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与追求--再论分层教学的价值取向_分层教学论文

失落与追求--再论分层教学的价值取向_分层教学论文

迷失与追寻——分层教学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取向论文,重新审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11-0011-03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分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新视点。因材施教一直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因此,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分层教学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分层教学概念的界定

关于分层教学的科学含义,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一致性的认识。归纳总结后,笔者发现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1)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分层、着眼使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1](2)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倾向于强调分层教学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有学者就指出,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形下,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等方面进行分层,以便及时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受到思想教育、得到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2](3)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模式。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强调“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分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的教学组织模式。”[3](4)分层教学是一种自主选择的分层课程教学。国外学者凯斯尔提出了分层课程教学,他认为“分层教学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分层,如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不同学习类型的偏好和实际能力,而将学生的课程由高到低划分为A、B、C三层,其每一层又代表着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而学生则可以从教师所提供的多种学习任务和课程中进行自主选择。”[4]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中立足学生个别实际,在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础上,致力于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风格出发来设计分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充分发展的弹性化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可知,分层教学具有以下本质特征:(1)分层教学是在班级集体教学中,充分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学;(2)分层教学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和评价基础上的教学;(3)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4)分层教学是弹性化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分层教学价值取向的迷失

在教育体制、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境遇中,必然带来思想观念、教育价值观的大震荡,在各种情景因素的作用下,传统与现代元素相互交织,东方与西方价值交融,教育教学观念彼此缠绕、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传统教育教学价值体系的统治地位受到质疑乃至动摇,伴随着分层教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新教育价值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而导致了我们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困惑和疑虑。这就是本文所指出的价值迷失现象。分层教学的价值迷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抑或公平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一定程度上追求了质量,却背弃了公平。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分层教学尤其是校内间和校际间分层,客观上导致了“标签效应”的出现,这就伤害了一些后进生,影响了其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别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的背景下,导致了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其次,“每个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优势潜能的发挥”都需要一定条件和机遇,过早“分层”不仅会埋没人才,而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再次,“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层面,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将学生分层。实际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学习态度、情感、习惯、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方面的分层用“分层教学”是难以解释的。最后,分层教学仅仅从教学的策略方法角度来进行学生的分层,分层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5]由此可知,分层教学在追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应兼顾教育公平,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其教育价值的本质诉求。

(二)单一抑或多元

分层标准是教师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原则。分层标准“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目标分层、过程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标准的客观科学性,也直接影响着分层教学的效果。”[6]同时,它也直接影响、支配和制约着教师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与其价值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也影响到教师的价值判断,教师的价值追求从单一走向多元。因此,分层教学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分层标准。这也使得教师在价值判断上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何种标准是我们应当提倡的。

(三)长善抑或救失

在某种程度上,分层教学目标取向是培养英才或进行补差,这都一定程度强化了竞争,弱化了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班级凝聚力降低。对分层教学的目标取向存在两种争论,即长善与救失。“所谓长善就是针对分层教学实际中某些个性特点较突出的学生,在教学中应该使这些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所谓救失就是针对部分后进生或学困生,而采取的一种分层教学措施,致力于使这些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进行有效的学习。然而,以上两种分层教学实践行为,是对分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把立足于发扬学生个性中的优点等同于只管进行加速其学习速度、增加其学业难度的促优教学。”[7]这就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意识或行为上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尤其是将成绩暂时欠佳的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使其情绪低落,丧失学习意志和兴趣,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而立足于救失的分层教学,试图减缓学生学习进度,减轻其学业难度,其实质也是一种以形式上的合理来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8]。

(四)继承抑或摒弃

分层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传统教育价值观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冲突。在当代教育领域,学者们对于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片面否定传统教育价值观,认为传统就意味着保守与落后,传统教育价值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障碍与包袱,唯有全盘否定传统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教学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种观点是片面夸大传统价值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标准与尺度,只有回归传统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才能得以有序开展。然而,这两种态度都过于偏激,割裂了传统教育价值观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紧密联系,把传统教育价值观和现代教育价值观完全对立[9]。究竟是继承还是摒弃,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五)内隐抑或外显

分层教学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尤其突出的是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内涵。它过分追求分层的形式,并且把其外显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有些学校直接对每位学生进行明码标价,依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分层划级,按固定的人数比例分组排序,同一班级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都因层制定。这明显与教育教学规律是相悖的,不适应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分层教学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内隐性,它的实施特别需要教师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以及因层施教的点拨艺术。分层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内心的‘分层’,它的核心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及时有益的帮助,寻求各自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那些只讲形式、不求实效的任何‘有形无神’的教学模式,都无益于优化教学过程,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0]。

三、分层教学价值取向的追寻

分层教学价值取向的追寻是我们认识与实践的内在动力,只有明确了分层教学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地认识分层教学的本质,促进分层教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人本价值: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分层教学从关注个体间的差异出发,强调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因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教师应采用不同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从关注个体的分层出发,强调每个学生都拥有智能的弱势领域和优势领域。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善待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分享成功的喜悦以及体验到学习成长的快乐。从关注自然规律出发,强调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11]。总之,分层教学不片面追求高分数或高升学率,它应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复杂、多变、快速的社会环境里正确地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分层教学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本体价值: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学

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要求分层教学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分层教学正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需要,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个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学[12]。分层教学立足于学生实际,强调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兼顾学生不同的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班集体活动中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通过每个人的发展实现集体的成长与进步,而集体的发展又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和机会。换句话说,分层教学就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可选择的教学内容;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环境宽容、和谐、平等;教学评价形式各异。总之,分层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文化价值: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分层教学的文化价值应能够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教育教学承担着传递和发展文化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分层教学就是一种教育文化活动。“而文化的多元性,必然催生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13]多元文化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努力去认识他人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以及学习特点等,在认同与理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既坚持自身文化特点和独立性,又能够对外来文化进行合理的借鉴融合。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需要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分层教学应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上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教学方式,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因而倡导分层教学,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融合与发展。

标签:;  

失落与追求--再论分层教学的价值取向_分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