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金法则:不快则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快论文,法则论文,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汽车齿轮总厂厂长陈因达曾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此话颇有代表性。“食物”总是被抢先一步的“快鱼”吃到,而“慢鱼”只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咽口水”。1965年的一天,加拿大议会通过决议,将“枫叶旗”定为加拿大的国旗。第三天,日本、台湾厂商赶制的枫叶小国旗和带有枫叶标志的各种玩具,就已横渡大洋到达加拿大,很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销路大畅。而本应“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加拿大厂商,却“一觉醒来”为时已晚,坐失良机。原来,日本、台湾厂商在决议通过之前,早已摸准内情,抢先生产出口了。
企业能否反应敏捷作个“快鱼”,关键是厂长经理能否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然而,面对惊涛骇浪、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企业家要具有快速反应这根神经,不是易事。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训练:
其一、培养事事关心、处处留意的观察能力,使自己耳聪目明,为作出快速反应积累。“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这句话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注重预测、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为加快决策速度提供必要的保证。企业家应是运用预测、判断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专家,在没有正确的模式规律可循的时候,或者在有关信息不可靠、不全面的情况下,判断力是制定决策的一种能力。
其三,建立“灵活生产体系”,这是对快速反应、快速决断、进而付诸实施的必然途径。在信息社会中,只有不断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市场及技术机遇),快速开发出高性能、高可靠性、价格合理的新产品,才能取得高额利润,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要求一切工作尽可能的并行进行,同时为了及时满足所有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克服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产品(或劳务)和生产装备的矛盾,有必要采用高度柔性的通过编程可重组的灵活生产体系。
其四,企业应学会“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1991年美国Lacocca研究所主持的21世纪发展战略讨论会历时半年形成的一份著名报告提出的,它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很大关注。一般认为,能够进行敏捷制造的企业应具备三种基本资源:①有创新精神的管理组织;
②有技艺、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③有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柔性技术、智能技术等。敏捷制造就是建立在这三种资源的有效集成之上,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对用户的需求(产品或劳务)作出灵敏、快捷的反应。其中快速、灵活生产是敏捷制造企业的核心。
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当“快鱼”的企业才能生存;而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激烈,突出的表现就是“不快则死”。
不快则死,甚至可以说是新经济的一条黄金法则。前些日子有报道说,美国现有50多家生物制药公司,但估计一年之后只能剩下20家左右。在美国NASDAQ上市的200多家网络公司中,一份财经周刊调查说,其中的51家公司不久就要面临清盘。上市了又怎么样?不快点往前冲,就会被快速淘汰出局;尽人皆知的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案,以小吃大,可以说也是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从中国来看,在国内最早开展互联网业务的,本来应该是中国电信,他们拥有雄厚的实力和政策优势,如果及早起步,如今完全能够新增几亿资产。但是他们醒悟得太晚,介入时市场上已经充满来自民营、外资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这些公司一旦在境外上市成功,
实力更是无法想象。长远来说,未来国有的新经济企业,必须能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映才能生存。
专业化管理是互联网公司的另一个大问题。互联网公司一向以“总”字号人物年轻令人惊
叹,但这批年轻有为的创业者们恰恰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比如网易的丁磊、“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搜狐”创始人张朝阳、8848的王峻涛等,实际上都已不再负责经营。所以,“不快则死”还包含另一层重要含义,那就是管理的不断变革,唯有顺应时势快速变革公司管理,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不快则死,还可以从近来风起云涌的全球金融业、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中找到依据。一个严酷的事实就是,你的动作稍一迟缓,可能就会被对手一口吃掉。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快速和灵活生产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敏捷制造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企业只有争当“快鱼”,真正体现“敏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美国自90年代初提出这一新战略后,已开始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来改造企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我国企业若要在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研究和运用“敏捷制造”也将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