4)大力开拓海外保险市场。一方面要有选择地引进外资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中资保险公司要走出国门,设立海外保险机构,参与国际竞争,以强化中资保险公司的双向发展意识,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开放保险市场。
(5)培训保险专业人才,加强舆论宣传。要改革和完善人才的选拔机制,多渠道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还要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防止人才流失。
三、我国证券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业起步于80年代,在1990、1991年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经过曲折的历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仍然很小,与国外证券业相比,中国证券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存在如下的缺陷和不足。
1.证券市场规模小,缺乏多样化的证券投资品种。首先,国内居民对证券的参与程度较低。据截止1998年底的美国官方资料统计,仅共同基金,美国就有4400万家庭共770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参与,家庭财产的25%是股票和基金。而我国证券市场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证券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不足5%。其次,从总量上看,证券流通市值偏小,经济证券化率低。目前,我国证券化率(股票市值与GDP之比)仅为45.9%。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化率一般在100%~150%之间,即使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多数也在50%左右。再就是,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单一,主要以企业股票为主,企业债券和国债较少,产业投资基金还没有起步,在全部股本中,只有1/3左右能流通。
2.券商规模小,竞争力较低。目前,全国有90家证券公司,平均资本金规模不足10亿元,其资产总量不及美林或摩根·斯坦利1家的资产总额。发达国家券商平均资本金规模为50亿美元左右,目前我国最大的国泰君安公司的注册资本仅为37.2亿元。各券商的业务结构雷同,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缺乏自己的经营特色。券商的业务创新能力也不足,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创业基金等现代投资银行业务还有待开拓。券商的内部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尚不健全,资产质量不高,潜在风险较大。而且,国内券商普遍缺乏熟悉现代国际金融市场、投资理论和实务的专家人才和现代设备。
3.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具有实质审批权,致使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方面,这种对发行的实质审批权造成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实际上只对审批机关负责,而不对投资者负责;另一方面,还形成了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法律担保,如果上市公司存在严重亏损和虚假披露,市场和投资者必将问题归咎于监管机构,既有损于监管权威,也影响监管的公正性。后来,这种体制虽有改变,但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在改变之前获得监管机构的审批,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出现高估价、高市盈率、高风险、低业绩现象。
4.证券市场法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我国于1998年底颁布了《证券法》,基本的证券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但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相比,还有法规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较低,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等差距。由此造成证券市场运作的不规范,股票市场投资功能弱,投机风气重,沪、深两个交易所的股票换手率大大高于纽约、东京和香港证券市场的换手率。
(二)我国证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并不意味着立即全面开放证券市场,外资券商进入我国证券市场是有限度的,这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活跃的重要契机,并将对中国股市的快速发展构成长远利好。加入WTO虽然给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但也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
1.券商竞争将更加激烈。加入WTO后,外资券商将逐步介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类业务,同国内券商展开激烈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外资券商实力雄厚,运作规范,激励机制科学,能够为优秀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国内券商明显处于劣势。再就是业务竞争。目前,我国券商对资产管理、基金管理、企业购并、风险投资等业务领域很少涉足。国外券商进入后,可凭借在这些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实力迅速抢占市场,给国内券商造成严重威胁。在一级市场业务方面,国外券商将会运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承销经验,通过提供融资手段,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等各种措施,从国内券商抢走市场份额。在二级市场业务方面,我国券商的证券经纪服务还处于低层次的竞争之中,对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开展不够。国外券商进入证券经纪业务,也将会抢走大量客户。
2.短期内可能会造成一批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对于以国内市场为主,且与国外产品竞争的上市公司而言,中国加入WTO对这类企业是个严峻的考验。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以及各种非贸易壁垒的取消,这些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产品的冲击,有可能部分甚至全部丧失已经占有的国内市场。尤其是那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产业,如汽车、电子等,一旦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从事这类产业的上市公司甚至有生存的危机。
3.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将面临挑战。我国证券市场历史较短,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国内法规和国外相关法规之间存在差异。为加强证券市场的管理,防止风险,我国还实行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而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却正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加入WTO后,国内券商在竞争中将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实行混业经营的券商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而且在其自身的经营业务中,更容易通过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竞争优势十分明显。这将十分不利于国内券商的业务发展。
