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赵芯莹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赵芯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电气143班 陕西咸阳 712100)

摘要:智能变电站的产生得益于现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变电站数字化的实现使得其在数据的收集、信息分析以及处理上变得更加智能。本文主要是分析现代智能变电站的系统概念,并且对其重要的技术做出相应的分析。而且,对新技术应用后技术改进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自动化;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最为核心的部分,直接影响到电网系统结构和输电水平。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这有效的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而且自动化系统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准确性和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而且使无人看守变电站成为现实。

1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简介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自动化系统也开始在智能变电站中得以广泛应用,在自动化系统中,各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障着自动化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1.1总配与分配

在智能变电站中,其总体配置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而且在总配支持下,变电站能够统一执行各种命令。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能够对变电站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一实现信息的储存,为变电站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各种设备,各种设备的配置则是分配,自动化化系统中分配主要指监控设备的配置。变电站对监控设备的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实现集中监测和控制变电站,保证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1.2监控系统

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中,主要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对变电站的监控任务,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监控系统主要以主系统和辅助系统为主,工作人员利用远程即能不对变电站基本动态进行掌握,同时利用自动化系统来减少变电站人力的投入,使无人值守成为可能。

1.3自动管理

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变电站中所有设备及相匹配参数的配置,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控制。而且自动化管理工作中,还加快向调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

2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当前智能变电站中自动化系统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效益,而且实现了人力和物力投入的节约,加快推动了智能变电站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因此要对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此来保障技术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对现有技术进行不断改时,全面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

2.1四网合一传输技术

四网合一传输技术是智能变电站中新型的信息传输方式。即将传统的GOOSE、MMS、SMV网络和IEEE1599网络相结合,采用光纤连接的方式进行单环网架构的建设,从而在单层网络中实现信息的共网传输。四网合一传输技术的关键在于对智能变电站中的间隔层电子设备的功能进行了优化,并且降低了间隔层电子设备传输所需要的光纤端口数量与交换机的配置数量,从而在整体上减少了系统传输信息的能量消耗,并且降低了建设成本。

2.2跳合闸的接点检测技术

智能变电站中的接点检测技术是基于合闸预置的技术实现的,通过集成智能组件实现这一效果。在这一技术模块中,跳闸回路是由两个跳闸出口接点和跳闸控制的监视电路构成的,通过这一结构和控制电源以及断路器的联结,在断路器进行合闸预置操作的时候可以及时对两个接点都进行相关的房做检测,从而实现对电路问题的及时诊断以及防止相关的误操作,是智能化电路与传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完美结合,而且这一技术的出现还完美地解决了电器二次回路状态检修的相关问题,是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大跨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电子互感器技术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的相关系统技术中,电子互感器一般有着不同的原理设计,比如电子互感器的合并单元和远端模块就是采用独立的双套系统进行的相关设计。如采用罗氏原理和传统的电子互感器技术进行不同层次的侧重数据收集,罗氏原理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侧重于研究智能组件的配合对智能变电站整体保护的影响,

二传统的电子互感器则着重于各种只能配件对于主变压器的相关数据影响。电子互感器技术的智能开关技术是数字化较为彻底的部分,比如说通过变压器内部的一些预设的绕组光纤的测温设备进行控制。

2.4时间同步系统的相关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当中,时间同步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智能变电站一般采用电子式的互感器,所以当智能变电站当中的重要部分的时钟不同步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产生故障判定,从而将整体系统进行闭锁处理。通过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分析可得,一般合并单元失去同步的原因是系统中的为行驶中同步装置的时间输出部分出现了故障。所以时间同步系统的相关设计应该从卫星时钟源的输出部分出发,使得时间信号在智能变电站系统内能够顺利接收和传输。一般来说,通信同步系统需要对卫星时钟源信号进行主动捕捉,在没有捕捉到的时候采用自带的RTC系统提供秒脉冲,当卫星时钟源信号被捕捉到的时候,则优先采用卫星时钟源信号,当接收信号或者信号传输出现相关问题的时候,要进入相关的“平稳调整”模式进行过度,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要把调整时间精确到微秒级,并且采用双卫星时钟源的方式作为突发情况下的备份,设定时钟源的优先级以统一相关的时间设置部分。

3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的改进

自动化系统中这些关键技术的有效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智能变化运行的效益,保证了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智能变电站无人值守成为可能。因此需要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进行改时,使其为变电站的自动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同步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自动化系统中,由于新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存,这也导致二者之间还有一些暂时性的矛盾地方,这就会在实际配合过程中,同步技术会存在时间推迟的现象,因此对于自动化系统来讲,需要加快对设备进行更新,使设备保持一致性,有效的规避新老设备矛盾的问题。

3.2传输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自动化系统主要依托于光纤完成传输任务,由于光纤自身传输有力有限,这也对自动化系统的传输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存在大量通信信息停滞的问题。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入通信概念,利用网络通信对通信进行传输和验证,在解决传输技术通信限制的同时,还能够为检修人员提供可靠的设备运行信息,为其检修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3.3互感技术中的改进点

当前互感技术在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进行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互感装置获取信息实行改保护行为之前进行了远距离供电,这对互感技术的时效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互感装置的使用寿命。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互感技术进行改时,提前对互感装置的功率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匹配相应的阈值,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互感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而且在保持合理功率下有效的规避了远距离供电这一缺陷。

结束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智能变电站系统出涉及到了相关重要技术,有利于现代智能变电站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给以往的传统技术手段以及运用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变电站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伟国.110kV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5,05:40~45.

[2]赵永生,桑仲庆,刘海峰,欧阳帆.金南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和问题分析[J].湖南电力,2016,05:4~7.

[3]范智翔,陈烽,周伟,王伟.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Z2:20~21.

[4]赵永生,桑仲庆,刘海峰,欧阳帆.金南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和问题分析[J].湖南电力,2011(05):4-7.

论文作者:赵芯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赵芯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