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社会人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伤残人士需要得到更好的社会关怀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这就使得无障碍设计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因此文章重点就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展开分析。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体现
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及人文关怀最密切的工程,需要满足不同人群交通需求,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并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完善市政道路的使用功能。城市中的特殊人群需要在市政道路交通中获取便利,因此无障碍设计理念与市政道路设计相结合,是现阶段和谐交通,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理念及要点分析
(一)设计理念
无障碍人群主要指的是生活和出行不能自理,需要人特殊照顾的人群,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幼儿等,同时,在正常的人群中,由于拎物过重或者其他原因需要人帮助或者照顾的人群。在无障碍人群的理解中,有些人将无障碍等同于残疾,此种观点和理论是不标准的,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由于出行是无障碍人群必须要经历的,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市政道路设计中,体现出以人为本、文明发展的城市道路建设和发展理念。
(二)设计要点分析
不同出行能力的人群对于城市道路设计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充分的展开调研,明确无障碍人群出行的特点及需求,进而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形成设计要点,如:①道路设计安全性。道路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安全,因此可通过设置安全保障措施,提升障碍人群的出行安全,并能够有效地引导此类人群安全到达目的地。②注重道路设计人性化。由于无障碍人群的层次性因素多,往往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人性,针对不同群体对于交通设施及设计的不同需求,进行市政道路的合理设计。③安全到达目的地。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对线路规划及不同道路设施进行分析,融和无障碍设计理念,从而能够让无障碍人群能够安全地到达出行目的地。因此对于道路设计人员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于无障碍人群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尤其是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设备设置上,都投入了较大的工作和资本。但是在市政道路交通设计当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交通标志、信息标志和道路交通中使用的必要标志都有待加强。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此类交通标志进行分析,按照设计规范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案。其次,应全方位地了解无障碍交通设计理念的重要因素,结合人的思想,突出社会公益性与对无障碍人群的高度关注。
二、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路径分析
(一)在视觉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在针对市政道路人行道展开设计的过程中,整体人行道需要全面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来设计盲道与无障碍道路。无障碍道路又被称作为无障碍坡道,其主要是在企业、小区、路口、路段、公车站等位置的人行路面上设置三面斜坡或单面斜坡,该道路设计的主要因素是为残疾人提供出行与生活提供方便。通常情况下无障碍设计主要是在人行道中为患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铺设专用道路,这种道路又被称作为盲道,患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可以通过在盲道上行走时由脚底传来的触感辨别方向。在人行道中连续铺设行进盲道,无障碍盲道的具体铺设位置需要设计在离绿化带余额0.3m——0.4m的位置,行进盲道的实际宽度约为0.2——0.3m左右,同时行进盲道的转折处需要设置相应的提示路牌,并在路牌上表明盲道的作用。同时,在实际设计盲道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人行道中的设施或可能会对盲人造成伤害的物体,采用绕开的方式,并且需要采用提示盲道圈围的方式来提醒盲人。此外,在设计盲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盲道与正常人行道之间不会出现突起的差异,若已经出现差异或横坎时就需要采用设计斜坡的方式,斜坡的角度需要充分满足≤1:12的标准要求。在设计的盲道之外约0.5m~1m的范围之内需要架设多个高度约为1.3m~1.5m的导盲路牌,同时还需要确保实际架设的路牌可以准确指向盲道,从而实现为视力障碍人员提供方向的引导。
(二)在肢体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在肢体方面存有障碍的人群主要指的就是靠轮椅或是拐杖生存的人群,这种障碍人群在日常出行中的行为是非常不方面,如果在较为平整的道路或是街道中展开行动时,可能不会存有太大的不便,但如果在有台阶或者是坡度的道路中展开行动时,就会为其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一定要适当的掌控坡度倾斜的实际角度,而且还需要确保带有坡度道路的平整与光滑,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轮椅在有坡度的道路中能够正常行动,也能够有效的减低轮椅在正常行动的过程中遭受影响与限制的几率。除此之外,在对于这种障碍人群设计市政道路中的坡道时,就需要展开全面的综合考虑,将坡度道路的实际高度与宽度相互结合,并对市政道路的现场展开实地检查。在实际展开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工作前,先设计出一系列的手稿,再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考虑,选取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最终将整个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方案,按照较为完善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计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还能够在建设完成后为所有障碍人群提供最为舒适的服务与便利。
(三)在语言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在城市人群中,存在着语言障碍群体,此部分群体由于受到听力或者语言障碍,导致其日常生活习惯与正常人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道路交通出行环节中,例如在无法达到目的地的情况下,与路人无法进行询问路的沟通交流,到达目的地困难。因此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具有语言障碍的人群,针对性的设计相关交通标志、标识等,有利于语言障碍人群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设计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道路交通标志要醒目。以满足语言障碍者需求为设计目的,交通标志的设计应醒目且交通标识牌应设计在显眼的位置,标识牌上的内容应简单易懂,从而保证大部分的语言障碍者都能够通过阅读交通标识牌内容来识路,从而顺利指导并到达目的地。(2)道路交通标识应设计成为可触摸的、显眼的位置。对于语言障碍人群来说,可通过触摸识字,对于视觉障碍和语言障碍的人群来说,可以通过触摸来实现识字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无障碍通道
(3)交通标识简洁。针对老年人和幼童来说,对于交通标识上显示的相关内容辨识能力低,且不能够对复杂的标识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交通标识上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简洁化、可视化,满足大多数障碍人群的有效辨识。
综上所述,在对市政道路展开设计时,一定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主要原则,这不仅是体现出城市文明的主要方式,还是如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所以在对市政道路展开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道理使用者的需求,特别是障碍人群对于道路的实际需求,并在开展市政道路设计中加入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理念,这样不仅能够让障碍人群感受到国家的关心与帮助,也能够在更加便于障碍人群的日常出行同时,为障碍人群的出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利.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
[2]董怡君.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16)
[3]马文华.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8(07)
论文作者:胡博,贾葆彤,高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无障碍论文; 人群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语言障碍论文; 障碍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