4.国际经济联系的增强可能增加证券市场的波动。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增强,相关性加深,必然使得国内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受制于国际市场的不测波动,可能会给国内证券市场带来很大的市场风险。
(三)我国证券业应采取的对策
显而易见,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有其重大影响。我国证券业在苦练内功的同时,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战,以促进证券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1.研究WTO原则,确定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策略。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相关规定和例外条款,逐步分阶段开放我国证券市场。就市场的准入形式来说,继续扩大跨境服务方式的外国券商的商业介入,鼓励自然人移动方式的投资咨询、项目策划、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海外融资业务的跨境消费予以支持。而对于以商业存在方式,在我国境内从事证券市场相关业务的则加以适当控制,近期在扩大国外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在国内设立代表处的基础上,扩大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试点范围。就业务结构来说,可考虑适当向外资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开放目前我国券商和投资银行不能满足的业务市场,如购并重组,特别是跨国性的购并重组、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创新性强的业务。
2.加快证券立法,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发展的证券市场与有效的监管体系密不可分。规范证券市场既需要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规范,也要靠市场参与者组成的行业自律组织施行自律规范。我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被置于严格监管之下,而行业自律规范功能的发育则明显滞后。因此,我国一方面要加快证券立法工作,完善现行的证券法律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我国的证券行业自律体系,形成政府监管与自律规范并重的稳定格局。在监管过程中,努力提高监管水平和艺术,增加立法决策和监管程序的透明度,减少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监管方式逐步转向以市场规则和法律手段为主。
3.加速培育证券市场,扩大证券市场规模,改善证券市场结构。一个基础雄厚、规范健康的证券市场本身即是抵御冲击的重要一环。目前应大力规范市场行为,严禁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和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减少投机气氛和市场泡沫,增强投资者信心。在证券市场的参与和准入方面降低进入壁垒,减少行政性管制,允许非国有经济成分中有资格和能力的微观主体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允许一些非证券公司类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及国有企业以一定比例的资产从事证券投资业务。在提高市场融资主体质量和拓宽市场资金渠道的同时,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出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发行证券(包括在境外发行证券);创设二板市场,满足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以扩大证券市场规模,提高国民经济证券化比率。在稳定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扶持和鼓励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的发展,以完善市场结构。理顺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机制,吸引居民储蓄存款转向证券投资,逐步培养和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允许私募基金和开放型基金的建立与发展;提高商业保险公司资金入市;允许外资有限制地投资A股。
4.深化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质量是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应逐渐推行下列措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是尽快依法改进发行审核制度,强化披露责任。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退出实质审批环节,从而真正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分工与制衡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包括方便优质公司上市,给优秀的上市公司更多的发展空间,淘汰劣质上市公司。三是充分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通过兼并重组,组建一批实力雄厚、在国内国际立得住、有影响的上市公司。四是改善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逐步解决公司公有股流通问题,建立经理期权制度,设置中小股东保护机制等。
5.建立有利于券商快速发展的制度,提高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提高券商的竞争力,除券商本身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外,在政策上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上市;鼓励券商购并,壮大实力,实现规模化经营;鼓励券商进行业务创新,增加股票指数期货、开放式基金、企业债券基金等新品种。积极探索我国券商国际化经营途径,可选择迂回进入国际市场策略,以富有特色的服务,在国际大型券商和投资银行无暇顾及的项目和业务领域立足,进而为全面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积累经验。
6.加强人才培养,改善激励机制。证券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保证。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国内券商在稳住脚跟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人才的管理和引进力度,在引进人才方面实现三个转变:从利益引人到事业引人;从感情引人到机制引人;从吸引业务人才到挖掘管理人才。在人才管理方面,以系统的管理方法,研究人才的引入成本、维持成本、发展成本,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实现人才资源化管理。
标签: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外资保险公司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保险市场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中资企业论文; 资金监管论文; 海外投资论文; 保险公司设立论文; 上市公司监管论文; 外资银行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证券业论文; 投资论文; 保险公司论文; 券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