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金晓霞论文_金晓霞,宋传东,胡晓涛

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金晓霞论文_金晓霞,宋传东,胡晓涛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CT及其相关技术在肠梗阻检查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实际运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接收的280例临床病例以及17例临床怀疑病例经最终诊断为肠梗阻病例的整个CT检查过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并和最终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相应的对比调查和研究工作,我们发现在297例检查过程中,有着不同类型的诊断结果,但是对于所有的案例来说,检查后的治疗正确率与未检查的治疗正确率相比要高出21.55%,同时在CT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肠梗阻症状加重和出现肠破裂的情况。结论:CT检查对于肠梗阻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在检查之间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应当应对与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CT;肠梗阻;检查与诊断

肠梗阻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最为常见急腹症之一,肠梗阻的诊断对于肠梗阻的诊断来说十分必要而且也十分棘手,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肠梗阻的类型和形成原因,以便进行相关的治疗工作。CT作为先进的医学检查设备对肠梗阻的检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极其强大的功能,能够提升缩短肠梗阻的检查时间,提升相关的检查效果。CT 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晰显示肠道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诊断肠梗阻的部位及原因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就128 层螺旋 CT 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作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肠梗阻病例共302例,均符合上述病例选择标准,排除CT检查后到外地就诊未能追踪到最终结果者3例,CT检查后随访结果不明确者2例,本组共297例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螺旋CT检查资料,并有最终诊断结果,本组中最终诊断结果是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果,病人出院诊断结果临床随访3-6个月,复查后临床诊断结果。

在297例患者中,男185例,女112例;年龄11-96岁,平均年龄为54.9岁,其中20-60岁283例,占95.29%临床症状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本次就诊前病程长短不同,从半小时到40天不等,其中69例有呕吐。

1.2检查方法

病人取中立仰卧位,身体的长轴与扫描机床平行,两上肢抱头,两下肢及部分臀部置于泡沫垫上,使身体呈轻度屈膝仰卧位(使腹部尽量放松,减少痛苦和运动伪影),训练患者屏气,尽量减少体位及呼吸动度对图像的影响,摄全腹部正位标绘图后CT平扫,扫描范围从隔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层厚7-10mm,层距7-10mm,Pithc=1-1.5,电流20OmA,电压120Kv,病变部位局部加做3-5mm层厚扫描增强扫描:SOMATOMSnesation4排螺旋CT机行三期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分别于25-30s、60-65s、180s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层厚3-5mm,Pihct=1-1,5.根据平扫所见,HispedeCT/i螺旋CT机行单期一多期增强扫描,层厚5-7mm,Pioth=1-1.5min本组全部病例平扫后增强扫描个别病例三期或单期一多期扫描肠壁强化差时,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0一15min后延迟增强扫描,以利于延迟征象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本研究组中,154例肠梗阻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143例患者出院诊断结果或和经临床随访证实,紧急检查组患者41例,非紧急检查组患者256例机械性梗阻中完全性梗阻患者91例,不完全性梗阻患者194例,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病因类型统计,机械性肠梗阻285例,动力性肠梗阻(本组均为麻痹性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5例,按肠梗阻有无血运障碍统计,单纯性肠梗阻243例,绞窄性肠梗阻42例,按梗阻最终诊断病因统计,本组粘连118例,肿瘤94例,腹内外痛24例,炎症19例,肠扭转17例,肠腔内异物9例,肠套叠!外伤和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栓塞各5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在285例机械性肠梗阻中,十二指肠梗阻4例,其中3例为胰腺癌引起,1例为十二指肠降段神经纤维瘤引起,梗阻部位均与手术结果符合76例空肠梗阻,98例回肠梗阻,8例阑尾脓肿和2例回盲部结核引起回盲交界区梗阻,6例广泛性粘连引起多处梗阻,15例梗阻点位于空回肠移行区,难于鉴别为空肠或回肠梗阻74例经手术证实,其中2例CT诊断空肠梗阻和1例诊断回肠梗阻,手术结果正好相反;131例保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解除,梗阻部位未经手术证实结肠梗阻76例,其中肿瘤引起梗阻72例,粘连引起2例,乙状结肠粪块引起2例,72例肿瘤引起梗阻经手术证实,2例乙状结肠粪块经结肠镜检查并捣碎粪块解除梗阻证实,2例粘连引起梗阻保守治疗后梗阻解除出院,未经手术证实在本组中,梗阻部位共有152例经手术或结肠镜证实,CT正确判断149例,诊断符合率为98.03%(149/152)

3.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引起肠

管本身解剖生理改变和全身生理紊乱,临床病象复杂多变,造成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引起肠坏死、腹膜炎、感染、休克及全身衰竭等,目前文献报道肠梗阻病死率约5-10%,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为10-12%,伴肠坏死者死亡率高达31%,减少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是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同时及早明确诊断也可避免盲目剖腹探查,尽管肠梗阻影像学诊断公认首选腹部平片,但文献报道,20-52%病例不能提出肯定诊断,而且对梗阻原因诊断价值十分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讨肠梗阻病例CT诊断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更合理的CT检查技术。肠梗阻的治疗原则I.58是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和解除梗阻,而后者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在明确梗阻部位、程度及梗阻原因,有无闭拌和绞窄等后,治疗方案很容易决定;在未明确前,决定常常困难,到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改为手术,部分病例常耽误了手术时机,另外,粘连性肠梗阻作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大部分保守治疗有效,少部分无效者何时转为手术治疗也是个难题,本组病例CT检查后为临床提供了更多制定治疗方案的信息,提高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的决定能力,降低死亡率的同时避免盲目剖腹探查。首先,合理的检查技术是获得正确诊断结果的前提,同时避免检查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危险所以,我们强调肠梗阻的检查技术其次,文献报道泛影葡胺对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APSBO)治疗作用,有效率87%,其机制可能为水溶性高渗性对比剂泛影葡胺的渗透压约为细胞外液的6倍,其脱水作用为稀释和增加了肠内容物,使梗阻远端小肠扩张!蠕动增强,小肠梗阻段梯度压增加,肠内容物易于通过肠狭窄段;并可明显减轻局部肠管水肿,促进肠梗阻缓,但应注意:注入对比剂前应吸尽胃内容物,,以免引发呕吐,常规补液以防脱水、电解质紊乱、严密观察,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反应及吸入性肺炎发生。CT 因较高的时间、空间、密度分辨率,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使其对于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大优势,通过横轴位结合 MPR、容积追踪等技术能较好地判断肠梗阻的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有无血运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了解肠梗阻病因及血运情况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权光南,杜湘珂,崔恒.妇科肿瘤影像学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14(2):42-45.

[2]陈光,谢松元,吴洁,等.卵巢癌 97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与 CT 扫描的诊断价值比较[J].武警医学,2011,22(1):34-35.

论文作者:金晓霞,宋传东,胡晓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运用CT对肠梗阻进行检查与诊断金晓霞论文_金晓霞,宋传东,胡晓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