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性阅读和感悟性写作”创新与探究论文_汪子涵

“品悟性阅读和感悟性写作”创新与探究论文_汪子涵

浙江省湖州市四中分校 汪子涵

摘要:所谓品悟性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身心地去阅读、感受、欣赏、评价阅读文本,并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同阅读对象相互交流、融合为一体的语文活动过程。那么如何使这一过程被学生更好地接受呢?本文将试做阐述。

关键词:阅读 品悟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纯粹的阅读,也没有纯粹的写作。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了感动,学会了感悟,有了洞察的敏锐性,在写作中就能积极思考,从而获得灵感。读中学读、读中学写、读后促写应是中学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所谓品悟性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身心地去阅读、感受、欣赏、评价阅读文本,并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同阅读对象相互交流、融合为一体的语文活动过程。所谓感悟性写作,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对所触及的对象的感悟,选择适当的语言和结构形式,正确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写作活动。

阅读与写作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试图通过一个“悟”字搭建起了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促成读写一体化。

一、品悟性阅读是手段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熏染着学生的情感,提升着学生的心智,雕琢着学生的心灵。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让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同时,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1.挖掘审美因素,精选审美媒介。

语文教材中多是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 ,其形象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审美熏陶。根据各种文体的特点,选取可供咀嚼回味的审美因素,或按类把零散片断组成更为集中的审美因素。以语言美为基础,反映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如沈从文的《边城》是一幅充满浓郁乡风乡情的风俗画卷,是一首人性美、人情美的赞歌,是一曲富有神韵的“爱”与“善”的挽歌。在讲授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翠翠和爷爷相互之间的爱。边读边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语段,诵读并体会其意境;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语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2.创设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

情境具有重要的智能暗示作用。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去体验,便能萌生一种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

教师或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形象地再现作者的心理空间,或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事、景、物,或借助于音乐和画面来渲染审美气氛。让学生徜徉在感悟的文学走廊上,沉醉于文学的氛围中,沉浸在审美的愉悦里,享受语文的无限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授《故都的秋》时,可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让学生进入到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中去;在读杜甫的《登高》时,可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使学生感受到人生的辛酸和坎坷;在讲授《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时,用动情的语言描述作者“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哀,并播放歌曲《懂你》,让学生感悟到那浓浓的亲情。

3.以情带读,掀起情感波澜。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性是语文的特点之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脱离了情感,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蕴藉。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以撞击出学生感情的火花,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

“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情。“以情带读”的“读”,是饱含深情的读、多元感悟的读、个性飞扬的读。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意趣、读的神采。清人唐彪有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

4.放飞学生思绪,启发审美想象。

“悟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在语文教学中,诉诸学生的不是活生生的直观形象,而是语言文字。这一特点就决定了阅读不能是消极地承受,必须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发挥理解力和想象力。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思绪飞扬,真情涌动,闪现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们可以通过文章情节中的艺术空白、言尽而意无穷的结尾、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发现新问题,探求新见解,迸射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感悟性写作是目的

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是为了表情达意、相互交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作者创造的美,而且要深入认识作者是怎样创造美的,进而学到创造美的方法。

传统的作文训练过多地强调语言的丰富与优美,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语言,华而不实;写人,千篇一律;状物,万物一色。这完全是作文教学的失败,而不注重思维训练恰恰是造成作文失败的关键。

把感悟性阅读作为写作的敲门砖,以读促悟,以悟促写,以读悟写,以写悟写。文章因有真情与趣味才有诗意,而真情与趣味来之于生活原生态,来之于作者的生活实感。作者阅读美文时触发美感,感受生活时触动美感,激起写作欲望,继而营构成篇,发言成文。另外,不断的阅读与写作可以使学生逐渐悟出并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学生在反复的写作训练中,也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如:从写读后感入手.写成感悟性随笔;从生活中获得感悟,捕捉写作灵感,写感悟生活类作文;把握阅读文本的写作特色,写成评论性文章,并运用该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总之,感悟是灵魂,训练是主线,科学和系统是保证,步与步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支撑,让我们用一个“悟”字搭建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论文作者:汪子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与发展》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品悟性阅读和感悟性写作”创新与探究论文_汪子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