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琳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全面性、系统性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依次为94.12%、91.17%、94.12%,对照组依次为76.47%、73.53%、73.5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I级+II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于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心功能;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65-02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acute heart failure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acuteheart failure. Methods: our hospital’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nursed by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nursed by clinical nursing path. 2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survey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readmission rate and mortality.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o nursing comprehensive, systemic and order of nursing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is 94.12%, 91.17%, 94.12%,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47%, 73.53%, 73.53%, in turn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under the level I + II ratio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during the follow-up of 1 year, readmission rate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acute heart failure in nursing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a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acute heart failure; Clinical nursing path; Nursing satisfaction; Cardiac function; the prognosis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因心脏长期压力负荷过重而引发的一组以循环阻力增加、心排血量骤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心血管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猛、预后差及死亡率高等显著特点。予以患者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而护理作为临床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全面发展以及护理理念的不断创新,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代表的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8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52~75岁,平均(67.2±5.7)岁;原发疾病类型:冠心病20例,高血压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缺血性心肌病10例,大面积心肌梗死8例;心功能(NYHA)分级:II级18例,III级28例,IV级22例。随机将本组68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NYHA分级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2组患者均行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临床护理中:
对照组3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一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及日常行为方式指导等。
观察组34例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即由专科医师与主管护士共同组成专家组,根据患者病程特点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并严格按照路径表执行护理工作。具体护理路径如下:
入院第1d:○1持续重症监护,包括肢体温度、呼吸、心率(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持续监测;○2特级护理;○3指导患者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若病情发生进展时,立即取平卧位,准备好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设施;○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5吸氧护理:予以患者3~8 L/min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3];○6半流质饮食;○7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⑧病情允许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科室概况、主治医师、责任护士,促进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入院第2d:○1持续重症监护,执行心衰护理常规;○2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如水肿程度,咳嗽频率及痰液性质、颜色和量,并据此调节氧流量;○3低盐半流质饮食;④体位护理: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⑤健康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急性心衰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以防止病情进展。如避免情绪波动幅度过大而加重病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入院第3~7d:○1根据病情确定是否转出监护病房;执行心衰护理常规;○2低盐半流质饮食;○3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抗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心悸、头痛等,避免引起患者恐慌[4];○4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⑤体位护理。
入院第7~14d:○1执行心衰护理常规、低盐饮食、遵医嘱用药;○2心理护理: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患者情绪波动风险加剧,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特点的基础上,将患者当前的病情及目前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向患者作一详细介绍,帮助患者建立疾病康复的信心[5];③体位护理。
入院第15d~出院:○1停止各种医嘱;○2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3向患者详细讲解出院后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如保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不可自行增减用药量及停药;○4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 C丰富的低盐饮食,禁烟禁酒;防止感冒;⑤强调患者应定时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
自行编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理的全面性、护理的系统性及护理质量三个项目,各项目评价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价等级,满意度为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6]。
1.3.2心功能及预后
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同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统计2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 )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I级+II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I级+II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于临床护理程序理论下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也是当前护理学所倡导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主要是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住院诊疗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护理活动为纵轴,为患者所制定的一个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护理体系。相较于传统急救护理流程,其主要优点在于:(1)提高护理工作的全面性。临床护理路径下,通过对患者基础资料、病情特点的了解,能够综合分析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予以患者准确的护理级别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护理项目,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内容,明确护理目标,按照目标性、计划性原则设计护理方案,从而促进护理干预实施的全面性。(2)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临床护理路径下,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程序及护理活动具体细致的描述,能够按阶段实施相应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保证各护理环节前后衔接的顺序性,促进各项护理操作井然有序,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7]。(3)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下,通过路径表的制定,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对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内容、流程进行精细安排,保证责任护士提前做好护理工作准备,予以患者预见性和规范化护理,保证各护理措施及治疗措施紧密结合,促使护理工作质量最优化,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8]。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全面性、系统性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即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提高护理工作全面性、系统及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下I级+II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于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朱正芬. “三位一体”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24):5325.
[2]夏丽娜.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120-121.
[3]张雨,张建勋,张钰,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4,12(17):1561-1563.
[4]何春梅.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J]. 河北医学, 2014,29(11):1922-1923.
[5]黄月勤.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 :706-707.
[6]田华利,闫会琴. 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9):212-213.
[7]王卉琴. 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2(11):41-42.
[8]杨丽娟.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8(03):97-99.
作者简介:
磨琳; 出生日期:1970.04.08; 民族:汉族;籍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 职称:副主任护师; 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临床护理。
论文作者:磨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患者论文; 路径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衰论文; 病情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